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形体切挖教学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掌握 形体切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材料,萝卜、花泥、小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师问: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 师问:把它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 为什么。 生答。 师总结: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2)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课件)生答。 师总结: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或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 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 这个概念的认。小学美术形体切挖教学案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资源。 把公园古朴的历史建筑以及大学历史悠久和厚重的校园文化还有多种植物浑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用途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史馆等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笔不可多的社区文化教育资源。 学生长期在此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必将收益匪浅。 因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美术教育中应充分考虑 并加以实践的重要课题。 案例 如综合课例:《家乡的建筑》。 教师根据地方美术课教材要求
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
at home. Today I will introduce you two friends.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 Joy is making a phone call to Andy. 2. 观看课件,(内容见附录)回答出: Andy doesn39。 t e to Joy39。 s home. Why? 从而学习chores.
任,我注重 把教育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活泼、自由地发展。 于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每天 提前到校,检查家庭作业,组织早读等, 要求学生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就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喜欢和自己的学生交朋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
全长 4350 千米 珠 江 全长 2129 千米 淮 河 全长约 1000 千米 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市通县,南达浙江省杭州,全长 1794 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4)我国著名的岛屿 台湾岛 我国第一大岛,面积 35700 平方千米 海南岛 我国第二大岛,面积 32200 平方千米 崇明岛 我国第三大岛,面积 1083 平方千米 ( 5)我国的边海 渤海 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
分数乘、除法里,这种对应思维突出表现在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从题意分析看出,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条件中只有 20 本这唯一具体的量,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个“量”所对应的“率”。 如图: 确定“量”所 对应的“率”,是解答此类题的唯一思考途径。 按照对应的思路,列式计算为: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