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答手册六、分数应用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数乘、除法里,这种对应思维突出表现在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从题意分析看出,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条件中只有 20 本这唯一具体的量,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个“量”所对应的“率”。 如图: 确定“量”所 对应的“率”,是解答此类题的唯一思考途径。 按照对应的思路,列式计算为: 答:书架上原有书 240 本。 从上题的思考过程来看,没有量率对应的思维方法,就不可能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由此可见,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对应的思维方法,无疑是一把宝贵的钥匙。 213.什么是假设的思维方 法。 假设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推测性很强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在解答应用题的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这是因为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不能找到解题途径时,可以将题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条件,假设成相等的数量,也可以把一个未知条件假设成已知条件,从而使题目中隐蔽或复杂的数量关系,趋于明朗化和简单化,这是假设思维方法的突出特点。 当“假设”的任务确定后,就按照假设后的条件,依据数量的相依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后,列式计算并求出正确的结果。 题目中有件数和与用布的米数和,由于上、下衣用布量并不一样,做的件数也不一样,按照常规思路,将是无从下手的。 但是运用 假设的思维方法,此题并不难解决,并且有两个思路: 20080=120(件)上衣 500 米,比实际总米数少( 520500=) 20 米,这个差是由于每件上衣用 布数 才差 20 米呢。 这也是答案之一。 列式计算为: 200120=80(件)下衣 通过计算表明:这两个思路都运用了假设的思维方法。 在整数应用题里的鸡兔同笼问题,实际上也运用的是这种思维方法。 假设的思维方法在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应用也较广泛。 如下题: 各重多少吨。 这样两个标准分率就一样了。 用共重的吨数乘以假设后的统一分率,所得的 样就可求出其中一堆的重量,另一堆重量用减法即可求出。 3012=18(吨)第二堆 3018=12(吨)第一堆 以上的两个思路都是 从率入手的。 如果从量入手,又会形成两个思路。 无论从量从率入手,都需要假设的思维方法作为解题的前提条件。 214.什么是转化的思维方法。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标准量,从属于这些标准量的分率,就很难进行分析和比较。 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将不同的标准量统一成一个共同的标准量。 在此基础上,其不同标准量的分率,也转化为共同标准量下的分率。 经过转化后的数量关系,也就变得简单而明朗,既便于果断地确定思路,也利于准确而迅速地安排解题的步骤。 建立转化的思维方法,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 识,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量率对应等关系,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是建立转化的思维方法的前提条件。 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的题目,类型较多,以常见的率转化为例: 少岁。 从题目的条件与问题分析,这是一道和倍应用题,但标准量却有两个(父 这样就转化成分数和倍的基本题。 列式计算为: 解这道题,也可以通过转化,使父子年龄不同标准量统一为子年龄的标 转化为先求子年龄的和倍应用题。 如果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还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思路。 一转化,就可以确定父子年龄的倍数关系。 如果在观察图形的相等部分时,转换一下思维的角度,此题也可以转化 10∶ 3。 有了这个“比”的关系,又有父子年龄的“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进行解答。 10+ 3=13„„总份数 上述四种解法,不仅思路不同,在算理上也有难有易,但有一个共同点:没有转化的思维方法的参与,每个思路都是难以形成的。 215.什么是消元的思维方法。 在一些数量关系较复杂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