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于开发区现为农田,故环境噪声本底质量较好。 四、城市市容、市貌及生态环境 为使成都市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为本地区的深化改革开放、增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各职能部门在围绕建设生态良性循环型的城市作了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及保护工作。 评价区所在的成华区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所占面积较大,占 %。 评价区为典型的市郊农业生态区,以耕地为主。 区域内各村户有少量农户利用住宅周围的空地养殖鱼、鸭、鸡等,但总体上讲,未形成规模,占地较少。 评价区内有几家乡镇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已停产。 通过实地现场踏勘,目前区内起幅约 10m 左右,主要为耕地和农户周围少量的“四旁”树木、机耕道、沟渠、乡镇企业等,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污染了东风渠及 支流,砖窑的烟囱排放的烟气对区内的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 成都市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导致了土壤重新分配,改变了土壤发育过程,形成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平原水稻土、潮土区,浅丘黄壤土区,低山丘陵紫色土区,中高山山地森林 草甸土区。 据土壤普查和概查统计,全市共有 11 个土类, 20 个亚类, 56 个土属,150 个土种。 园区所在区域主要类型为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 水稻土发育于各种成土:母质的坡积物或残积物,由于长期人工水耕,施肥熟化,质地为轻壤至重壤,以中壤为主,其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适宜 于水稻、小麦作物生长。 在耕作制度上,该区域旱地主要以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主,复种主方式主要有:马铃薯—— 玉米、小麦 —— 玉米、小麦 —— 马铃薯等;水田主要以一年两熟、三熟的耕作制度为主,复种主方式主要有:油菜 —— 中稻、小麦 —— 中稻、马铃薯 —— 中稻,或绿肥 —— 早稻 —— 晚稻、油菜 —— 早稻 —— 晚稻、冬作 —— 中稻 —— 晚秋作物等。 14 评价区所在的龙潭乡以种植为主,是一个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城郊型农村经济结构,因此,区域内不存在自然生态系,生物种类受人类影响大。 区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红苕、玉米;主要的经济 作物有汕菜、甘蔗及各种时令花卉;栽种的果树主要有苹果、柑桔、梨、萄葡、桃子。 主要树木这庭院林盘、河流两岸、道路两旁、地埂河滩等为主,形成以竹为主的环村宅林和以桤木、枫树为主的水网造林及以桉树、干丈等树为主的道造林,从而组成林网,起着保护农业的巨大作用。 主要林木有:桉树、栎树、芙蓉等,民居周围多有林林分布,以斑竹、慈竹为主。 评价区内由于多年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据现场调查无珍稀动、植物保护区。 区内主要以家禽、家畜养殖,有猪、牛、羊、免、鸡等;也有少量 鱼塘。 评价区地势平坦,农产耕作较规范,该区域水土流失多为微 度流失,约占耕地而积的 90%,另有 8~ 9%左右为轻度流失。 由于该区域基建过程,未充分注意水土保持问题,造成的中度、强度水土流失区域达幅员面积的 12%。 水土流失平均流失强度约为 1020t/。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本项目位于园区西区,项目 北面紧邻成华区向龙村 11 组和 5 组,西面紧邻三环路绿化带,南面和东面均通过规划道路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其它待开发地块相邻。 项目所在的龙潭集中发展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整体环境质量较好,已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其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 3。 表 5 主要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编号 名称 相对于项目的方位 距项目距离( m) 1 向龙村 11组 农户 北面 500 2 向龙村 5组 农户 北面 300 3 未搬迁农户 甲 北面 30 根据项目污染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2020 年修订版)二级标准的要求; 声学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附近 100 米范围内的居民,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93) 3 类标准。 地 表水环境: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20)Ⅲ类标准。 15 评价适用标准: (表四)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本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为 ( 1)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二类区标准 项目 SO2(mg/Nm3) NO2(mg/Nm3) TSP(mg/Nm3) 环境质量 标准限值 1 小时 平均 日平均 1 小时 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 2)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三类水域 指标 pH CODCr BOD5 DO 石油类 大肠菌群 标准值(mg/l) 69 20 40 5 10000 个 /ml ( 3) 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1993) 3 类标准 环境噪声标准 dB(A) 昼间 65 夜间 55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污染物名称 SO2 烟尘 标准值( mg/m3) ( 2) 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Ⅲ 类区标准; 环境噪声标准 dB(A) 昼间 65 夜间 55 ( 3) 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污染物 SS BOD5 CODCr pH 排放量( mg/L) 70 20 100 69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本项目不做总量控制。 16 建 设 项目工程分析: ( 表五) 一、施工期: 本工程在施工期的拆迁工程中将产生对生态的影响,同时施工期也将产生施工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噪声、施工及运输扬尘、建筑废弃物 (包括施工弃土、建筑包装废料、水泥及砂石废料等 )污染源,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鉴于本工程的工程施工已经开始,本报告表在下面的就这些影响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废水及处置措施 ( 1)施工期施工废水 在工程的整个施工期 (9 个月左右 ),预计每天产生施工废水 10m3,整个工程施工 期 (有效施工期按 8 个月计算 )产生的施工废水量为 2400m3,水质见表 6。 ( 2)施工期生活污水 整个施工期间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有 100 人,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按 ,则整个施工期的生活污水量为 1200m3,水质见表 6。 表 6 施工期废水水质指标 pH CODCr (mg/L) BOD5 (mg/L) SS (mg/L) 动植物油(mg/L) 有机磷 (mg/L) 施工废水 68 4001000 施工期生活污水 68 300500 180250 150300 2040 1015 (1) 施工泥浆水达标处理措施 施工泥浆水包括:开挖作业面泥浆水,暴雨经流水冲刷泥浆水,场地及施工及机械冲洗水,将这三部分废水集中收集,设置集水池、沉淀池,其规模视实际情况而定,施工泥浆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 可回用。 (2) 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措施 施工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油污,建议在工地修建简易化粪池将施工生 活污 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再排入施工泥浆水沉淀池中处理,最后再排放到市政管网。 (二)施工期扬尘及保护措施 1. 施工扬尘 水 质 指 标 废 水 种 类 17 工程范围内 施工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扬尘,包括施工挖方、填方产生的扬尘、运输产生的扬尘。 根据经验,这些扬尘在空气中的传播与风速以及大气稳定度有关,一般而言,当风速小于4 米 /秒时,扬尘的产生量较小,而且传播距离较小。 当风速大于 4 米 /秒时,扬尘开始启动,而且随着风速的加大,扬尘的产生量及传播距离加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防治法》,遵照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结合成都地区具体特点,建议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工地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 (1)房屋拆迁、建设和市政、公用、道路 等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施工和房屋拆迁单位应暂时停止土方开挖、房屋拆除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飞散。 (3)房屋拆除、建设项目停工后在三个月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其裸露泥土必须进行临时绿化。 (4)施工建设应使用商品混凝土。 因条件限制确需设置搅拌机或人工搅拌的工地,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5)严禁抛撒建筑垃圾。 拆除或修建高度 6 米以上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应采取集装密闭方式吊运。 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置场处置。 不能及时清 运的,应在施工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进行保存。 (6)施工工地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必须作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7)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撒漏。 (三)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1. 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会使用各种建筑机械、运输车辆,如推土机、卷扬机、打桩机、电锯、升降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另外土石方的开挖以及建材的运输及装卸均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 推土机、挖掘机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经过一定的距离 (510 米 )传播后,其噪声强度在 8085分贝,按照自由声场衰减模式进行计算,距离声源 10 米处,声级强度的减少值在 20 分贝。 因此,建议工程施工尽可能地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噪声扰民的程度,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 (GBl252390)施工。 (1) 施工现场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固定声源,并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 18 (2) 高噪声固定设备应采用固定式或活动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同时尽可能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 (3)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地方环境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夜间施工以避免夜间高噪声施工作业。 (4) 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作业,需连续浇灌作业应合理准备,尽量缩短作业时间。 (5) 施工期不得使用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或指挥生产。 (6) 保障施工车辆进出通道畅通并加强交通管理,以避免由于运输作业影响交通秩序而产生的车辆鸣笛噪声污染。 (四)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建筑工地将会产生大量的淤泥、渣土、地表开挖的剩余泥土、施工余废物料和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应及时回填或清运。 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的挖方及填方基本上可以做到平衡,因此,本工程的挖方 、填方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它的固体废弃物送往成都市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理。 2.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保措施 (1)为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应精心组织施工,先后有序,后序施工点开挖的土方应作为先期施工点的回填土方,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节约工时和资金。 (2)运输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线行驶。 (3)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应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准运证》和《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保持箱体完好、有效遮盖,运输过程中不得撒漏。 (4)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统一处理。 二、项目营运期 (一)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原料为进口的关键电机及零部件以及国产不锈钢、碳钢、钛材等。 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对不锈钢板、管材等进行下料,得到合乎加工尺寸要求的材料;碳钢铸造和钛材锻造由外协单位完成,生产出产品组装所需的零部件粗产品。 将初步加工好的零部件送到外协单位进行热处理和理化处理。 将处理后的零部件送回进行组装。 将组装后的初级产品送外协单位进行产品表明处理。 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初级产品进行总装,得到成品射流装置。 19 对成品射流装置进行抽检,合格产品包装入库。 图 1 项目工艺流程 及产污染位置图 (二)项目主要产污工序及环节 根据园区总体规划要求,园区内引进的机械加工项目应该是环保型的半成品组装项目,以减轻环境污染,符合都市生态工业的要求。 本项目生产流程中污染较大的几个工序(如锻造、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理化处理等)都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完成。 在本厂区内完成的生产工序中,产生的污染极小,符合相关要求。 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将产生污染: (1) 在原料下料和产品包装工序中会产生固体废弃物 ( 含危险固体废弃物)。 (2) 在下料、搬运堆放过程中产生噪声。 (3) 在下料过程中 有 少量废弃乳化液和 冷却液滴漏。 (4) 办公生活区产生生活废水、饮食油烟、生活垃圾。 (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