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处理20000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新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 存在,一方面扰乱了市场,使这一产业难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使无序的废物回收利用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就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次氧化锌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冶金工业资源消耗高,二次资源利用率低,有相当大一部分可利用资源变成了污染物,炼锌工业废渣次氧化锌渣是其中一种。 次氧化锌渣的主要组成是锌、铅、砷、锑、银、铟等 元素的化合物,次氧化锌中铟的含量约为 0. 0l% ~ 0. 3% ,锌含量在 15% ~ 40% 之间,锑含量在 l% ~ l0% 之问、砷的含量在 5% ~ 20% 之间。 铟是高新技术中应用广泛的稀散元素之一,被称为高新技术的支柱材料 ,常用于制备透明电极、荧光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大量的铟用于生产ITO 靶材 (用于液晶显示屏 );锌的用途广泛,用量与铜、铅相近;锑应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玻璃、涂料、半导体元件、医药及化工产品;砷可应用于有机农药、木材防腐剂以及玻璃行业 日前,将次氧化锌渣转化为可二次冶炼的锌焙烧矿工艺尚未成熟,在 实际生产中的经济价值得不到体现;但随着近年来次氧化锌的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需求量增长,锌的市场紧俏,价格飚涨,人们开始注重次氧化锌这种废渣资源。 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9 四 、 锌 浮渣和烟尘利用现状 本项目未实施前 锌 浮渣和烟尘大多 未加以利用 ,该次氧化锌烟尘富含铅、砷、锑、镉、铟、锗、氯、氟、碳、有机物等有害元素,且物料分散,不能返回炼锌系统回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染污。 钢铁厂烟尘经挥发富集后的烟尘,其含杂质较多,不能作为炼锌的原料,金属锌在熔铸时所产出的浮渣主要含锌、氧化锌、氯化锌,由于锌浮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氯,使锌浮渣直接返回锌冶炼系统 成为 十分困难 的;同时,镀锌厂在镀锌时产生的浮渣与阴极锌片在熔铸时所产出的浮渣性质相同,也是一种含锌的次氧化锌粉。 五 、 次氧化锌粉资源状况 火法处理浸出渣和各种含锌物料,使其中的锌挥发,并以氧化锌粉尘的形态加以回收,然后再返回炼锌系统生产金属锌。 火法处理锌浸出渣和各种含锌物料,最终产品为次氧化锌烟尘。 该次氧化锌烟尘富含铅、砷、锑、镉、铟、锗、氯、氟、碳、有机物等有害元素,且物料分散,不能返回炼锌系统回收,为了回收次氧化锌粉中的锌、铅、砷、锑、镉、铟、锗,必须除去烟尘中的氯、氟、镉、砷、锑、铅和有机物(炭燃烧和 汽化时产生的焦油等有机物)等有害杂质元素,因此,在利用该次氧化锌粉前,必须将次氧化锌烟尘中氟、氯、镉、砷、锑、铅和有机物在进入炼锌系统之前脱除。 因而,对这部分次氧化锌烟尘在炼锌中的应用必须设置专门的脱除氟、氯、镉、砷、锑、铅和有机物的工序。 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0 金属锌在熔铸时所产出的浮渣主要含锌、氧化锌、氯化锌,其中以金属形态的锌是以锌珠的形态残留在锌浮渣中,锌浮渣含锌一般在7080%,含氯在 23%。 由于锌浮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氯,使锌浮渣直接返回锌冶炼系统成为不可能的。 同时,镀锌厂在镀锌时产生的浮渣与阴极锌片在熔铸时所产出 的浮渣性质相同,也是一种含锌的次氧化锌粉。 钢铁厂烟尘经挥发富集后的烟尘,一般含锌在 25~45%,其含杂质较多,不能作为炼锌的原料,这些含锌原料大多堆存在各冶炼厂。 低品位氧化锌矿经还原挥发后,得到含锌 40~50%的次氧化锌,挥发过程中易挥发的物质进入次氧化锌粉中,使这部分氧化锌不能直接应用于冶金过程,在市场中这部分次氧化锌粉价值较低。 综上所述,全国每年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的量约为 60~80 万吨,因此,该项目需要的 20200 吨原料是不成问题的。 其它辅助原料是国内市场常见产品。 六 、 销售市场分析 本技术是针对 次氧化锌烟尘、各其它冶金过程中产生的次氧化锌和锌浮渣进行脱氟、氯等有害杂质,旨在采用活化技术,用低成本使次氧化锌粉在进入炼锌过程前将氟、氯等有害杂质脱除,使次氧化锌粉能顺利进入炼锌系统,并很好地综合回收铟、锗和铅,同时开辟新的锌资源(原料),使炼锌整体技术和效益上一个新台阶。 国内现有锌冶炼企业金属锌生产能力为 上百万 吨,实际生产金属锌约 300 万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1 吨,国内锌矿供给约 150~180 万吨(金属量),国内炼锌企业锌原料至少有 120~150 万吨(金属量)缺口,国内不足部分只好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 所以,本项目销售 是 不成问 题的。 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2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中,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主要由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构成,自然资源通过生产系统转变为产品,产品又通过消费系统变成为废物,废物最终被抛弃进入环境中,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这种线性的经济运行模式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自然资源的枯竭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就是要克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实现废物的再生利用,使之变成再生 资源,重新进入生产系统,进行新一轮的物质流传递。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在传统的线性经济运行模式中,补充建立再生利用系统。 再生利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形成了生产、消费、再生利用三个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功能系统,实现了物流的闭路循环,弥补了线性经济运行模式中再生利用系统的缺失,克服物流循环阻断的弊端,为循环经济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三大系统的建立沟通了物流渠道,为废物的资源化排除了障碍,使物流循环得以实现,为建立循环经济提供了物流途径。 因此,目前我们建设循环经济最重要的 任务之一,是针对传统的线性经济运行模式中缺乏废物再生利用系统,废物不能成为再生资源进入再生产过程的缺陷,构建废物再生利用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3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社会化的再生利用系统,必须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在促进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循环和循环社会的建立。 推进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的建立,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主要应该从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和再生利用系统三个环节着手。 在生产系统方面的主要措施:从微观层面上,应在生产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企业通 过改进生产工艺、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废物利用、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物耗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中观层面上,应在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匹配,以技术、产品、废物、信息等为要素构建产业链,形成工业企业间的工业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的梯次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宏观层面上,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中,运用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使资源、产业、市场、人才等布局得到合理配置,使各自的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并在实际工作中按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建设项目的引进、产业的布局、资源的配置。 通过宏观调控和引导,使无序的产业布局变成有序的,互为补充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避免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而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造成负面影响。 在再生利用系统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建立社会化的废物回收系统,避免零散的、无组织的、无序的废物回收对环境的危害和资源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4 的浪费,为废物的再生利用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社会化的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使一部分尚具使用功能的部件再进入消费领域,延长其产品生命 周期,使不具备使用功能的部件通过资源再生进入再生产领域以实现持续利用:三是要建立社会化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系统,对无任何使用价值的真正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由此可知, 资源综合利用 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 资源综合利用 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 因此,在今后推进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 产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 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 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5 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 据统计, 2020 年,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比 2020 年增长了 15%。 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 413 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 %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 2020 年下降 %,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20 年城市空气质量 %达到二级标准,比 2020 年的 %下降 %, *酸雨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 %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 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1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262 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全国森林面积 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居世界第 130 位 ,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 134 位,占国土面积 %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 %,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 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水生态系统失衡, 2020 年,全国有 79 个城市缺年处理 20200 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 新技术 项目 16 水,有 2340 万人口, 1300 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 已经 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社会思潮,而不单单是一个口号了。 三 、 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人口增加,三因素迭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最大制约力。 由于国内资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每年要花近百亿美元进口 2020 多万吨各类再生资源,而且还有连年增长的趋势。 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价值 900亿元的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废弃物品数量越来越大,而原生资源逐渐减少,再生资源的地位和对经济发展 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四 、有利于 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 节能降耗、 资源节约和综。年处理20000吨活化次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脱除有害杂质新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