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药、金嗓子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 中成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及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产业。 重点支持北海国发海洋生物深加工,北生药业年产 1000t 人血浆系列产品,桂林南药青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梧州制药年产注射剂 2400 万瓶等技改,桂林三金年产片剂 100 亿片等技改,北海健康元公司头孢类原料药基地,玉林制药年产空心胶囊 80 亿粒等项目。 ——带动发展相关产业。 带动淀粉、酒精 、化工产品、中药原料种植和养殖、药用包装、卫生材料、制药机械等相关产业 发展。 重点支持 半宙制药地道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桂林晖昂生化药业 ,蔓地亚红豆衫种植、广西恒科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 北 生药业罗汉果 GAP 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工程等项目。 ——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重点支持玉林好邦医疗设备公司多功能手术床项目。 ( 9)茧丝绸产业集群 茧丝绸产业是我区新崛起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十一五 ”期间,承接 “东桑西移 ”、“东丝西移 ”,重点在桂西、桂中、桂东建立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 ”期间共投资 10 亿元 ,到 2020 年实现茧丝绸行业销售收入 57 亿元,工业销售收入 31 亿元,比 2020 年增长 倍;;工业增 加值 8 亿元,增长 3 倍;蚕茧产量 17万 t,增长 55%;丝产量 万 t,增长 倍;真丝织品 2020 万 m,填补广西空白。 ——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推行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按照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我区蚕茧的生产规模,成为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的蚕茧主产省区。 重点支持建设桂中、桂西、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区。 ——重点发展精深加工。 重点建设鹿寨、柳城、忻城、象州、宜州、横县、合浦、浦北、平南、蒙山等 10 个缫丝加工基地县;重点支持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年产 1100t丝和 900 万 m 织绸、宜州市嘉联丝绸有限 公司年产 1000 万 m 织绸、合浦县常乐茧丝有限公司年产 1600 万 m 织绸、融安桂华丝绸有限公司年产 500 万 m 练白绸、浦北县桂合丝绸有限公司年产 550t 丝等技改项目。 ( 10)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以柳州、玉林市为中心,辐射桂林市 , 扩大工程机械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十一五 ”期间共投资 10 亿元,到 2020 年实现 销售收入 170 亿元, 比 2020 年增长 倍;实现工业增加值 45 亿元,增长 倍;年产工程机械 5 万台,增长 倍;年产预应力锚具 300 万套,增长 60%。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 ”期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加大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形成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主要技术支撑体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 以桂林、北海、南宁高新区为依托,以软件和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数字通讯、集成电路与 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信息网络等产业的发展。 生物产业。 强化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产业。 新材料产业。 力争在材料制备、生产工艺、品种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有突破。 重点发展新型铝材、超细高活性氧化锌粉体材料、飞机轮胎、汽车子午线轮胎、复合金刚石磨块、特种超强纤维材料、特种导电及绝缘材料、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 海洋产业。 重点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技术和海洋品种改良技术。 开发海洋产品精 深加工技术,提高海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开发甲壳素酶解法生产壳聚糖及衍生物、珍珠深加工产品、海藻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肽酶解技术等。 研究开发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特别是抗癌、抗病毒类药物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环境保护产业。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专用设备及配套设备、机动车船内燃机尾气净化装置、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加快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海水淡化应用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应用在有机废水处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工程;鼓励开展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形成区域性的生态保护机制。 工业布局 ( 1) “三点一面一走廊 ”的工业布局 根据我区实际,遵循自然条件、资源及相关性,生态环境与保护,交通运输与原材料成本,经济协作(产业集聚程度)与优势互补,技术水平与市场潜力等原则,选择 “三点一面一走廊 ”的工业布局模式。 “三点 ”:一是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二是桂林工业经济区域;三是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 “一面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工业经济区域。 “一走廊 ”:包括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在内的 “桂东经济走 廊 ”。 ( 2) “三点一面一走廊 ”的发展重点 ① 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 柳州市:进一步强化柳州工业城市的特色,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力,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建立和完善制糖、烟草、造纸、制药、化工、建材、纺织等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型制造业基地。 来宾市:利用紧邻柳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与柳州老工业基地的接轨,重点发展制糖、电力、冶炼、茧丝绸、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推动建材、食品、纺织、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建设成为资源型工业生产及加工基地。 ② 桂林 工业经济区域 根据桂林工业现状和城市特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③ 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 百色市:按照 “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 ”的思路,重点发展铝业、电力、林浆纸、石化、锰业、农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煤炭、制药等十大产业,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河池市:积极培育黔桂通道工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水电、化工、食品、制糖、医药、建材、茧丝绸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 建设成为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 崇左市:重点发展锰业、制糖、建材、电力、食品、林产、生物工程、制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资源型加工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中心,建设成为桂西新兴工业基地。 ④ “南北钦防 ”沿海工业经济区域 该区域属沿海开放城市集中地区,是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龙头与核心,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 东盟博览会,这一经济区域将成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成为最开放的前沿阵地。 “十一五 ”期间,要充分利用沿海和开放前沿的优 势,以港口整合为先导,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以临海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成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构建新的广西工业发展核心区域。 南宁市: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食品、铝加工、造纸、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群,大力发展软件业产业群,把南宁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北海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 、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及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等产业;发挥海洋资源、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珍珠、海产品、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钦州市:实施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 ”的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临海工业;大力发展冶炼、造纸、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竹芒编、坭兴陶瓷等出口创汇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 防城港市:按照 “大港口、 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 ”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沿边工业、农副产品与海洋特色资源加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等临海工业,大力发展机电、化工、香料、制糖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 ⑤ “桂东经济走廊 ”工业经济区域 玉林市:以玉柴机器为龙头,重点发展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医药、建材、纺织、林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陶瓷、食品和传统手工艺加工业,建设成为桂东工业基地。 贵港市:充分发挥既有的优势和特点,巩固制糖业,壮大造纸业,扩大和提升建材业,着力开发能源,发 展机械、食品加工,做大做强制药、冶金、饲料等产业, 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和甘蔗生态工业基地。 梧州市:加快与 “泛珠三角 ”经济圈接轨,全方位接受粤港澳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林产、日用轻工、医药、食品、宝石加工和电力六大产业,改造和提升机械、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开放型工业基地。 贺州市:重点发展电力、林产、烟草、硅业、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造纸、农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电子铝箔、医药等产业, 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 广西 “十一五 ”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见附图 4。 ( 3) “十一五 ”工业园区建设 “十一五 ”期间,要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信息化为平台,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多产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根据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工业布局要求,重点建设好五类工业园区: 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我区资源特点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②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工业园区和 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领头羊。 ③ 临海工业开发区。 利用临海临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临海大工业。 ④ 特色产业工业园区。 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铝业、锰业、农林产品加工、茧丝绸特色产业。 ⑤ 边境工业园区。 利用我区地处边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纺织、机电、食品等加工业。 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 根据各市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如下: 南宁市: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东盟经济园、南宁六景工业园、广西明阳工业园、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主要布局高新技术、铝业、电力、化工、造纸、汽车、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柳州市:重点建设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阳和工业园、柳州穿山工业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 桂林市:重点建设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苏桥工业园、桂林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布局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汽车等产业。 梧州市:重点建设梧州外向型工业园、梧州对外出口加工区,主要布局林产林化、医药、 日用化工、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 北海市:重点建设北海国家出口加工区、北海工业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浦平田平阳塘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石化、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及海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钦州市:重点建设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市河东工业园,主要布局石化、钢铁、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 防城港市:重点建设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企沙东湾工业园区,主要布局钢铁、电力、粮油、建材、化工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和水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百色市: 重点建设 百色市工业园、平果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产业,成为铝加工基地。 河池市:重点建设宜州城区经济工业区、南丹工业园区、环江工业园,主要布局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制糖、制药、茧丝绸、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 玉林市:重点建设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北流出口陶瓷工业园、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食品、日用陶瓷、电子、医药、林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贵港市:重点建设贵港江南工业园,主要布局制糖、造纸、食品、机械、建材、化工等产业。 贺州市:重点建设贺州旺高工业区、信都工业区, 主要布局轻工、电子、食品、金属冶炼等产业。 崇左市 :重点建设崇左市城市工业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布局锰业、制糖、食品、电力等产业。 来宾市:重点建设来宾市工业区,主要布局制糖、造纸、有色金属、锰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规划方案分析 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规划》与国家和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指导方针上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 “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定位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 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