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管理交易性金融工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20xx年-20xx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比重%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风险管理制度和投资决策还是值得推敲的。 又如,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600380)在 2020 年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亿 元, 主要由股票投资引起, 直接造成了 一向业绩较好的 健康元当期营业利润亏损 亿元 ,最后依靠政府补助,才使得当期净利润扭亏为盈。 此外,笔者继续跟踪了健康元 2020年的现金流量表发现,当年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是 亿元,扣除经营活动支出的现金 亿元,净现金流入是 亿元,当年取得银行借款 亿 元,需要偿还债务支出 亿元,筹资净额约 亿元,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合计 亿元,这也是健康元当期主要的净现金流入金额。 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就达到了 亿元,这不得不让我们为健康元的资金流动和安全担忧,同时也希望存在类似情况的企业引起重视,严格进行风险防范。 (二)会计政策选择 不当 《企业会计准则( 2020)》对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计量以及披露都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刚开始践行金融工具的实务操作,难免在准则理解与实务操作的对接上出现各种问题,导致企业在对金融工具会 计政策选择时出现问题。 数源科技( 000909) 2020 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9,684,529 元,占利润总额的 %,如果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源科技 2020 年的利润总额为负。 对于构成数源科技 2020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是其购入并持有 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平安德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 信托投资 一般 收益稳定,且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是银行定期存款的理想替代品。 对于数源科技购入的平安德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封闭期 1 年,信托期限是 5 年,收益主要来源于 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 、 信托资金在托管银行的利息收入 、 信托资金收益再投资所得收益 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笔信托投资计划需要持有 5 年,并定期会收到分红,有些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持有目的并非为了短期出售获得利差,所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未免有些不合适。 信托计划投资金额比较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容易造成利润的过度波动,就像数源科技 2020 的情况,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 %。 而且尽管受托的公司在期末会评估其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估值的合理 性也有待确认。 这些都暴露出企业对于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选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意识方面的问题。 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 TCL 集团( 000100),在 2020 年年报中显示, TCL 集团发行了一笔 亿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 %,初始换股价格为 港元的 五年期可转换债券 与累计 亿美元的零息换股价格为港币 元的五年期可转换债券。 由于可转换债券内有一些条款,如:换股价重订基制、现金结算选择权、美元债券与功能货币(港元)不同等,使得可转换债券将不能转换为固定数量的 TCL 多媒体或 TCL 通讯股份。 TCL 集团将可 转换债券拆分为普通债券和含换股权的衍生工具两个部分。 普通债券部分以成本列示于“应付债券”科目,并在债券合同期内按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费用。 含换股权的衍生工具部分以公允价值列示于“应付债券”科目,其公允价值的波动将计入变动期间的损益表。 年末时,这部分确认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换股权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亿元,占利润总额的 %。 对于上述账务处理存在笔者存在如下质疑:发行可转换债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2020)》规定,会计处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全部列为负债,不将负债与权益相分离,即不确认转换权的 价值,初始确认将可转换债券全部计入“应付债券”项目,并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另一种观点是将发行价格一部分列为负债;另一部分作为将要转换普通股的权利,作为资本公积,将负债和权益分离,确认转换权的价值。 TCL 集团在初始确认时将可转换债券计入“应收债券”科目核算,但是在后续计量时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通过“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计入了当期损益,这种计量方法多少令人感到费解。 尤其是 TCL 集团在初始确认“应付债券”已经进行了拆分,拆分出了可转换债券中的衍生金融工具部分,作为“应付债券”的一个明细科目。 如果 按照两家公司的最初管理意图,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将上述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中权益部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即使是全部确认为金融负债,并对金融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定,那么应该将上述科目从“应付债券”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 即《企业会计准则( 2020)》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设置了账户 ——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债也包含在这个账户中核算。 所以上述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业务处理上存在一定问题, 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中国软件( 600536)发行的可 转换优先股, 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上市公司在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三 )披露 内容与格式不合理 在金融工具的披露上, 披露的内容与格式 也 都 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钱江生化( 600796)在 2020 年年报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8,180,546 元,占利润总额 40,099,592 元的 %,公允价值变动算是对利润总额构成较大影响。 但是再进一步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的过程中,发现钱江生化在附注中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初数、期末数列在“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项目下,对于出于何种考 虑进行这种指定、指定什么项目都没有说明。 《企业会计准则( 2020)》对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项目的规定非常严格,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可以,并且在以后会计年度中不可以随意撤销。 最后,根据对钱江生化 2020 年年报详细分析发现,在其他重要事项的证券投资中发现了对该项目的说明,其实是该公司持有了 A 股长江证券( 000783)和广电信息( 600736)。 笔者认为,持有的 A 股不合适划分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这样做会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这种“指定”一般是为了减少或消除 计量基础的不一致,从而对金融资产组合所作出的指定。 对于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一般应该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在财务报表附注的相应项目中对具体明细情况进行列示。 除了钱江生化这种情况,不少上市公司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引起原因分散披露在报表的各个位置,而且每家上市公司设置的披露方式与格式很不统一。 有的放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中,有的放在重要事项中,有的放在投资决策中披露,显得很混乱,往往需要花长时间翻阅报表才能找到相关数据,并且容易落掉相关信息。 三、 政策建议 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 产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以赚取差价为目的,并可以将企业的闲置资金加以合理运用,例如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基金和债券等;二是套期保值,例如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 无论对于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还是对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一定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与相关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这些也是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一) 完善金融工具投资的 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 在 在原则上,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应该是闲置资金的合理运用,不能靠投机获利而 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 应该 集中资源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才是宗旨,决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企业应 加强 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 ,建立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对公司对外投资的投资类别、投资对象以及相应的决策程序、决策权限等方面作 出 明确规定,规定在进行重大投资决策时,需聘请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咨询。 决策投资项目不能仅考虑项目的报酬率,更要关注投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投资项目的决策要采取谨慎的原则。 进一步规范公司在证券投资方面的内部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账户管理及信息披露等事宜, 降低 投资风险。 (二) 加强对 准则 的理解与操作 首先,在 准则制定层面, 要不断 细化 各项 操作指南 ,尤其要在实务中 不断总结和积累案例,通过完善操作指南和发布解释说明来规范实务中金融工具会计操作,逐步消除准则与实务中差距,本文列举了大量实务中的数据和案例,目的也正在于此。 其次,在 上市公司层面, 要突破传统的习惯与束缚。 对于金融工具的使用上,要 改变 传统管理长短期投资的观念,加快对 新 准则 的适应与应用。 同时上市公司应该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新准则的相关培训 、 学习 与讨论交流。 (三) 统一 披露 内容与格式 首先,在 准则制定层面, 应该明确 统一 的 披露 内容与 格式要求。 例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