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竞争性市场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管制。 • 2020年没再次通过 1996年 “ 农场自由 ” 法。 再次进行补贴。 案例:出租汽车配额 • 我国西南某城市出租汽车每年 “ 拍卖 ” 500个牌照,价格从几万元上升到去年的 30多万元。 生产配额把供给量由 Q0减少到 Q1; 出租车获得了相当于 AC的额外利润。 消费者因此损失了相当与 A+B的损失。 整个社会损失了相当于B+C的剩余。 数量 价格 Pd P0 Q0 Q1 D S A B C PS S配额 D 出租汽车配额 • ―牌照资源”的收益,是一种特殊的租金 ——牌照拍卖价格。 • 如果随着收入增加,对出租车服务需求增加超 过 供给增加,出租车运营的额外利润或牌照收益进一步增加。 • 现在的营运利润为( A+B),原先的利润为( A+C),利润增加额为( BC)。 • 出租收入上升会导致其排照价格上升。 • 这应是上述出租车牌照拍卖价攀升的基本原因之一。 数量 价格 Pd PS’ Q1 D0 S A S新 Q2 S旧 Pd’ D1 B C PS 八、进口 配额 和 关税 • 没有进口限制: 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这时国内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相当于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保险费用等)的差别。 • 对贸易干预方式: • 进口限制, • 出口限制 —出口税;出口禁运 • 方式: 关税 (Tariff) 和配额 (Quota)。 • 关税 : 是一国海关部门对进口商品依据单位价值或数量征收的税金;关税税率越高,进口限制作用越大。 • 进口配额 : 是规定进口数量上限,在配额内税率很低( 13%),但配额外税率很高,通常使赢利性商业进口不再可能。 进口限制:取消进口 • 在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为 PW, 总消费量为 QD, 其中 , 国内产量为 QS, 进口量为 QD—QS。 取消进口使价格上升到 PO, 国内产量上升到 QO。 • 福利效应: • 国内生产者剩余 : A。 • 消费者剩余减少 : ( A+B+C)。 • 净福利损失 : ( B+C)。 数量 价格 PW P0 Q0 QS D S A C B QD 进口 进口限制:配额 • 若 通过关税和配额方式限制进口。 价格从 PW上升到 P*, 国内需求从 QD减少 Q’D, 国内产量从 QS上升到 Q’S, • 关税 • 关税 :T = P* − Pw • 福利效应: • 国内生产者剩余 : 多边形 A • 消费者剩余损失 ( C+D+B+A) • 政府 关税收入 : 矩形 D • 国内( 社会 ) 净福利损失 : B+C。 • 配额 • 配额 : 矩形 D • 国外厂商收益 (政府损失关税):矩形 D • 本国 社会净福利损失(无谓损失) : B+C+D。 • 矛盾选择: • 生产部门通常倡导或欢迎进口限制,但代价是消费者和社会净福利损失。 案例:美国食糖配额 • 在 Pw=12美元 /磅 下, QD=磅 ,其中: 国内生产,进口量 == 亿磅。 • 若 限制进口量为 ( =)亿磅后, Pus=27美分 /磅。 此时: • 消费者剩余损失: A+B+C+D=33亿美元。 即 A=, B=,C=, D=。 • 国内生产者获益: A=元, • 国外取得配额的生产者获益 :D=。 • 无 谓损失 : B+C=12亿美元。 九、征税 • 税收负担 (或补贴收益 )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 • 从量税: 按每单位销售的一定货币量计征的税收。 • 从量税的例子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征收的汽油税、香烟税。 征税 • P。 , Q。 代表征税前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 Pb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 PS是卖方获得的税后净价。 • PbPs=t; • 征税后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 • (1)销售量和购买价格 Pb位于需求曲线上; • (2)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Ps位于供给曲线上; • (3)需求量 =供给量; • (4)购买价与销售价间的差额为 t。 • 四个连立的方程: • QD=QD(Pb) • Qs=Qs(Ps) • QD=Qs • PbPs=t • 已知 QD(Pb)、 QS(Ps)和 t, • 可以求出 Pb、 Ps及总供求量。 • 征税影响 • 对汽油税有两种征收方式: • ( 1)向生产汽油厂家征税; • ( 2)在加油站向消费者征税。 • 问那种方式对消费者较为有利。 • 生产税直接效果表现为供给曲线从 SO移动到 St, • 消费税直接效果则是需求曲线从 DO移动到 Dt, • 两种征税方式的均衡改变效果是相同的:都表现为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起点上下移动,直至价格移动的距离等于税率 PB—PS=t;即购买者价格减去厂商价格等于税率。 t PB Ps P0 Q0 Qt Q P E S0 St D0 Dt 消费税 生产税 征税影响 • 给定原先均衡产量 Q0, 价格PO, • 征税后产销量从 Q0降到 Q1, 价格从 PS上升到 Pb。 • 政府得到了相当于 A+D的税收; • 消费者剩余: △ CS=AB ; • 生产者剩余: △ PS=CD ; • 净福利损失 : △ CS+△ PS+政府收入 =ABCD+A+D=BC。 • 无谓损失: B+C • 政府的税收收入:A+D=tQ1。 数量 价格 Pb P0 Q0 Q1 D S A B C PS D t 税收负担 • 给定税率水平的税收负担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 • 左图:如果需求相对无弹性,供给相对有弹性,税收负担将主要归于消费者。 • 右图:需求相对有弹性,供给相对无弹性,税收负担则主要归于生产者。 • 如,吸烟会成瘾,需求弹性很小 (约为一 ),所以香烟税基本上由消费者承担。 飞机票,电信的 需求 弹性大, • 一般来说,如 Ed/ES较小,税负主要由买方承担。 反之则由卖方承担。 数量 价格 PB P0 Q0 Q1 D S PS t 数量 价格 PB P0 Q0 Q1 D S PS t 税收转嫁因子 • 转嫁因子 =Es/(EsEd) • 该式表明 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份额。 • 当 Ed=0时,转嫁因子 =1,所有税负由消费者承担; • 当 Ed=一 ∞ 时,转嫁因子 =0,生产者承担全部税负。 十、补贴 • 补贴为负税收。 在补贴政策下 , 卖方价格超过买方价格 , 二者的差额等于补贴。 • 补贴对生产和消费量的影响正好与税收相反 ——数量增加。 • 补贴利益由买卖双方分享 , 份额取决于供求的相对弹性 • 一般来说 , 如果 Ed/ES较小 , 补贴主要归于消费者;如果 Ed/Es较大 , 补贴的好处则归于生产者。 • 补贴的四个条件可表达为: • QD=QD(Pb) • Qs=QS(Ps) • QD=Qs • PsPb=S • 已知 QD(Pb)、 QS(Ps)和 S, • 可以求出价格和数量。 补贴影响 (1) • 补贴可以看做是负税收。 • 从图上看,为单位产品提供 S货币量的补贴,等于使厂商供应价格从 P0提高到 PS,而使消费者价格从 PO下降到PD,结果总产销量从 Q0上升到 Q1。 • 消费者剩余: 上升了: A+B; • 生产者剩余 :增加了相当于 E+F; • 补贴额: A+B+E+F+G • 剩余增加是 国民收入通过政府税收 /支出的转化形式,并且政府支出大于消费者 /生产者剩余增加,差额是 G。 • 补贴如何分享也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 • 如果 ED/ES较小,补贴好处主要归于消费者一方,反之则较多被生产者获得。 数量 价格 PS P0 Q0 Q1 D S A B PD s E F G 税收影响 • QD=1500一 250Pb(需求 ) • Qs=600+2OOPs(供给 ) • QD=Qs(需求 =供给 ) • Pb一 Ps=1 (政府必须收取 1美元 /加仑 ) • 解出: Ps= • Pb=Ps+1,所以, Pb= • Q=1500(250 )=890亿加仑/年 • 年税收收入 tQ=1 890=890(亿美元 ) • 1美元汽油税的影响着:汽油价格从 ,年销售量从 1000亿降到 890亿仑。 • 两个阴影三角形表示每年的无谓损失 = (1/2) (1美元 /加仑 ) (110亿加仑 /年 )=55亿美元/年,占政府征税的 6%。 练习 • 第九章 • P31631 • 练习题: 2; 3; 5; 6; 7; 8; 9; 11。 第十章、垄断市场: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 • (卖方 )垄断 • (卖方 )垄断势力 • 社会成本 • 买方垄断 • 买方垄断势力 • 垄断限制:反托拉斯法 垄断市场的条件 • 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 条件 是 : • 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 该厂商提供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 其它厂商加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 独自定价和实行差别价格。 • 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是很严格的。 •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垄断市场几乎不存在。 非完全竞争市场类型 • 垄断市场 ( 完全垄断市场 ) ;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个类型可称为 不完全竞争市场或非完全竞争市场。 铁路的 垄断。 • 我国传统的电信和铁路的垄断。 • 在美国,围绕微软( Microsoft) 捆绑销售 (Bundling Sale) 浏览器是否属于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公平竞争问题发生的一场被媒体称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