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实务20xx习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 ( A )。 A. 0. 5mm B. 5cm C. 0. 5m D. 5m 试题解析: 对测量仪器而言,误差为 5cm及以上显然不可以,故选项 B、 C、 D不正确。 3.下列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的是 ( D ) A. B. DJ1 C. DJ2 D. DJ6 试题解析: 、 DJ1和 DJ2型经纬仪属于精密经纬仪, DJ6型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 4.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 ( B )放线最为方便。 A.极坐标法 B.直角坐标法 C.角度前方交会法 D.方向线交会法 5.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问的夹角 (极角β )与距离 (极距 S),按β与 S 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的测量方法是 ( B )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角度前方交会法 D.方向线交会法 6.水准测量中,设 A 点为后视点. B 点为前视点。 A 点的高程是 45. 382m,后视读数为 1. 202m,前视读数为 1. 302m,则 B点的高程是 ( D )m。 A. 44. 180 B. 44. 482 C. 45. 182 D. 45. 282 试题解析: 因高差 =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 =— =,故 B点高程 HB=— = 2A312020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复习要点 1.掌握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 掌握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3.掌握砖、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4.熟悉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 ( A )。 A.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B.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C.边坡的临时性支撑加固 D.边坡坡度的复测检查 试题解析: 基坑土方开挖前,首先应确定基坑平面位置和尺寸。 即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2.基坑一般采用“开槽支撑、 ( A )、严禁超挖”的开挖原则。 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3.基坑边缘堆 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 A )。 A. 2m B. 2. 5m C. 3. 0m D. 3. 5m 4.下列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中,为无支护结构的是 ( C ) A.逆作法挖土 B.盆式挖土 C.放坡挖土 D.中心岛式 (也称墩式 )挖土 5.基坑验槽时应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 ( B )相符。 A.设计图纸 B.勘察报告 C.施工方案 D.钎探记录 试题解析: 基坑开挖前,勘察单位已经对现场土层进行了详细勘察,并提供了勘察报告。 基坑开挖完成后,主要依靠观察法来检查核对基底土层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一致。 6.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 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 ( C )法。 A.局部开挖 B.钻孔 C.钎探 D.超声波检测 7.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 C )。 A.基坑中心点 B.基坑边角处 C.受力较大的部位 D.最后开挖的部位 试题解析: 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以保证这些部位的土层能够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 8.砖基础最下面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 ( D )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9.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 ( B )。 A.直槎 B.斜槎 C.凸槎 D. 凹槎 10.砖基础墙的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 ( A )处。 A.以下一皮砖 B.以下二皮砖 C.以上一皮砖 D.以上二皮砖 11.设备基础一般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 200~300mm,并 ( B )。 A.允许上下层之间留设施工缝 B.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C.保证下层初凝后再浇筑上层 D.保证下层终凝后再浇筑上层 试题解析: 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振捣 ,会破坏已经凝结的混凝土结构。 因此,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故选项 C、 D 不正确。 另外,由于设备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很大,故混凝土施工中一般不宜留设施工缝。 12.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取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 ( C )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 毕。 A.终凝前 B.终凝后 C.初凝前 D.初凝后 13.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 C )。 A. 7d B. 14d C. 21d D. 28d 14.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 ( D ),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 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A.沉降缝 B.温度缝 C.变形缝 D.后浇缝 试题解析: 沉降缝、温度缝、变形缝等都是永久缝,而后浇缝则是施工中的临时缝,可用于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和干缩变形等。 15.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 ( B )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A.二次振捣 B.二次抹面 C.外部降温 D.内部冷却 试题解析: 显然抹面工作有助于消除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故选项 B正确。 1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沉桩法施工时,其施工工序包括:①打桩机就位;②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③吊桩喂桩;④校正;⑤锤击沉桩。 一般的施工程序为: ( B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试题解析: 打桩前,应考虑 打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合理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内业工作。 在确定桩位和沉榭顺序后,打桩机据此就位。 打桩机就位后,利用自身的起重设备将桩吊起,然后进行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校正。 校正完成后,就可以开始锤击沉桩。 故选项 B 正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1.观察验槽的内容主要有 ( A、 B、 D、 E )。 A.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 B.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 C.观察基坑四周支护情况 D.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 E.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 2.钎探是根据 ( C、 E )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 A.钎孔大小 B.用力大小 C.锤击次数 D.人土深度 E.人土难易程度 试题解析: 同一工程而言,钎孔大小、用力大小、人土深度都是一致的。 只有锤击次数、入土难易程度与土层实际情况有关。 3.应当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形有 ( A、 B、 E )。 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B.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C.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低悬殊 D.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E.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的浅埋坑穴、古墓、古井 试题解析: 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低悬殊,以及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均可通过观察法发现,不需要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主要有 ( A、 B、 C )等方式。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斜面分层 D.均匀分层 E.交错分层 5.在初凝 以前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 ( A、 C、 D、 E )。 A.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B.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C.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D.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E.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试题解析: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6.下列哪些施工措施不利 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 C、 D )。 A.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B.降低浇筑层的厚度 C.尽量增加水泥用量 D.选用硅酸盐水泥 E.采用人工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试题解析: 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硅酸盐水泥都会导致产生较多的水化热,因而都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7.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 ( C、 D、 E )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 A.水冲灌注桩 B.振动灌注桩 C.钻孔灌注桩 D.沉管灌 注桩 E.人工挖孔灌注桩 试题解析: 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 (或先在管内放人钢筋笼 )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 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及套管夯扩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显然,水冲、振动无法独立成孔,也不存在所谓的“水冲灌注桩”和“振动灌注桩”。 故选项 A、 B 不正确。 三.综合背景题 1.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108000m2,现浇剪力 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 50 层。 基 础埋深14. 4m,底 板厚 3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 P12。 施工单位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并选定了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 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 40℃。 浇筑完成 12h 以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 7d。 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75℃,其表面最高温度 45℃。 监理工程师检查 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 裂缝。 (1)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应控制在 ( B )以内。 A. 20℃ B. 25℃ C. 30℃ D. 35℃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 B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A. 8h B. 12h C. 24h D. 36h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 B )。 A. 7d B. 14d C. 21d D. 28d (4)为使大体积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拌合混凝土时 ,还 可掺入适量合适的 ( D )。 A.早强剂 B.缓凝剂 C.减 水剂 D.微膨胀剂 试题解析: 膨胀剂能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微量体积膨胀。 (5)正确控制大体积 }昆凝土裂缝的方法是 ( A、 B、 D、 E )。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C.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 D.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E.在设计许可时,设置后浇缝 试题解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主要从控制水泥水化热的集中释放和缩小内外温 差这两个方面着手。 使用缓凝减水剂可减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降低浇筑层的厚度可使水化热在浇筑时能够得到部分散发;预埋冷却水管人工导热则可降低内部温度,缩小内外温差。 而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硅酸盐水泥会导致产生较多的水化热,因而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2A31203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复习指导 1.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3.熟悉钢结构施工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模板工程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