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新纪元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同意书,做好充分准备后,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 (四 )男医师检查女性病人时,应有第三者在场。 二、病历书写制度 (一)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病历记录应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挖补剪贴,医生应签署全名,并按规定顺序排列整齐。 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 类名称》填写。 (二)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简明扼要: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所。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等均需记载于病历上,由医师 (士 )写并签全名。 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病员,一般都应与初诊病员同样写上检查所《 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 》 周魁华 第 10 页 2020106 见和诊断。 每次诊治、均应填写日期,急诊应加填时间。 请求他科会诊,应将请求会诊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 被邀请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 和处理意见并签字。 门诊病员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签写住院证,并在病历上写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印象诊断。 门诊医师对转诊病员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 (四 )住院病历书写要求 新入院病人必须填写完整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 (女病人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 )、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由医师书写签名。 入院记录应在 24 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应即刻检查填写。 入院记录要求书写 详细、准确、表达清楚、内容应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 再次入院者 (同病或原病密切相关的疾病 )应写再次入院病历。 病程记录 (病程日志 )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 凡施行特殊处理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程记录一般应每天记录一次,重危病员和骤然恶化病员应随时记录。 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记载,主治医师应有计划地进行检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并签字。 手术病员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手术后返回病房的当日病情,均应详 细记入病程记录内或另附手术记录单。 更换经治医师时由交班医师在病程记录中书写交班小结。 阶段小结每月一次由经治医师负责填入病程记录内。 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病员,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或转院记录,主治医师审查签字。 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 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出院总结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 出院总结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针和随诊计划。 由 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全名。 死亡记录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签全名。 凡做病理解剖的病员应有详细的病理解剖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历讨论也应做详细记录。 三、医嘱制度 (一)医嘱一般在上午 10 点前下达完毕,要求字迹工整、层次分明、内容清楚。 转抄和整理必须准确,不得涂改。 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括一个内容,如须更改或撤消时,应用红笔填“ 取消 ” 字样并签名。 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待清楚。 医嘱要按时执行。 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二)医师 (士 )开出 医嘱后,应当复查一遍。 特殊医嘱应向护士交待清楚。 护士不能确认的医嘱必须查清后执行。 除急救外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须复诵一遍,并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执行,事后医师应及时补记医嘱。 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的草率不负责的行为。 (三)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 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 每班、每次查对后应签名。 (四)手术后或分娩后要停止术前或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五)凡需下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待清楚,并在值班记录上注 明。 (六)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来不及通知医师,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 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 》 周魁华 第 11 页 2020106 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补记医嘱。 (七)对长期住院的病员,每月应对医嘱整理 1 次。 四、查房制度 (一)院领导查房,按照领导分工,每周一次,职能部门根据情况要求参加。 (二)科主任查房:一般每周保证 3 次,查房时各级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意见,进行必要的临床教学工作。 (三)主治医师查房: 一般每日一次,查房时应有住院医师及有关护理人员参加,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危重、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并向科主任汇报,检杳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征求病员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四)住院医师查房:一般每日至少二次查房。 对所管辖病人要逐个检查。 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病员;根据病情变化,更改医嘱,对诊断不明、疗效不佳病人要重点研究,提请上级医师诊查或会诊,对检验、 X 线报告和其他检查结果、要仔细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开具次日特殊检查医嘱,认真做好病程记录。 (五)值班医生查房:要详细听取交班医生和护理情况的报告,接班后对重点病人 (危重、新入院病人等 )及时巡查 (夜间巡查须有护士随同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会诊。 下班前做好交班记录。 (六)护理查房: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倾听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反映,按计划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 五、会诊制度 (一)医务人员 要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对疑难病例组织会诊,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 )会诊前,申请会诊医生做好准备,详细介绍病情、说明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 (二 )科内会诊,本科内疑难病例或住院三日未能确诊的病例,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四 )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会诊单。 应邀医师一般当天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五 )院内会诊,疑难病例或病情需要多科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由业务院长主持进行。 (六 )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进行会诊。 (七 )急诊会诊,被 邀请的医师,必须随请随到。 (八 )会诊中,应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充分讨论,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六、病例讨论制度 (一 )疑难病例讨论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组织科内有关人员参加,与他科有关时,报请分管院长,组织他科人员参加。 讨论时由经治医师将有关材料整理齐全,并报告病情,几科联合讨论时由经治科主任负责提出分析意见。 参加人员应认真讨论,由主持人负责总结,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检查治疗方案,讨论情况应专页记录。 《 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 》 周魁华 第 12 页 2020106 (二 )术前病例讨论会 对重大 、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 订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方法,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等。 讨论情况必须记录。 一般手术也应进行相应讨论。 (三 )死亡病例讨论会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亡后 3 日内进行讨论,特殊情况应及时讨论。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讨论情况,载入病历。 七、中医工作制度 (一 )医院设中医门诊。 (二 )中医科病员的诊断、治疗应当突出中医特色,按中医理论辨证 论治,应用传统方药。 (三 )中医门诊应根据不同病种,积极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长,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和西药相结合,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四 )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继承、整理其学术经验。 八、麻醉工作制度 (一 )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到科室检查病人,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术前准备情况,确定麻醉方式,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凡施行麻醉,必须书写麻醉记录。 (二 )麻醉前,应认真检查和准备麻醉药品,器械及急救设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三 )麻醉医 师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四 )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五 )麻醉者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危重病员,新开展的麻醉技术,应于 24 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 遇有并发症,应协助处理,严重并发症应向上级汇报。 (六 )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七 )麻醉医师应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 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在技术操作,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必要时应昼夜值班。 九、手术室工作制度 (一 )科室应于手术前一天填好手术通知单,送交手术室,并注明特殊用品,有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可能的患者应注明,急诊手术可先电话通知,以后再填手术通知单,手术室随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 (二 )各科事先应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手术人员应按时到达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应按时接回病员,并认真查对。 (三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裤、帽、鞋、口罩,严格遵守手术室规则,院内参观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四 )手术人员 在手术前认真查对,术中精力集中,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不得大声谈论病情或与手术无关的事,保持室内肃静。 (五 )手术人员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室进行,如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六 )污染的器械和敷料,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有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可能的患者,用过的手术器械须用高效消毒液浸泡,其它物品用高效消毒液擦拭,特殊感染须进行特殊处理,《 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 》 周魁华 第 13 页 2020106 彻底消毒。 (七 )做好手术室的卫生整顿,定期检查无菌消毒剂的浓度,数量和质量,及时补充、更换。 定期做空气消毒,空气指皿培养, 检测资料应逐日归档保存,无菌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时,应与临床科共同讨论,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按月做好手术登记,统计工作。 (八 )手术采取的标本,术毕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并及时送检。 (九) 建立常规手术器械卡片,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保证适用,特殊重大手术,术者应亲自检查,手术包必须标明名称,失效期和责任者编号。 手术室物品一般不允许外借。 (十 )各种药品,器材均应定位放置,用后放回原处,手术器械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清点,擦拭和维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应有明显标志, 不同种类气体的瓶罐或管道开关,应用不同颜色分类标志,醒目可辨,并按规定存放。 第七节 护理工作制度 一、护理部工作制度 (一 )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二 )负责组织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和制度,严格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三 )做好经常性的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防范工作,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对护理差错或事故及时调查了解,认真进行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 )负责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护理技术管理,开展护理工作的科研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护理 技术水平。 (五 )督促科室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达到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的要求,对病人进行住院指导和生活管理,搞好基础护理,合理控制陪护,积极创造条件,使病房设置规范化。 (六 )定期对各科常备药品、器械物品的领取及无菌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检查。 二、护理值班制度 (一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对病员进行护理工作。 (二 )值。成都武侯新纪元医院管理制度职责汇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企业 素质模型 C 企业 素质模型 D 企业 素质模型 素质辞典与企业素质模型的关系 素质辞典 通用素质:是核心价值观、文化 等的反映,为全体员工共有 A企业素质模型 成都熊猫万国城有限公司 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 判断能力 专业知识 创新能力 培养人才 团队合作 目标整合 决策力 计划组织能力 指挥与监控能力 督导能力 成就导向 信息搜集能力 愿景力 主动性
基台木的断面尺寸与钻机的钻进孔深有关。 根据上述选择原则确定基台木数量为8根;基台木长度为5m;基台木的断面尺寸为250250(mm)。 基台木的连接如图52所示。 图52横顺枕交错连接图钻机场场地基础如图52所示。 1基台木 2基台枕图52 机场地基浅槽基础基台木布置形式如表52和图53所示。 表52
》 (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货运大道( K6+584~ K11+777)排水工程》 ( 3) 成都市勘察 测绘研究院货运大道 ( K9+630~ K11+090) 南侧 污水沟槽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图设计。 ( 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20) ( 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20) ( 3)
,如图6 所示。 户外防雷直击雷的防护主要针对户外摄像机来做的。 在户外监控摄像枪的杆顶安装一支避雷针。 避雷针的引下线利用钢结构立柱做泄流线,并在杆底座旁与独立防雷接地网相连。 取立杆高度为 4~6 米,避雷针长度为 ~2米,利用滚球法计算可知摄像枪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如果摄像枪附近有地网,则就近引接地线至附近地网接地,如果附近没有地网,则要另外建造独立地网。 对于感应雷防护来说
证刚性基础的刚性角准确性。 毛石砌体宜分皮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石块宽度时,如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每砌两皮后,应砌一皮丁砌层,如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就交错设置丁砌石,其中距不应大于 2m。 第 2 节 毛石基础施工操作要点 基础砌筑前,首先应验收基槽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物,并打好底夯。 测量放射线及设置龙门板和皮数杆。 测量放线时主要是确定基础的轴线及边线
从理论上看,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 他们普遍认同,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家庭养老的功能必须予以保护和支持,而且家庭所能给予老年人的帮助和感受是养老机构无法替代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民进会员对如何实现老有所养问题的研究指出,养老仍应以家庭为主,机构养老不宜为首选方向。 这对于实行家庭+社区的社会养老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