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汤” 、“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寺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了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 20 美味佳肴。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 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 1992 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xx 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 万余人次。 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 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 20 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于 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 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 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20xx 年,萧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21 萧县盛产小麦,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 个小麦示范县之一。 年种植优质小麦 100 万亩,亩产 375公斤,总产 ;优质玉米 50万亩,亩产 400公斤,总产 2亿公斤;优质棉花 25万亩,亩产皮棉 70 公斤,总产 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 30 万亩。 形成了马井镇万亩韭黄、韭青基地,酒店乡、黄口镇万亩西瓜基地,杜楼镇小圩子 1000 亩香椿基地,龙城 镇帽山万亩大棚菜基地,孙圩子乡 5 万亩胡萝卜基地,大屯镇芦荟基地,杨楼镇白蒜基地,沿国道两侧 5 万亩鲜豌豆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 30 多个,总产 6 亿公斤以上,优质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 50 万亩;以辣椒制种为主的蔬菜制种近万亩,总产值 1 亿元左右。 萧县杂交辣椒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30%左右,除在国内的广东、广西、海南、北京等 20 多个省市销售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等。 林果业 萧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果大县,目前,基本形成了沿官桥-白土-龙城-圣泉-刘套等乡镇的葡萄产业带,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苹果、梨产业 带,以郑腰庄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以东小麦, 3 .75玉米, 2棉花, 0 .17 5小麦玉米棉花 22 南山区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同时有早熟梨、早熟苹果、加工专用葡萄、桃、干杂果等新品种 50 多个。 萧县现有水果面积 50 万亩,其中梨 20 万亩,苹果 10 万亩、葡萄 8万亩、桃 7 万亩、干杂果 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 34 万亩,水果总产量达 6亿公斤左右, 20xx年,萧县水果面积将发展到 70 万亩。 萧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达 %,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跟着市场走,栽植杨树 40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260万立方米,杨树可采量 22万立方米,带动了板材加工业的兴起。 畜牧业 萧县是安徽省养殖 大县。 目前,形成了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樱桃谷鸭等高效品种和特禽、长毛兔、鸵鸟、土元、蝎子等特种动物及珍稀动物养殖基地。 萧县常年存栏牛 17 万头、羊 100 万只、猪 40 万头、禽 1000万只,出栏牛 8 万头、羊 120 万只、猪 50 万头、禽 1500 万只。 形成了庄里乡、白土镇波尔山羊、皖北白山羊规模养殖,黄口镇三元杂交猪养殖,新庄镇牛肉养殖,永堌镇天牧集团奶牛养殖,杨楼、刘套、圣泉等乡镇肉蛋鸡养殖,丁里镇樱桃谷鸭养殖,大屯镇鹌鹑养殖等规模养殖小区,萧县养殖龙头开发商近 50 家,养殖专业协会达 200 多个,专业村 80 多个,规模养殖户达 5 万多户,引进新品种 150 多个,开展了山羊、生猪、肉奶牛的杂改推广,加强蓄禽疫病的监控与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的发展。 23 水产业 萧县水面积达 ,共有大型水库 4 座,可养水面 3万亩,已养水面 万亩,开发精养鱼塘 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 F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推广种草养鱼、颗粒饲料养鱼、池塘鱼鳖混养等技术,形成了以故黄河塌陷区为主的两个养殖基地,年水产品产量达 5000吨左右。 农副产品加工 近年来,萧县立足实际,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培 育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龙头开发商,基本形成了 8 大类加工基地: 以荣昌板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张庄寨板材加工基地,年产值近亿元。 以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樱桃酒厂、古井集团等为主的水果加工基地,其中县园艺总厂的葡萄汁年加工能力达 5000 吨。 以棉花加工开发商及黄口纱厂为龙头的棉花加工开发商。 以县罐头厂、冷冻厂、裴顿公司为龙头的瓜果菜及蓄禽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基地。 以皖王集团、锦丰集团、祥超面粉厂、金鸽面粉厂为龙头的优质小麦加工、深加工基地。 其中皖王集团日加工小麦 700 吨,年生产各类面粉 万吨;锦丰集团年加工小麦 24 万吨,生产方便面 17 亿袋。 以康达尔、步强饲料厂为龙头的饲料加工基地。 以天牧乳业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等基地。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4 县、乡两级政府重视,农户参与积极性高,有充足的配套资金; 项目区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 项目区小麦良种繁育工程具有较好的基础; 项目区为全国优质小麦主产县,商品良种比例较高: 项目区土壤肥力较高,水土气热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 项目建设单位、协作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市场竞争力强。 第 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是: ( 1)建成从实际出发,填平补齐提升能力的原则。 依据当地的生产生态条件和企业的仓储、机械设备、加工销售能力确定建设规模。 (2)相对集中发挥县域优势原则。 集中连片即可保证种子质量,又可突出优势,节约成本。 项目选定 新品种展示园区 50 亩,萧县西八公里处 311 国道北侧,繁育基地 5 万亩,其中杜楼镇业庄行政村 5800 亩,杜楼镇郝新庄行政村 4100 亩,杜楼镇王新庄行政村 3000 亩,王寨镇邵庄行政村 5600 亩,王寨镇后洼行政村5000 亩,王寨镇王集行政村 4700亩;圣泉乡王门行政村 5000亩,大岗行政村 6000 亩,王楼行政村 3000 亩;杨楼镇郝集行政村 5600 25 亩,于洼行政村 3700亩 ,集中连片建设。 (3)便于管理,效益优先原则。 项目规模确定的依据是 安徽 省20xx 年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指南和 项目 基地条件。 二、建设规模 项目拟新建仓库 20xx 平方米,晒场 20xx 平方米,种子加工车间 400 平方米,种子检测检验室 200 平方米;平整土地 20xx0亩,修复旧井 200 眼,新打配套机井 100 眼,架设低压电力线路10000 米,整修生产道路 10000 米,硬化 10000 米,配套桥涵 15座;仪器设备购置,种子检验检测仪器及工具 26 台(件),种子加工设备 36 台套,农具 26 台(套),其他设备 18 台套,合计 106台套。 项目建设规模分析: (1)新打配套机井。 项目区规划 5 万亩,现有机井 729眼,其中有 200 眼机井因年久失修,需清洗配套完善。 配套完善后,按现有出水量 50m3/h 计算,每眼井可控制 50 亩良田,尚有 5000 亩没有灌溉保证,因此,需新打配套机井 100 眼。 新打配套机井井深 50 米,口径 50 公分,壁厚 公分,流量 80 立方米 /每小时。 (2)土地平整。 项 目所选的 5 万亩基地地势基本平整,但考虑到良种繁育基地的作业和生产要求,需要对 20xx0 亩土地进行简单平整,但平整任务不大。 (3)排水渠整修。 根据 项目 选址及县内沟渠现状,重点治理 河流 五条,沿沟河乡村早在 由于 田间渠年久失修,已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当地群众对修渠积极性较高。 因此,项目沟渠治理工作量 26 较大,初步测算需动土 50万立方米。 (4)种子检验检测仪器购置主要用于 项目区 内水、土、肥、汽、温的检测和种子质量、纯度等的检测,设备选型按照“填平补缺、适当提升能力”的原则进行。 (5)种子加工设备主要用于种子生产后筛选 、精选、包衣、包装、称重,按年加工量 1700 万公斤计算,需选择大中型的种子选设备和种子包衣设备。 三、产品方案 根据上述原则,依据项目建设要求和 项目区 实际情况确定 为该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面积 5 万亩。 该基地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生产小麦原种及良种共 1700 万公斤,其产品方案见表 2: 表 2 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品种 年繁育原种产量 (万公斤) 年繁育良种产量 (万公斤) 1 皖麦 68 150 450 2 漯麦 9 号 150 400 3 连麦 2 号 150 500 四、产品特性 附 件 1: 皖麦 68 品种简介 品 种名称:皖麦 68( HS0168) 品种(生态)类型:半冬性 27 审定编号:皖麦 20xx001 育种人:安徽农业大学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皖麦 19(来源于宿州市农科所) 郑 79201(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 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 幼苗半匍匐,旗叶挺举。 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卵形,半角质,腹沟浅。 20xx- 20xx、 20xx-20xx两年区域试验表明,全生育期 224 天左右,较对照品种(皖麦 19)早熟 1- 2 天;株高 84 厘米左右,比对照品种矮 10 厘米左右;亩 穗数为 42 万 左 右,穗粒数 37 粒左右,千粒重 43 克左右。 抗性表现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 20xx 年中抗纹枯病(病指和抗级 ),中感白粉病(病级和侵染型 5MS)、叶锈病(病指和侵染型 80MRS)和秆锈病(病指和侵染型 40M),高感条锈病(病指和侵染型 100MS)和赤霉病(反应级和抗级 ); 20xx年高抗白粉病(病级和抗级 2HR),中抗赤霉病(反应级和抗级),中感纹枯病(病指和抗级 ),高感条锈病(病指和侵染型 80HS)和叶锈病(病指和侵染型 80HS)。 品 质表现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xx 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 790 克 /升,粗蛋白(干基) %,湿面筋 %,面团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分钟,硬度 28 指数。 产量表现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 20xx- 20xx年度区试亩产 57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极显著); 20xx- 20xx年度区试亩产 617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极显著)。 20xx- 20xx 年度生产试验亩产 501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 %。 适宜区域 淮北区。 附件 2:漯麦 9号品种简介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 227d,与对照豫麦 49 号和新麦 18 熟期相当。 幼苗半直立,苗势壮,抗寒性较好,返青起身快,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高,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叶片深绿有腊质,旗叶短小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耐后期高温,抗干热风能力强。 穗纺锤型,主茎穗突出,穗层厚,成熟落黄好。 籽粒较均匀,半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黑胚率较低,商品性好。 平均亩穗数 ,穗粒数 粒,千粒重。 产量三因素较协调,对肥力较敏感,在高肥水条 件下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2 产量表现 本院产比: 20xx―20xx 年本院产量鉴定试验,漯 9908亩产 ,比对照豫麦 49 增产 %,达极显著。 20xx―20xx年本院产量比较试验,漯 9908 亩产 ,比对照豫麦 49 号增产 %,亦达极显著。 29 预备试验: 20xx— 20xx 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 ,较对照豫麦 49号增产 %。 区试产量: 20xx―20xx 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 B组区域试验, 19 点汇总 , 15 点比新麦 18 增产,增产点率 %,16点比豫麦 49 号增产,增产点率 %,平均亩产 ,比对照豫麦 49 号增产 %,较对照新麦 18 增产 %,均显著。 各省内试点分别汇总,河南 7 点平均亩产 ,比豫麦 49增产 %,比新麦 18 增产 %;安徽 4 点平均亩产 ,比豫麦 49 增产 %,比新麦 18 增产 %;江苏 4 点平均亩产,比豫麦 49 增产 %,比新麦 18 增产 %;山东 1点平均亩产 ,比豫麦 49 增产 %,比新麦 18 增产%;陕西 3 点平均亩产 ,比豫麦 49 增产 %,比新麦 18 增产 %。 20x。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