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8万吨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年平均含税销售收入 万元。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年平均销售利润 万元。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年平均净利润 万元,资本金 万元,资本金净利润率 %。 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万元,总投资 万元,总投资收益 率 %。 ( 2)社会效益 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 70 个,带动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1000 余人。 结论及建议 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4 ( 1)饲料工业是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发展养殖业的重要而有效的产业,是现代化饲养业的物质基础。 本项目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饲料产品科技附加值,可使饲料工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证,对促进 赤峰市 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2)从财务分析看,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财务净现值为 万元(税 后) , 总 投资 收益 率为 %,具有较好的收益率和较强的 投资回收能力,因此本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可行的。 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5 第 二 章 项目背景 编制范围与依据 编制范围 ( 1)市场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 ( 2)建设条件及方案 ( 3) 工程技术方案 ( 4) 企业组织和定员 ( 5) 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 ( 6)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 7) 经济分析 编制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 2) 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202020 年 )》 ( 3) 2020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共同发 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 (4) 《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 2020】 25 号; (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20》及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条例; (6) 2020 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最新财税法规; 编制原则、规范与标准 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6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委关于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精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下、恶性循环的局面。 有 助于 培育 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积极创造条件,为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再就业空间,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 ******是以肉鸡、肉羊为主导产业,是国家级民族特需用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设有国家级食品研发检测中心,还拥有全国环境最佳的种禽饲养场,生产条件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饲料工业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 和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饲料是畜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发展现化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饲料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畜牧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我国饲料业已成为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 2020 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 7806 万吨,饲料加工业产值接近 2020 亿元,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 截至 2020 年底,饲料总产值已达 3335 亿元,总产量达 亿吨,职工 万人,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7 部分,由于饲料成本占养殖业成本的 70%以上,因此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广饲料加工新技术,是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 的重要环节。 今后内蒙古饲料发展的总 体 思路和要求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食品安全两大主题,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 科技水平和 体制创新步伐,提高饲料工业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优化饲料产品结构,由总量扩张向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饲料安全;搞好饲料行业的规模化重组,支持民营和三资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经济 蓬勃 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解决以后,便进一步要求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结构,增加肉、蛋、奶在食物中的比重。 为提高动物食品在食物中的比重,就必须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而 发展养殖业又必须发展饲料工业的生产。 二、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促进水平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饲料安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提高畜禽水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畜牧水产业的主攻方向。 因此,发展安全 、 高效饲料业对于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我国饲料生产企业的当力之急 入世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禽水产品的出口,将大大拉动饲料工业的更快发展。 而畜产品的出口在当前必需是以生 产绿色畜禽为前提,绿色畜禽的生产又必须有绿色畜禽配合饲料。 因此,建设生产纯天然、无污染、无毒害、无副作用的绿色畜禽饲料是我国饲料生产企业的当务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8 之急。 目前,国内的牛、羊、猪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虽然国家将逐步调低肉类进口关税,但在国际上仍具有竞争力。 另外,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水产品的需求将有很大增加,从而对饲料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根据“ 内蒙古 畜牧业发展十五计划及 2020 年规划”,到 2020 年,工业饲料需求量为 2100 万吨。 因此,饲料加工企业为进一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必将有更大 、更快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将在国民经济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是满足市场对畜牧饲料产品的需求 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中产阶层的崛起,使国内对畜牧饲料产品的需求始终保持旺盛的势头,开辟了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市场。 当前中国人口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不到世界八十年代水平,膳食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农业发展纲要》和《九十年代食物 结构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 2020 至 2020 年畜牧、水产品的发展目标。 作为养殖业配套产业的饲料工业,一方面要将满足养殖业需求始终放在位置,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饲料工业体系, 这是饲料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畜禽产品饲养环境,扩大畜禽产品出口。 另外,通过对国外饲料企业的学习、考察,把他们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带进来,有利于我们饲料企业的项目建设,有利于饲料产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9 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管理同国际接轨,缩小其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因此,为进一步加快我区饲料加工企业发展的步伐,迅速提高我区饲料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促进内蒙古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的可行性 一、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是世界上畜牧生产大国,在肉、蛋产量方面居世界首位。 我国饲 料 工业起步于二下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近三十年的蓬勃发展,饲料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饲料机械、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教育、科研、检测等服务系统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 业,为养殖业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节约粮食资源、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 年,国家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为饲料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20 年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着力于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些政策的落实将给以后的饲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饲料工业科学发 展、全面推进饲料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并号召培育世界一流领军人才,高瞻远瞩,着眼未来。 伴随着饲料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10 工业发展的伟大实践,饲料行业也培育和造就了新希望集团、六和集团等一批优秀的饲料企业,具备了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雏形。 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些企业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加强饲料企业自 主 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饲料行业名牌战略,扩大联合、加快整合,重点扶持一批在产品开发、科技创新、知识产 权、企业文件和综合效益等 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强实力和发展 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争取早日在行业内造就一批真正的领军企业和世界级饲料企业。 二、符合行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规划”,我国饲料工业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对饲料产品和量的需求,实现能量和蛋白质饲料(除动物蛋白外)基本自给,使饲料工业科技水平、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到 2020 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饲工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饲料工业即要利用高新技术、先 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大发展。 我国加入 WTO 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将获得更大发展,与之相关的饲料工业也将随之发展壮大。 随着关税壁垒被打破,出口体制会进一步完善理顺。 再加上我国大部分畜产品(除禽肉外)价格低于发达国家,内蒙古作为畜牧大省,畜产品出口有望获得较大增长,这也有利于促进内蒙古饲料工业的发展。 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11 根据畜牧业“十五”计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到 2020 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年,重要达到 4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到 2020 年,我国畜牧业 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都将有较大的幅度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将大大增强,而所有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以饲料企业的发展、进步为前提和基础的。 因此,随着国际大市场的开场,将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适时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是可行的。 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12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市场供需现状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供求平衡。 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大幅提高: 2020 年我国工业饲料(配合、浓缩、预混)总产量突破 1 亿吨大关,成 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饲料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2020 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 5%,达到 亿吨, 2020 年更上一层楼达到 亿吨,同比增长 %。 目前中国的饲料工 业企业总数达到 15376 家,从业人员约 50 万。 目前,全国有饲料企业 15519 家,从业人员约 51 万人,饲料工业产值达 2742 亿元,在我国统计的 40 个 工业门类中排名 20 位左右。 工业产值、工业饲料总产量分别比 2020 年增 长 %和 %。 (2)饲料质量不断提高: “十五 ”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 保持在 95%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成为主流。 (3)饲料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目前,我国禽、猪、水产和反刍家畜配 合饲料的比例为 51∶ 33∶ 11∶ 5,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 在配合饲料稳 步发展的同时, 2020 年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者的 比例为 1∶ ∶ ,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养殖业实际情况的产品结构, 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4)饲料科技创新加速,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我国肉鸡配合饲料的转 化率由 “八五 ”时期的 ∶ 1 提高到目前的 ∶ 1,出栏时间缩短 18 天左右;肥育猪由 ∶ 1 提高 到 ∶ 1,出栏时间缩短 40 天左右;水产品年产 18 万吨饲料加工 新建 项目 13。年产18万吨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附近有玉米淀粉厂,水电齐全,交通相对方便即可。 第八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 CMS 变性淀粉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 1311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194 万元(见下表 1),设备及安装费 664 万元,办公及辅助设施费 110 万元,不可预见费 43万元,流动资金 300 万元,详见表 2 土建工程投资汇总表 表 1 序号 名称 面积( M2) 造价元 /M2 金额(万元) 1
....................... 78 167。 绿化 ................................................................................................................ 80 167。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年平均风速 /秒 厂址建设条件 厂址建设要求 本工程属 建筑建材 行业,工厂原料运进,成品运出 ,故运输量较大,工厂建厂区域需有良好的交通环境;由于工厂的工艺生产需要在同一平面内作业,又为减少工程土石方工程量,故要求工厂所在地域地势平坦;由于本工程工艺生产的需要,大量使用电、水,故需要厂址地有良好的水电供应;由于本工程属传统加工工业,属劳动密集行业,大量使用人工,故需要厂址周边有良好的居住区
325 450 519 599 轮胎外胎 /万条 16046 20207 23926 27908 炭黑 /万 t 86 102 140 161 表 2- 2 2020- 2020 年我国炭黑产量、进出口量(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140 8 2020 161 2020 从上表可知, 2020 年我国轮胎总产量(含摩托车轮胎)已经达到
光伏发电系统单独向负载供电;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系统联合向负载供电。 图 3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结构图 年产 万套风机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项目 15 表 31 产品组合方案表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型号 400W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1000W 风光 互补发电系统 3000W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小型风力发电机 尚能 400W 小型风力发电机( 5叶片) 24V 尚能 1000W 小型风力发电机(
.......................................................... 104 主要结构材料的 选用 .......................................................................... 105 7 总图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