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26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135万人。 截至 2020 年 8 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 4226 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 3462 万人,参加其他形式医疗保险的农民工 764 万人 [2]。 可以看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总 体上是增加的。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2020 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2978 万人,可以推算出 2020年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约为 184%,仍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基本上游离于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外出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总体上较低。 (二)不同地区农民工的医保参保差异较大 2020 年低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 68 万个农村住户和 7100 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进行监测调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2020 年全国范围内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的比例为 122%;东部地区为 139%;中部地区为 86%;西部地区为 74%。 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医疗保险的参保状况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但明显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东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相差 65 个百分比。 (三)不同行业农民工的医保参保差异较大 从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制造业的情况相对较好,农民工的医疗参保率达到了 147%;而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农民工参保率仅为 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 154%;批发和零售业为 83%;住宿和餐饮业为 7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 94%。 二、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2 目前农民 工对医疗保险有着巨大而紧迫的需求,然而,农民工医疗保险在整体上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现有的各种医疗保障措施,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工的医疗需求,存在的问题异常突出。 1.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局限性。 尽管全国性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上海、北京等地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 虽然 反映了当地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但是由于覆盖面小,待遇水平低,导致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弱。 按现行政策,农民工户口在农村,他们可以加入新农合,享受作为农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公共服务 [3]。 但是和身处农村的农村人口相比 , 尚未定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在异地工作的农民工而言,服务的可及性较弱。 3. 农民工医保基金筹集渠道单一。 从缴费主体看,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实行用人单位缴费为主,个人不缴费或少缴费。 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虽然农民工个人不缴费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但费用仅仅由用人单位来负担,不仅会增加企业负担,还导致农民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弱,造成其就业困难,导致农民工工作和保险“二选一”矛盾局面,从而事与愿违,间接损害农民工的权益。 4. 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 目前的医疗保险县市统筹已明显不能 满足现实的需要,统筹层次过低,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各地基数、费率不同,标准各异,农民工医保关系很难进行对接转移,导致大量农民工退保 [4]。 (二)原因分析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是满足其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的有效途径,而此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我国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