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环保公司废水处理调试指导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①、蒸汽或热水量供应不足,导致消化池温度也随之下降。 ②、投泥次数太少,一次投泥量太大时,可使加热系统超负荷,因加热量不足而导致温度降低,此时应缩短投泥周期,减少每次投泥量。 ③、混合搅拌不均匀时,会使污泥局部过热,局部由于热量不足而导致温度降低,此时应加强搅拌混合。 第五章 人员培训 在调试运行期间,对企业污水站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污水站的日常运行储备人才,以保证污水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编 写污水处理操作说明书,以指导污水站的运行。 第六章 工程验收 污水处理设施在试运行期结束后 10 天内向有资质的监测部门申请取样监测,领取并填写《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申请表》,协助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 第七章 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一、 保养与维修的目的 为保证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日常的精心保养是十分必要的。 它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故障,延长使用年限,降低维修费用。 二、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日常应保持废水处理装置场地的整洁 ,备品及化学药剂不要随地乱堆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经常检查各项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 ,及时调整至最佳工作状态 ,发现及消除隐患。 三、定期保养与维修 所有的设备需作定期的保养与检修,请参照以下各项设备的一般保养与维修管理的要点,并按照各项要点操作。 池的保养与维修管理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 异常时处理方法 检查周期 反应池、投药槽 中间停留池池体外面 检查池外是否泄漏或腐蚀点。 池体与接管是否有漏。 利用 pH试纸试验泄漏液体酸碱性质。 调查出原因后及时修理。 1次 /月 反应槽、溶药槽、投药槽 中间停留槽槽体里面 放空或抽干槽体内液 体,详细检视槽体内是否有细孔、及腐蚀点。 洗净后修理 1次 /年 泵、水位控制器及流量计的维修与保养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 异常时处理方法 检查周期 污水提升泵 清水反冲洗泵 管道加压泵 流量是否稳定,或流量与额定流量相差较大,或停止运转。 噪音较大、机体过热。 泵体是否腐蚀及漏电。 检查有无杂物卡堵泵进水口,及时处理。 添加润滑油 及时更换。 1次 /日 液位控制器 检查控制器铜线是否缠绕及是否在有效水位内。 是否有杂物、油脂附着。 及时处理、更正。 洗净或更换。 1次 /周 流量计 漏水; 标示管弄污; 异物堵卡浮球。 更换垫片; 拆开洗干净。 1次 /月 搅拌机的维修与保养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 异常时处理方法 检查周期 搅拌机 中心轴之轴承有否磨损及齿轮间润滑油是否足够; 各部分固定螺丝是否松脱及腐蚀; 金 属外壳、搅拌浆是否腐蚀。 更换零件、添加润滑油。 更换损坏部分。 1次 /月 4 、 pH 控制器的维修与保养 故障状况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显示器及表板指示灯不亮 电源输入发生故障 利用万用表检查电源输入端 并更换损坏零件 显示器读数不动 (显示器正常 ) 传感器玻璃测头破损 (破裂、 针孔 )。 传感器测头与显示器间讯号接线不良或接线头接触不良。 传感器测头未接触废液。 检查及时更正。 更换损坏的零件。 显示器读数不规则跳动 接线接触不良; 传感器内接线盒内接 线板绝缘不良; 玻璃球受污。 查明原因及时更正; 更换损坏零件; 洗净或更换玻璃球。 沉淀池的维修与保养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 异常时处理方法 检查周期 沉淀池 出水浑浊、絮体较多 漏水、腐蚀 系统停止运行进行冲洗操作; 放空及时处理 1次 /半年 图 (c) 非住房消费代替住房消费的福利含义 第六节 城市基础设施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征 城市基础设施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通常来说,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 6 个方面: (1)城市能源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城市电力生产和供应系统、城市燃气 (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 )生产和供应系 1 1985 年 7 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城市基础设施经济问题研讨会对城市基础设施概念作出的正式定义。 统、城市供热生产和供应系统等; (2)城市水资源和给水、排水系统,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施、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排水渠道、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城市对内交通运输的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等,城市对外交通包括航空、水运、公路、铁路等; (4)城市邮电通信系统,包括邮政、电信设施等; (5)城市生态环境系 统,包括城市园林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卫系统等; (6)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包括城市抗展、防震设施,城市防洪设施,以及城市人防 (战备 )设施等。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各类设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协调。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分工与协作的不断深化,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也不断会有新的项目和行业进人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 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和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始终处于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扩展和变化过程之中。 城市基础设施特征 2 (1)自然垄断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六大子系统几乎都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性。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所谓自然垄断性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者 (企业 )“有一直下降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它表示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 城市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大量的沉淀资本,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基础设施必须一次性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且这种投资具有不可分性。 二是服务的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几乎全部产品或服务都具有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显著特点。 三是规模经济性,一些基础设施建成后 ,在现有的需求水平上,随着服务提供量的增加,某一城市基础设施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减,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也会随提供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 (2)混合物品属性。 布坎南指出,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为俱乐部产品 (club goods ),即混合物品,在消费上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3。 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热等都具有这种混合物品性质。 其它设施或服务 (如收费道路、桥梁等 )则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 (不拥挤状态 )增加这种公共服务(或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仍为零,但要将某些人 排除在消费之外是可行的 (设立收费机制 )。 同时,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效应,如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具有改变生态环境的外部效应,这些设施也具有混合物品性质。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如开放式城市道路、自由通行的桥梁、开放性的城市公园、城市消防、防洪排涝及城市排水设施等,这类设施和服务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城市出租车服务等则主要表现为私人物品性质,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3)外部性。 人们对某些城市基础设施产品 (服务 )的提供或消费 ,会别人带来额外的损失或收益。 例如,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及向居民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地表饮用水的过量供应将减少河水流量,改变河流的原有面貌,甚至影响河流及沿岸的生态系统;交通运输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 (4)竞争性。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同消费性和个人消费性,使得有些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较为突出的是城市公交、电信市场等领域。 但对该领域不同行业而言,其竞争程度是不同的。 可见,竞争性的存在使得该领域难以形成完全的垄断状态而呈现垄断竞争状态。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如果仅有市 场调节,将导致其供给的不足,因而需政府或财政的投入。 而垄断意味着非竞争,它损害经济效率进而损害了社会福利,为此垄断性活动必须受到政府的管制。 正因为这样,公益性与垄断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具有“非市场性”的特点。 但收费性与竞争性的存在,则又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是市场性的,即它的建设和经营应采用市场手段。 2 主要是从社会属性角度来考察的,基础设施的一些工程属性如整体性、地域性和建设朝前性则没有详述 . 3 . 1965,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 Economic,32, 114. 由此可见,城市基础设施本身具有市场性和非市场性的两重性。 就一项具体的设施而言,关键之处在于市场与非市场性谁处于主导地位。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供求理论 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城市基础设施 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其需求是由城市的性质、功能、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其供给则直接或间接由城市政府和(或)私人企业来负责。 城市基础设施需求 决定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因素如下: (1)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基础设施需求水平的基本因素。 人口数量决定了基础设施内部各组成部分的需求水平。 人口增加从三个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产生影响:一是直接提供城市基础设施服务需求的增加,如自来水需求量的增加,医疗服务设施和能力的增加等;二是人口增长会带来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张,从而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直接、间接提供的服务需 求增长,如能源需求的增加,通讯邮政服务需求的增长等;三是人口的增长使得城市区域向外扩张,这种扩张也必然导致城市新区配套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 (2)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内部的组成比例。 一个以商业、旅游为主的城市,必然需求更多的直接为人服务的社会性基础设施,而一个工业城市则必须对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设施有更高的需求。 (3)城市功能设施。 从城市设施的三类组成上看,社会性设施和基础性设施处于从属地位,是为功能性设施提供服务的。 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取决于城市功能设施的水 平和结构。 功能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要求提供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特别是高效率的信息、通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齐全的公用服务。 (4)城市基础设施存量。 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的负荷能力,决定着新增设施的数量和结构。 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和超前性的特点,它的发展是一种阶段性的跳跃发展,呈台阶状而不会呈平滑的发展曲线。 存量设施对新增需求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5)科技进步水平。 科技进步水平既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影响城市基础设施自身。 科技进步能引起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布局、城市功能、 城市体系、城市间关系等方面的变革,从而引起城市对基础设施服务需求的变化。 同时,科技进步也使得基础设施自身发生变化和飞跃。 (6)城市人均收入水平。 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性基础设施的需求上。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人们的需求层次上升,需要更高雅、舒适的生活,对文化教育和生态设施的需求上升;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从而对医疗保健设施的需求上升。 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可以表示为 ),,( ITSG N PUPfD 。 其中, D 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P 代表人口规模, U 代表城市性质, GNP 代表城市功能设施, S 代表城市基础设施存量, T 代表科技水平, I 代表人均收入。 城市基础设施供给 社会生产消费的物品可根据生产、消费和效用等方面的特点分为三大类型:公共物品、私人物 品以及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属性的准公共物品。 从效率与公平角度来看,物品与服务的不同属性决定了不同的市场供给方式。 因为属性各异的物品与服务,其市场均衡条件不同,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种类繁多,因此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以及准公共物品,随之有相应的三种不同的供给方式。 ( 1)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基础设施产品 (服务 )的供给。 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开放的城市道路、桥梁、城市排水设施等。 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 非竞争性指增加一个人的消费(直到 “容量约束线 ”)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 消费 的变化 ,即对公共物品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指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效用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专有,要阻止其他人享有这些服务和产品几乎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