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中药的性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 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 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 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 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 如明为 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 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 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病人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 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六、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 环节,杜绝伪劣品。 ,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单元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依据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含义、认定、表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有助于学习、研究临床中药学。 第一节 功效 一、含义 功效 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 其有高级与初级之别。 所谓 高级功效 ,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手段,对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其表述用语,成熟精炼,简明扼要。 所谓 初级功效 ,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应用直接观察等手段,对药物防治、诊断疾病及改善机体某种状况的客观记载其表述用语,原始直白,虽也简明,但不精炼。 二、认定 中医对中药功效的认识、概括和确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归纳分析反推而得。 中药功效的认定,与中医药学理 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初级功效的认定,相对容易简单。 而对于高级功效的认定,则相对困难复杂。 三、表述 中药功效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 其中,对初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 “ 截疟 ” , “ 治瘘 ” , “ 主头风、耳聋 ” , “ 延年 ” 等。 一般使用由二字、三字、四字构成的词组,个别也有。 :表述单一型功效,如祛风、清热、截疟等。 :或表述复合型功效,如散风寒、清湿热等;或表述单一型功效,如清肺热、补脾 气、疏肝气、治痢疾等。 :大多表述复合型功效,如发汗解表、发表理气等;少数表述单一型功效,如补益肺气、发散表邪等。 :则大多表述复合型功效,如祛风寒湿邪、滋补肝肾之阴、清泻肺胃之火等;个别表述单一功效,如清泻大肠之火、清泻三焦之火等。 四、分类 由于中药的功效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实践推导而得,故其表述用语也基本上与中医的治疗学或辨证学等相呼应。 据此,其分类主要如下。 中药的功效是与中医的辨证方法相应而生,每一种中医的 辨证方法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中药功效群。 ( 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相对应。 如对应表里辨证的有解表、发表、温里、攻里等;对应寒热辨证的有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对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泻实等;对应阴阳辨证的有补阴、滋阴、敛阴、补阳、温阳、回阳等。 ( 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 : 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 如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 对应七情的有镇惊 、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 对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 对应外伤的有生肌、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等。 ( 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 : 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 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等; 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 对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 ( 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 :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 对应心脏的有养心、清心、泻心火、补心血、通心脉等; 对应肺脏的有宣肺、温肺、清肺、润肺、敛肺等; 对应脾脏的有补脾、健脾、温脾、运脾、升脾阳等; 对应肝脏的有疏肝、清肝、养肝、暖肝、泻肝火、平肝、潜阳、养肝阴(血)、息肝风等。 ( 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对应。 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等。 ( 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 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 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等。 ( 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 :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 如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 这种分类法,突显了中药学与中医辨证的紧密关系,有助于深入掌握与研究提高中药的功效。 ( 1)对因功效 :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 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 属于祛邪的功效有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 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 ( 2)对症功效 :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 ( 3)对病证功效 :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它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 4)对现代病症功效 :是指某些中药对现代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高 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 此外,还有根据中药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而确定的功效,如毛茛外用能引赤发泡等。 第二节 主治病证 一、含义 所谓主治病证,是指药物在临床的主要适应病证,也称主要适应范围,简称主治。 二、认定 中药主治病证的认定,主要是通过生活实践与临床实践而得。 其与中药功效的认定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三、表述 一般说,中药主治病证的 表述用语可分为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