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不完全竞市场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1 1 4 ) 3 / 4 1 . 5( 1 1 2 ) 1 / 2PP  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方法 案例 1: 别克公司的定价策略 2020年 4月,上海别克公司宣布将其产品价格下调 2万元人民币。 别克公司在宣布降价时同时强调,此次产品价格下调并非是挑起价格战,而是公司正常的价格策略。 别克公司每年将老产品的价格下调一定的幅度,一方面是为烘托新产品的推出(用价格的差别来反映产品的新老程度),另一方面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消费者群体中,那些喜欢赶新潮的消费者通常对价格不太敏感,而那些注重实用性的消费者则可能对价格更敏感些。 后一类消费者往往可能等到价格下降后才去购买产品。 这一价格策略的关键在于价格下降的时间与幅度。 如果等待价格下降的时间太长或降价幅度太小,可能会失去后一类消费者。 但如果新产品推出后不久就降价或每次降价的幅度较大,又会影响前一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案例 2:航空公司对市场的分割 在那些乘座飞机旅行的旅客中,公务活动的乘客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而出门旅游的乘客需求价格弹性较高,这种差别为航空公司实施差别定价提供了条件。 但问题是如何区分这两类乘客,这是航空公司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对市场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部分公务性乘客是单独旅行的,而旅游性的乘客大多是结伴而行的。 根据这一结论,该公司规定,如果一次购票两张以上的,可以享受较大的价格折扣。 不久,该公司发现许多公务性乘客绕过了这一障碍。 他们找到旅行社,由旅行社出面将素不相识的人放在一起定票,从而节省了一笔可观的支出。 西北航空公司随之修改的规则,将两张以上的机票放在一起,这就要求乘客必须一起登机,并且要求购买折扣机票的乘客提前 14天预购机票。 这些规定使得公务性乘客使用折扣机票的难度加大。 问题: 旅游胜地的差别门票分析。 如:某景点对国内游客收 10元 , 对外宾收 20元 ,试以经济理论分析: 1. 这是什么价格策略。 2. 经济动机是什么。 3. 在何种条件下可能行之有效。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 由来 : FC大、但是 VC小的行业,一个厂商的生产能力即可满足全部市场需求。 若有多个企业经营,造成资源浪费。  特点 ( 1)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所以 AC曲线呈现下降状态 ( 2)高价格( Pm)、高利润、低产出 (Qm)、低效率 对垄断的评价  积极作用  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 , 通过技术 、 管理创新等 , 实现规模效益 , 使成本下降 , 进而可能使利润下降 , 可以增进社会福利。  垄断的危害  使产量下降 , 价格升高 , 消费者的福利损失比较大。  结论  垄断者的超额利润是以损失公众利益为前提的 , 所以 ,往往受到政府的管制。 案例:减价与提价 保罗和彼得在同一条河上经营航运。 他们各自拥有一个航运公司,整日在河上运送货物和旅客。 保罗想,如果河上只有我一家航运公司,生意该更红火了。 保罗共有 20条大船,彼得只有 10条,保罗比彼得的资本雄厚得多。 而且,彼得还欠下银行的大笔债务。 于是,保罗降低了票价,打起了价格战。 彼得没有办法,只得跟着降价。 保罗再次降价,彼得再次跟上。 如此反复交锋,乘客大占便宜,两位大老板都受到重大损失。 保罗亏损巨大,彼得更是欠债累累、行将破产。 最后彼得不得不将所有的船都出售给保罗。 保罗获胜了,成了河上唯一的航运公司。 保罗逐步提高了票价,很快成为当地首富。 来往的乘客一面抱怨着票价太贵,一面却只得坐他的船,让自己的血汗钱填满了保罗的口袋。  低效率的解决:政府管制 ( 1) 管制定价:  令 P1=MC,导致厂商亏损  令 P2=AC,获得正常利润  双重定价:令厂商收取固定与变动费用 ( 2)规定利润率(即资本回报率) 自然垄断 P Pm O Q P Pm P2 P1 Qm Q2 Q1 AC MC AR MR 自然垄断和管制价格 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 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 , 而垄断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 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没有在成本最低点实现  垄断使得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 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 垄断影响收入分配  垄断的社会成本是指垄断给社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成本。  分析垄断的社会成本的思路是将垄断厂商的收益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进行对比,以两者之差来确定垄断的社会成本。 补充知识: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的社会成本的产生  假设: ( 1)垄断和完全竞争厂商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和成本函数、 MC相同、市场需求相同。 ( 2)垄断厂商的均衡点为 E( Qm, Pm)。 ( 3)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点为 F( Qc, Pc)。 由于 PmPc,需求由 Qc降至 Qm,造成消费者损失,总损失为梯形PcPmEF的面积。 其中, ■ PcPmEH= a为消费者损失转化为生产者收入。 ▲ EHF= b为消费者净损失。 D D′(AR) MC E F O Q MR a b c P 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消费者剩余损失 竞争厂商的一部分生产者剩余 社会净剩余 损失 G H  ( 1) 消费者损失 Pm Pc 厂商将 Qm 增加到 Qc ,社会总收入将增加梯形QcQmEF的面积(从消费者角度讲),从厂商角度讲,增加总成本QcQmGF。 QcQmEF- QcQmGF=▲ EFG 其中, ▲ EHF= b转化为消费者剩余。 ▲ FGH= c为生产者剩余。 D D′(AR) MC E F O Q MR a b c P 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消费者剩余损失 竞争厂商的一部分生产者剩余 社会净剩余 损失 G H Pm Pc  ( 2) 生产者剩余 Qc Qm 尽管提高产量能增加社会福利和生产者剩余,但增产同时,价格会下降,减少利润, ac,所以厂商一般不会将产量从 Qm 增加到Qc ,整个社会因垄断而蒙受的净损失为 : ▲ EFG=( b+c) 此为垄断的社会成本。 D D′(AR) MC E F O Q MR a b c P 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消费者剩余损失 竞争厂商的一部分生产者剩余 社会净剩余 损失 G H  ( 3) 垄断的社会成本 Qm Qc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含义: 是一个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是 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把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厂商的总和叫生产集团。 显著的是轻工业品市场,如:彩电、洗发液、盒饭、方便面、牙膏、理发、香烟、同一星级的宾馆等。 而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没有差别。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 ( 1) 产品差别 的存在。 是最基本条件。  ( 2)存在较多的厂商。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 ( 3)厂商的生产规模较小,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产品差别 内在实质:如技术、原料不同;  外观形象:如包装、商标;  经济空间:如地理位置、市场距离;  推销方法:如广告、售后服务、服务态度;  消费者评价。 案例 1:松下统一品牌谋略 National和 Panasonic都是日本松下电器旗下的品牌,早期 National一直用于松下白色家电白色家电产品类,而松下其他的产品则用 Panasonic品牌。 但是,这两大品牌经常会混淆用户的品牌概念,分散了松下的品牌资源,不利于增强松下电器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集中力量凸现品牌优势,2020年 7月,松下公司宣布把 Panasonic定位于全球性的品牌,National品牌将退出日本本土以外的海外市场, Panasonic品牌自 1961年面向北美洲使用以来,品牌价值在海外得到了很大提升,其认知度要比 National高。 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海外登场的新产品一律变换为 Panasonic品牌。 案例 2:“眼镜价格,你有多少水分”  作为商品,眼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眼镜的依赖性,决定了眼镜属于 需求弹性较小 的商品; 2.眼镜由镜片和镜架两种互补商品组成,除了佩戴的舒适性要求外,消费者对眼镜(尤其是镜架)存在 装饰性的需求 ; 缺乏识别手段 ,消费者很难判断眼镜质量(特别是镜架)的优劣; ,眼镜属于 “ 耐用 ” 消费品 ,一旦购买,使用期较长,短期内不存在再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此次消费 “ 被骗 ” ,也不可能通过重新选择来淘汰这个销售眼镜的经销商)。 眼镜经销商正是利用眼镜的这些特殊性,在眼镜市场中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蒙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 2020年 9月 13日, 《 钱江晚报 》一篇题为 “ 眼镜价格,你有多少水分 ” 的调查文章披露了杭州市眼镜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 一位负责杭州某眼镜店进货的经营者向记者介绍了一副170元的眼镜是如何翻到上千元的。 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货。 经销商到产地按照镜片 50元、镜架 120元(合计 170元)进货。 第二步, 包装运输。 出货方按照买主要求对镜片和镜架进行按类别重新包装,几角钱的包装纸加上运输成本,经销商会给这个环节计算大概眼镜本价的 50%200%成本。 第三步, 重新贴牌。 材料进店后,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贴牌,或干脆贴一个谁也看不懂的英文标贴(这也许就是不少所谓 “ 进口 ” 眼镜的来源)。 贴牌和不贴牌的眼镜材料价格会有 50%200%的差价。 第四步, 上柜成交。 这时的眼镜已经是 “ 面目全非 ” ,玻璃柜台里的眼镜配以各种灯光显得尤其高档。 加上房租、人工、税收后,其价格一般都会再翻上 200%。 简单计算一下,经过经销商的几番 “ 忙活 ” ,眼镜的价格最终定在 6802020元左右。 案例 2分析:  眼镜市场应该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厂商之间生产有差别的产品,市场中有较多的厂商展开竞争。 差别经营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手段之一,通过差别经营,增加其商品的垄断性,利于经营者对所经营的商品制订较高的价格。 这种差别经营包括产品的质量、销售地点、品牌和服务等。 由于眼镜佩戴的装饰性,消费者对品牌有独特的要求。 根据这一特点,为迎合消费者的偏好,眼镜经销商通过贴不同的标签进行“品牌差别”经营。 而由于信息的缺失,消费者无法对眼镜的“性价比”进行比较。 消费者目前没有正当的途径来获取信息,或者即便有,也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而放弃获取信息的权力。  此外,由于眼镜的需求弹性较小且“耐用”,经销商也许认为通过诚信经营拉来“回头客”不是其近期的目标。 因此,从目前的眼镜市场来看,经销商似乎不需要价格诚信。 这无疑也应该是眼镜卖价高的原因之一。 P Q O d P0 Q0 P1 q1 Q1 D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主观需求曲线( d曲线) 体现行业的垄断性 , 产品的差别性。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 , 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 D曲线) 体现行业的竞争性 , 产品的替代性。 生产集团内某一厂商变动其产品的价格 , 而其他厂商同样变动价格时 ,该 厂 商 面 对 的 需 求 曲 线 d’ 表示每个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下的 实际的 销售份额,它是市场总销售量的1/N。 表示每个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 预期的 产品销售量。 意味着市场供求均衡 为什么 d曲线比 D曲线更平坦。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Q O d1 D SAC SMC MR1 Q1 P1 Q2 d2 MR2 P2 d3 Q3 E1 E2 A B C P Q O d D SAC SMC P0 Q0 MR 短期均衡条件 : MR = SMC 经济意义: 在短期中,每一个生产有差别的厂商都可以在部分消费者中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处于完全垄断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最需进行广告宣传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均衡条件: MR = LMC=SMC, AR = LAC=SAC LMC LAC LMC LAC D d(AR) MR D d(AR) MR (a) Q P O (b) Q P O Q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