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贸易保护的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折射出不同经济生活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企业经营微观角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海外扩张和运营的全球化战略; ——宏观经济角度: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走向一体化的全球经济。 简单定义:人们经济活动联系超过民族国家边界在全球范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全球化过程:经济活动的地理扩散 +分散活动的功能整合。 (区别于国际化 )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消费的全球化 生产的全球化( GPN,产品的国籍。 ) 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变化的市场、技术环境背景下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非最终状态。 这种趋势在时间、空间上高度不均衡。 国家 ——重要作用依然存在 容器、规制者、竞争者 贸易、投资、产业政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 ——全球经济的行动者和形成者 企业战略 内部、外部关系网络 技术 ——急剧变化的发动机 交通、通信发展 产品和生产过程技术变化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商品、服务) 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 1970 , 130亿美元; 1980, 550; 1990,2087; 2020, 13930。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生产, GPN) 跨国的金融交易(外汇交易、跨国债券和股票 ) 国际人员流动(移民、劳工)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前全球化时期( —19世纪后半期) 中世纪、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 近代全球化时期( 19C后 —20C前) 第二次产业革命 1914一战爆发前,经济全球化高峰(资本输出) 二次战争的影响 当代全球化时期( 20C后 —)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际分工深化与发展 斯密(人类自利本性 —分工 —劳动生产率,分工水平 —市场规模(运输条件) 马歇尔(分工(机器) —效率;内部、外部经济) 杨格(专业化 —分工 —报酬递增,市场 分工);杨小凯 科学技术的进步 ( 信息技术 ) 运输:远洋、航空、高速公路 通讯:互联网、移动电话等 材料技术、生产技术 全球政治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解除管制和自由化改革)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全球化 ——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经济贸易贸易保护的理论(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 》 8. 《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 9. 《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 课后习题 ——判断 1.国家对进出口货物的管制措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不能因实施了某种管制,而减少或解除另一种管制。 答案:对 解答:不同的管制措施,其目的、作用不同,一种进出口商品,可能会受到多种管制措施的约束,不可能因使用这一种而减少或废弃另外一种。
进出口管理及其报关规范 出口黄金及其制品,出口企业应事先向中国人民银行申领“黄金产品出口准许证” 进口黄金及其制品,进口企业应事先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书” (加工贸易除外) 八、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管理 主管机构:商务部 凭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或商务部相关证明向海关办理有关手续 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实行“非一批一证”和“一证一关”制
G F E D 图 1 F 方法 2:如图 2, 过点 A作 DF的平行于 AE,过点 D作横轴的垂线与 AE交于点 I,取线段 DI的中点 H,作直线 AH与过点 B的直线相交于点 G,再过点 G作 AD的平行线与 AE交于点 E,则折线 AEG即为所求 . 从广义上理解,待定系数法的本质就是先寻求问题中的几个量应该满足的关系 .然后再利用条件进行求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
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反倾销税 反补贴 补贴: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全局、非经济补贴) 反补贴条件和税收 紧急保障措施(时间限制) 鼓励出口政策 贸易政策(国内价格波动,政府补贴固定) 出口补贴:直接(价格、收入补贴) 间接(低息贷款、外销退税等) 产业政策 生产补贴 (针对所有产品, 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直接、间接 价格支持政策(国内价格固定,政府补贴波动) 其他政策 货币贬值
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图 4 反映不同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 但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代表较高水平的社会利益和福利程度(地图上的 等高线 ) 图 5 不同机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谓“ 机会成本 ”指得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大米) 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小麦)的数量。
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 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 1984,利莫 (Leamer)生产和消费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 1987,伯文、利莫和斯维考斯克斯, 27个国家和地区, 12种生产要素,许多商品 1994,伍德( Wood)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主要基于资源禀赋的不同 总结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 斯密、李嘉图 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