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司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低温季节施工质量qc成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好 环境 温度 过低 运输车辆保温措施不到位 保温油布揭的过早 碾压温度控制不到位 压路机选型不当 方案不完备 对工艺缺乏认识 操作方法不当 碾压方案不当 离 析 平整度不够 停机次数较多 交通拥堵,运距长 混合料到场温度低  矿料级配未控制好  未进行专门技术培训  方案不完备  测量有误差  停机次数较多  碾压温度控制不到位  碾压方案不当  环境温度过低 从原因分析关联图中,小组找出了八条末端因素,分别为: 末端因素 矿料级配未控制好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人 匡罗飞 确认标准 JTG F402020规范要求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矿料级配是否符合 JTG F402020规范标准要求。 验证情况 经筛分和马歇尔试验检测,原材料和混合料级配都符合 JTG F402020规范要求,检测为合格,油石比也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 非要因 红旗 QC小组对上述要因分析得出的 8条末端因素进行分析,确认如下: 要因确认一: 末端因素 未进行专门技术培训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确认人 XXX 确认标准 交底、培训记录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是否有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的相关交底内容和培训记录。 验证情况 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查,发现项目部制定了培训计划,在施工以前进行了低温施工的相关技术培训,并严格按照 “ 三级 ”技术交底进行了交底,签字手续齐全。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二: 末端因素 方案不完备 确认方法 讨论分析 确认人 郑新沂 确认标准 分析方案的完整 性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方案中是否有施工工艺和具体操作方法。 验证情况 查看了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试验段施工方案,方案中对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具有指导作用,另外试验段还安排了专人检查。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三: 末端因素 测量有误差 确认方法 讨论分析 确认人 XXX 确认标准 摊铺高程符合设计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厚度、高程是否满足现场要求。 验证情况 经检查测量员的测量记录,通过摊铺前后的高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面层摊铺厚度符合规范要求,高程也满足设计要求。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四: 末端因素 停机次数较多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人 陈世界 确认标准 停机接缝一天为一 次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施工时,停机是否为收班时的一次。 验证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由于存在与当地村民的协调问题,料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不好估计,摊铺机等料时间较长,停机次数较多,易造成平整度不好。 结论 要因 要因确认五: 末端因素 碾压温度控制不到位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人 XXX 确认标准 JTG F402020规范要求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碾压过程中的温度是否符合 JTG F402020规范要求。 验证情况 经查看现场测温记录表发现,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为 170~ 180℃ ,到场温度在 165℃ 以上,摊铺温度大于 155℃ ,开始碾压的温度大于150℃ ,均满足规范要求。 经钢轮压路机初压 2~3遍后,温度迅速下降至 110℃ 左右,胶轮压路机复压时,温度在 90~100℃ ,钢轮压路机终压时,温度基本为 70~80℃ ,由温度可以看出,复压和终压的温度偏施工温度允许的下限,为了保证压实度,复压变数增加,致使终压时轮迹收的不是很好,导致平整度不佳。 经过碾压前后条件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碾压环境、人员均无变化的时候,温度下降较快,主要是在钢轮压路机碾压时,初步估计与钢轮压路机碾压时的自身喷水量有关。 结论 要因 要因确认六: 末端因素 碾压方案不当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确认人 王军 确认标准 试验段试铺方案 确认时间 XXXX年 10月 13日 确认内容 压路机型号和碾压遍数是否按照试铺方案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