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现状讲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微波和超声:损伤灶较 RF深大,但换能器工艺技术待完善。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IVT的分类 •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 1,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速( RMVT); 2, 右室流出道室速( RVOT)。 • 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 也可根据其对药物的反应而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verapamilsensitive VT) 或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adenosinsensitive VT)。 IVT的发生机制 • 折返性机制:主要发生于 LV的左后分支处 • 自律性机制:见于 RV, 亦可发生于 LV • 触发活动机制:多发生于 RVOT, 亦可见于 LV。 RMVT RVOT VT ILVT IVT的射频消融研究 • 190例患者,其中 ILVT患者 110例,RVOT及 RMVT患者 77例。 (另 3例被证实为 ARVD) IVT的流行病学资料(一) • 平均年龄 : ILVT患者 177。 ; RVOT患者为 177。 (p) • 性别 : ILVT患者中男性占 %,而在 RVOT患者中只占 % • 77例右室 VT患者中 RMVT占 % • 只有 8例 ILVT患者被发现有左室假腱索, 3例有二尖瓣脱垂, 3例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