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脏电传导系统  5. 蒲肯野纤维 这是位于左右心室壁上的一种网状纤维,左右束支都在此终止,冲动传到心室内膜,能迅速地将除极化的电波传递整个心室,使心室除极化,并产生收缩 电流与波形的产生 心电图的波形是反映心肌电流的方向。 当心肌细胞在稳定状态而不产生电流时,描出为一电平线。 电流向着正电位的电极时,描出一个向上波(正向波);当电流是反向正电位的电极时,描出一个向下波(负向波);电流方向与电极呈垂直关系时,描出的也是一电平线。 上下波形的大小,则视乎电流方向与电极之间的角度而定 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是以指向施力方向的箭头表示,而箭头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电是一种有大小、方向的力,因此向量可用来表示电之活动。 主要分为五个心脏向量。 心电向量  1. 心房除极向量  2. 隔壁除极向量    心 电 图  心电图是将一组电极放置在身体的表面,以反映出心脏各个不同部位的电力活动,并将其记录下来的一组图表。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因此,当心脏发生异位节律、传导阻滞、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时,心电图都会出现变化。 心电图的导联 临床上记录心电图常用 12个导联,各个导联因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包括垂直切面( Ⅰ .Ⅱ .Ⅲ .)和水平切面( .),所以描记下来的心电图曲线也就不同,把这些加以综合分析,便能全面了解心脏的电位变化,来作出判断。 心电图的导联 标准双极肢导联: Ⅰ 、 Ⅱ 、 Ⅲ 加强单极肢导联: 胸导联: V1:右侧第四肋间胸骨线 V2:左侧第四肋间胸骨线 V3:在 V2V4之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  V5:左腋前线与 V4同一水平相交处  V6:左腋中线与 V4同一水平相交处 心 电 图 当走纸速度为 25mm/s时,在心电图上每一毫米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