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可控高效养殖模式初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兑水全池泼洒,投喂药饵要包埋。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大多数鱼类的肠道长度相对对虾的长,有的 盘曲在体内,有的是体长的几倍(如 澳洲宝石斑鱼肠道约为体长的 3— 4倍 ) , 养鱼拌药饵是担心药物遇水溶失 ; 而虾的肠道短、直, 包埋物 (如海带粉、 鱼油等 ) 过多有可能 起抑菌、杀菌的药物(如抗生素、中草药) 还来不及起作用就被排泄出去了。 鱼大多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消毒药物可以很快起作用,而虾大多爬伏在池底 ,什么时候才能把表层消毒药打到池底。 可能均匀到池底时药性消失的差不多 了 ,剂量太大 又怕虾应激。 虾要脱壳才能生长, 而脱壳期的抵抗力非常差。 养鱼可以大换水,而养虾大换水很容易刺激虾脱壳。 虾有正常的脱壳周期,如若我们经常大换水或药物刺激虾脱壳,虾能不容易得病吗。 虾比鱼类更低等,更易产生应激反应。 养鱼很少关注池底,而虾生活在池底,必然得 提供一个好的底质环境才行。 所以我们不能把养鱼的方法完全照搬到养虾上来。 具体的后面会分析到。 1 第 一 部分 、 管好水 水色的种类 要想保持水体的稳定,起码应当知道哪些水色是优质的, 稳定的; 哪些是危险的水色。 养殖中所说的水色是指 溶于水中的物质在 自然 光 照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 ,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 ,微生物及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及粘土或胶状物等,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水色主 要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 优质水色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茶 色 、茶褐色 : 主要含硅藻。 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小球藻 ,它们是 对虾幼体的优质饵料, 此外还有圆筛藻、舟形藻等。 此种水色 是养虾的 上 佳水色 ,但稳定性不如绿色水。 ②淡绿、翠绿色 :主要含绿藻。 常见的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 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氮 肥,净化水质,因而对虾在绿色水体里生长快。 这种水色 有的 虾农称为绿豆清 ,相对稳定。 ③ 黄绿色 :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 ,兼具前两种水色的优点,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④ 浓绿色(浓而不浊) :多见于优质中后期,水中藻类以绿藻为主,看上去水色较浓,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 危险水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蓝 绿色 : 蓝绿藻 或微囊藻大量繁殖 , 水质浓浊 ,在下风处水表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 在 老化池易发生。 在这种水体中,对虾尚可存活,但 要及早调控水质,否则虾发病几率大增。 ②灰绿、灰蓝、暗绿色 :蓝绿藻或微囊藻老化,并开 始死亡,水面呈现浮油状污物 ,水粘滑,氧机打起水花浅绿或浅蓝,泡沫多,难消失。 ③ 酱红色、砖红色 :大量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繁殖所致。 ④ 黑褐色与酱油色 :主要含鞭毛藻、裸藻、褐藻等, 这种水色是管理失常,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性有机物增加,褐藻大量繁殖等原因造成的。 水体极富营养化 ,水质老化、 底质恶化的池 塘最 易发生 ,虾发病几率极高。 有些鞭毛藻会分泌麻痹性神经毒素,使虾中毒死亡。 ⑤黄色:主要含 甲藻、 金 藻等 鞭毛藻。 池中积存太久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使池水 pH 下降时易产生此色。 这种水色不适 合对虾和鱼类养殖。 2 ⑥白浊色 、乳白色 : 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 主要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碎屑。 此种水色池虾易得病,存活率大减 ,不适合养虾。 ⑦ 澄清色: 有两种可能,一是池底青苔大量繁殖消耗掉池中营养 ,池水清瘦 ,浮游生物无法繁殖;二是 受重金属污染而无浮游 生物。 不利对虾养殖。 ⑧ 浑 浊 水: :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 ,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质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所显现的颜色,可用透明玻璃杯、瓶装满水,静置十分钟 至半个小时 左右,如看不见沉 淀物,或者检测池水的溶氧,早晚变化不大,在 4~8mg/l 左右,就可判断假浊。 : 表层水体 有水色, 但底层出现浑浊,叶轮式增痒机打出的水花泛白或者泛黄, 此时水中的菌相和藻相已不稳定。 :水体分层严重到整塘水呈泥浆水色,特别是藻类彻底死亡或大暴雨后很容易出现,此种水 不适 宜 养虾。 水色、水质好坏的判断 好水色判断标准 : 肥: 水中有机质多,浮游生物量大。 活 :水色经常在变化,浮游植物种群处于繁殖盛期。 嫩 :水色鲜嫩不老,容易消化的藻类多,大部分藻体未老化。 爽 :水质清爽,混浊度小,透明 度适中,水中溶氧较高。 判断 水质感观法: 一触 :用手指捻水,滑腻感强的不是好水; 二尝 :口尝苦涩不堪的不是好水(咸而无异味的是好水); 三闻 :鼻闻有腥臭味的不是好水; 四观 :眼观水中浮游种类组成贫乏、水色异常(发红变暗)、泡沫量大且带杂色的不是好水(正常海水泡沫为白色。 泡沫量越大,表示海水富营养化越严重)。 肥水原则: 谁都会清塘 、 毒塘、肥水,广大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已摸索出很多好的肥水方法,只要掌握了以下的 肥水原则 ,基本能肥好水 : ①所肥水体及肥料中的 营养( 氮 、 磷 、 钾 及其它微量元素)应齐全,相互平衡。 ② 无机肥(化肥) 是些速效产品, 肥水 虽 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 属长效产品, 肥水 虽 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二者 相互结合起来 就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目的。 3 ③ 无机肥需视阳光情况可少量多次,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 但多次。 否则阴雨天施肥后大量的肥沉入池底,有可能“青苔”大量繁殖。 ④ 基肥量要足,必须考虑到池 塘 中已有营养物质 (如淤泥) 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多少。 ⑤ 池底淤泥 较 少时单施微生物制剂 (活菌) 肥水 效果较差 , 试想这些菌施下去后拿什么来供其分解变成肥。 ⑥ 放苗后施追肥宜少量多次,少用、审用尿素等氮肥,否则氨氮含 量有可能增高。 ⑦ 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超过 10: 1 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 3: 1- 7: 1,甚至接近 10: 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 1: 1时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⑧ 绿色水比褐色水相对稳定, 想培育相对稳定的水就 应尽量调整施肥的品种和数量,培育绿色水。 常规清塘毒 塘肥水方法的利弊 我们以前的常规做法是先清塘 、 毒塘,进而进水消毒肥水, 水基本能肥起来,但一个星期、最多半个月左右水就变清或倒藻、转藻,其中道理前面已阐述过 (见 前面第 4 问 、 为什么 难以培养稳定的水,即便采用 同一产品同一方法肥水, 肥起来的水也相 差很大。 ) 如若只用含化肥之类的产品肥水见效都比较快,但维持时间不长。 可能有不少养殖户用鸡粪、鸭粪、猪粪、次粉(俗称“黄粉”)、花生麸、豆粕、米糠再加些化肥、市售的肥水产品等方法肥水,肥水效果也蛮不错,但 往往十天半个月左右水也容易 变清、倒藻、转藻,那是因为所施 肥的 营养 还是 不全面平衡而导致某些营养缺乏 (大多氮肥够而磷肥不足) ,某些种类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正好适合另外品种的藻类生长而转藻。 也有人用活菌产品肥水,有的见效,有的效果不明显,那是因为活菌就相当于我们的电饭锅和电,所施肥水产品(鸡粪、米糠、豆粕等) 就好比我们所放的米,有多少米才能煮出多少饭,活菌主要是起分解作用,且是逐渐分解的,所投营养物不多 或淤泥不多 ,肥力当然不够,也就难免因肥力不够而水变了,特别是新塘、养殖前期投料少、虾排泄物很少,塘水里营养物少,怎么可能维持得太长时间呢。 除非在普通活菌产品中添加些营养全面的物质。 近年所兴起的什么“氨基酸肥水”,见效快,效果蛮不错,因为氨基酸比普通蛋白质的利用更快, 营养丰富,肥效也比较持久, 但氨基酸分解后主要是些氮肥,也可能因磷、钾、微量元素等的 缺乏或 不平衡而转藻 ,所以还是有部分塘水容易变。 怎样清塘毒塘更 合理。 肥起来的水更稳定持久 在此把我 们 所倡导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 想肥稳定水的人 不妨一试。 4 毒塘可 进水 20 公分左右,正好淹没池底即可,选择 市售的 任一消毒剂都可 , 一定要用刚使用消毒剂的池水冲洗池塘边坡 , 只要不使用剧毒残留性高的药物、池底淤泥不多,没必要排出消毒水 ,刚刚消毒过的水没病毒、细菌,比外源水干净,排出又再进来多此一举,可能还浪费电、耽误时间。 但有人喜欢用农药杀螺,农药往往毒性强、残留时间长,对虾的危害大,一定得等到药性消失了才进水,用剧毒农药消毒的水最好排掉。 注: 1ppm=1 亩塘 米 水深用 1kg 漂白粉和生石灰不能同时混用 附:常用清塘毒塘药物的用量及使用注意。 药物名称 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使用方法 使用浓度(ppm) 主要杀伤种类 药效消失时间 (天 ) 备注 生 石 灰 氧化钙 生成氢 氧化钙 水中化开全池泼洒 375- 500 鱼虾及 微生物 10 可改良水质调节 pH 值 漂 白 粉 有效氯 30% 加水调成液体,全池泼洒 30- 50 鱼虾 原生动物 细菌 1- 2 避免 使用金属工具 茶 籽 饼 皂角 10% - 15% 粉碎后用水浸泡数小时全池泼洒 30- 50 (1020) 鱼 2- 3 渣可肥水 敌 百 虫 有机 磷酸酯 水中化开全池泼洒 甲壳类 10 慎用 鱼 滕 酮 鱼藤酮 5- 7% 泼洒 2 鱼 2- 3 对贝类,多毛类,甲壳类毒性小 注:括号内数字为放虾后杀鱼留虾的用量 等消毒剂药性基本消失(不用完全消失)就可进水 , 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晴天 中午、下午 、傍晚进水,不主张后半夜进水 , 因为藻类晚上、阴雨天易下沉 , 进水不要太浅(水少环境易变化),推荐一米 以上,一米二三都可以 ,甚至有人搞全封闭式养殖第一次就进满水以后就不再大量进水了。 个人主张:先用快速肥水产品(大多是些化肥,只要不含活菌就可)肥起来,用 5 些对藻类破坏力不强的消毒剂按略高于推荐治疗量消毒(也有人整塘水不消毒就放苗),等消毒剂药性基本消失后就施用 长效 肥和微生物制剂(活菌)产品,放苗。 放苗前后施有机肥和活菌产品都可。 按照 一亩塘一米水深 计算,根据池塘的肥瘦程度,快速 肥 水产品 可 任 选取 以下一种方法 :① 5~ 20 斤尿素或碳铵+ 2~ 5 斤磷肥+ 1~ 3 斤复合肥 ; ② ~ 2kg 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简称 单胞藻 ) + 2~ 3斤复合肥 ; ③其它市售的快速肥水产品+少量复合肥。 长效肥 可采用: 3~ 5kgEM 原露+ 2~ 3 斤利生素(最好选用含多菌种的复合菌)+ 3~ 5 斤虾料( 还可加市售的有机肥产品一起 发酵 ) , 适量加水, 敞口浸泡 2~ 3天 (主要起发酵作用) 后全池泼洒。 第一次施菌的量一定要足,建议超量用。 在此特别说明 为什么选择虾料,而不用鸡粪、豆粕等 ,因为鸡粪的有机质丰富,但有效氮才 4%左右,而虾料含蛋白质 40%左右,且是很多种原料生产出来的,营养非常全面,一斤虾料差不多顶 10 斤鸡粪的营养,豆粕的蛋白虽达 40%多,但营养单一,没什 么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 养虾用虾料就地取材,虾料杂质少,基本不污染塘,发酵好的虾料被活菌慢慢分解,不断供给池水营养物质,不断产肥;碎末还可供浮游动物( 珠三角 俗称“水珠”)摄食;虾苗摄食极少量发酵好的虾料,不仅没什么危害,反倒象人喝酸奶、吃酸菜一样,更有助于消化吸收。 可以说是个“ 一举三得 ”的办法。 有人单用 EM 菌发酵效果不理想的可能原因 是 EM 菌大多是些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它们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能力相对较差,能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芽孢杆菌等 数量太少 ;也有人 密封发酵,效果不理想,那是因为利生素主要含芽孢杆菌, 繁殖和 分解 大分子有机物的 过程耗氧量较大 ,密封后容易缺氧,导致芽孢杆菌繁殖数量少 ,甚至死亡。 肥水肥不起来的原因及对策。 藻类也是一种植物,任何植物生长都得需要种、肥、光,这三者缺一不可,要想肥好水就必须得具备以下三点: ① 藻种 :需肥水中的 藻类 必须 健康 ,品种 齐全 而相互 平衡 ; ② 肥料 : 肥 料中 的营养 必须 全面均衡 , 速效 肥与 长效 肥都得足够; ③ 阳光 :没光植物无法生长。 当然得要求需肥水中的敌害生物少, PH、水温等 环境 条件 合适。 可能 原因: ① 本身所进的水源 (如地下水、清瘦水) 藻种数量极少 ,高位池、铺地膜池 、砂土池 等水体 营养匮乏,缺乏藻类生长所需的各种 营养盐; 6 ② 过量使用副作用较大的消毒剂,将藻类和微生物杀灭而无法繁殖生长; ③ 塘水 可能 偏酸; ④ 虽施肥,但因 某些种类的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