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微观经济分析方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图 4 反映不同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 但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代表较高水平的社会利益和福利程度(地图上的 等高线 ) 图 5 不同机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谓“ 机会成本 ”指得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大米) 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小麦)的数量。 大米的机会成本是小麦产量变动与大米产量变动的比率,从几何概念上讲,这也正是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是建立在只有一种要素投入而要素的生产率又是固定的基础上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种产品的生产都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劳动和土地,或者劳动和资本。 在其它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劳动)的投入,每个新增要素投入(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称为“边际产量”)会越来越少,经济学中称之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换一个角度说:当该种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时,每单位产品生产所使用的要素量(劳动)投入会越来越多。 由于生产要素是固定的,如果用来生产每吨大米所需的劳动越来越多,不得不因此而放弃的小麦产量也会越来越多,大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就是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也可能是递减的。 如果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话,这种可 能性就会发生。 总体均衡 在封闭经济中,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也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假定开放条件下大米的相对价格( P*r/P*w)高于封闭时大米的相对价格 (Pr/Pw),市场的均衡点就不再会在 E 点了,生产和消费也不再在同一点上了。 在新的国际大米相对价格( P*r/P*w)下,该国的生产点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而消费点则在 F(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一国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就是进出口,即国际贸易。 微观经济方法的应用 ——相对价格比例 ——贸易所得、福利变化 ——短期 、 中期 、 长期影响 ——贸易政策经济分析(需求、供给、经济利益) 经典教材: 经济学原理 曼昆 、 斯蒂格里茨 、 萨缪尔森 、 卢锋等 微观经济学 (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 文字 、 几何图形 、 数学分析 )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范里安;周惠中等 第 3讲 古典贸易理论 主要内容 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 )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1518世纪:早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