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呼吸道 、 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固有层中广泛分布淋巴细胞 , 在原籍菌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 , 产生 分泌型 IgA, 抑制外籍菌 , 保护原籍菌 , 有很强的抵抗感染能力。 ( 3)生物颉抗 正常菌群对致病菌等外袭菌有颉抗作用。 给小鼠喂服肠炎沙门氏菌,在肠菌群正常时,小鼠无发病和死亡;若先服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则动物全部死亡。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0 ( 4) 益生菌与益生元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 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 用这些微生物生产的制剂称之为 益生菌。 饲料或食品中某些成分 ( 如果寡糖 FOS) , 不被宿主消化吸收 , 但能选择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 这些成分叫 益生元。 益生菌及益生元可联合使用。 二者对动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1 三 、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 1. 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的饲料加工厂 , 饲料中 7085%的可消化物和 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 其消化作用依赖于瘤胃内复杂的微生物区系的作用。 瘤胃内环境 是反刍动物体内的 天然发酵罐。 (1) 营养物质充足 不断有食物和水进入瘤胃。 (2) 瘤胃节律性运动 , 将微生物与食物搅拌混合。 (3) 温度 3840℃ , 适合微生物生长。 (4) pH维持在 , 适合微生物生长。 (5) 高度厌氧 , CO2 5070%、 甲烷 2045%及其他少量气体 ,嗳气排出。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2 瘤胃微生物区系 包括厌氧性的 纤毛虫 和 细菌 两大类。 1g 内容物中,约含细菌 150250亿和纤毛虫 60100万,体积占瘤胃液的 %,其中细菌与纤毛虫各占 50%。 消化代谢活动由二者共同或协同完成,且以细菌为主。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纤维素的分解。 (2)糖的分解与合成。 (3)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4)维生素的合成。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3 食糜进入大肠后 , 微生物的活动极其频繁 , 进行着很复杂的消化代谢。 对单胃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消化作用尤为重要。 大肠微生物区系 无纤毛虫 , 主要是 厌氧菌 ,如拟杆菌 、 真杆菌 、 双歧杆菌占总数的 9099%, 其次是肠球菌 、 肠杆菌 ( 大肠杆菌 )乳杆菌和其他菌。 约有细菌 100多种 , 1g 粪便中含菌 1000亿以上。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4 大肠微生物的作用 (1) 纤维素的分解 马 、 猪 、 牛 、 羊等。 (2) 其他有机物分解 淀粉 、 糖等。 (3) 蛋白质的腐败分解作用 蛋白质 、 氨基酸脱氨生成有机酸和氨;脱羧反应 , 生成有机胺 ( 腐胺 、尸胺 、 组胺等 , 恶臭有毒 , 导致肠炎 、 下痢 )。 (4) 有机物的合成 , 合成菌体蛋白 , 高分子脂肪酸等 , 不能消化利用。 合成维生素 B、 K, 可被吸收利用。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5 四 、 菌群失调 失调失调症 宿主患病 、 环境改变和滥用抗菌药等 , 使机体正常微生物的种类 、 数量等发生改变 ,导致病理过程时称为菌群失调症。 防治 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用药量和疗程。 用微生态制剂恢复正常菌群和治疗菌群失调症。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6 五、悉生动物 1. 悉生生物学 是用无菌动物技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 2. 悉生动物与实验动物分类 实验动物可分成五类。 无菌动物 (GF) 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 悉生动物 指有目的地带有某些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动物 (SPF) 指不含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的动物。 普通动物 指在开放条件下饲养 , 体内外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寄生虫 , 但不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7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植物以光合作用 , 将 CO2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 ,并合成蛋白质 , 是自然界中的 生产者。 动物将植物有机物同化为动物有机物 , 它们是自然界中的 消费者。 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中的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将有机碳氮转化为 CO2 、水 、 铵盐或硝酸盐等还回自然界中 , 以供植物营养。 这种碳 、 氮素等的无限循环 , 在自然界中达到平衡。 在绿色植物 、 动物和微生物构成三级生态系统 , 能量来源于太阳 , 元素循环主要依赖于微生物。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8。 、 存活状况及危害如何 ? 、 大肠菌群 、 大肠菌群数 , 这些指标有何卫生学意义 ? ?。 、 外籍菌 , 正常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如何 ?。 , 菌群失调对动物健康有何影响以及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 ? 、 实验动物分类 (包括定义 )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