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框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价值的商品。 如果你承诺你讲交付金币,那么实际上信贷产生了,而信贷并没有同等的内在价值。 贷方愿意提供信贷是期望将获取更多的货币,相比借出的货币,最后收回的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放弃现在的消费用信贷来交换未来更多的消费。 信贷产生后,贷方接着可能会问:谁控制货币体系呢。 我怎么知道更多的货币不会发行出来,保障未来我能够买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在不同的时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一般来说,货币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以基于商品(通常是黄金)的货币体系,同时包括现金(与黄金挂钩)和信贷的体系,另一种是法定货币体系,即只有现金和信贷。 第一种很难创造信贷或者推动信贷增长。 因为公众会对冲政府行为。 随着货币量的增加,货币价值降低,换句话说,用货币兑换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提高,当其价格升到固定水平之上,出现套利空间,持有信贷的人会将债务卖给他人,换回现金,以低于市场价格从政府那里兑换基础商品。 这样流通中的信贷和现金都减少,货币的价值又会提高,同时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都降低。 最终的结果是通胀降低,经济放缓。 因为时间的原因,货币的价值相对与其他任何的商品都会贬值,我们可以把货币与任何商品绑定以便理解货币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举例来讲,1946年1块面包卖10美分,如果政府将美元绑定面包,如果政府遵守承诺,所有人都会把全部现金从政府购买面包,在市场以高价卖出。 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流通中的面包数量增加,面包的价格会降得比其他更快。 如果实际面包的供求没有因为面包可以兑换货而发生大的变化,那么这种绑定将显著的降低经济的活力。 换个例子,如果政府不是绑定面包,而是鸡蛋,1947年一打鸡蛋卖70美分,今天卖2美元。 如果是这样,信贷增长相比于面包来说受限程度要低些。 所以商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里,最理想情景是选择供需波动不大的标的。 当然,如果选定的真的是面包,则面包坊就拥有了发放货币的实际权力,结果会导致通货膨胀。 金银相对来说则是更好的标的,尽管也不是绝对的完美。 而法定货币体系则是另外的情景,这时货币和信贷的增长不会受到货币兑换商品的能力的限制,而是受到央行的控制,也会取决于借贷双方创造信贷的意愿。 政府一般更倾向与法定货币体系,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印钞以增加信贷、改变货币价值和重新分配财富。 人类的本性是即时享受,所以政策很难会去考量长期收益,出现信贷自由增长,债务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 政府只有在货币体系失去控制,为了缓解债务负担过度印钞,导致货币过度贬值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 当货币的创造变得非常困难时,政府便会放弃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 纵观历史,由于两种体系各有“苦衷”,政府总是在两种货币体系之间变换,而一旦选定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都持续几十年,央行可以采用降低利率以及货币的供应量等方式来控制信贷的增长,因此必须转换的转折点并不会很容易就会来临。 2) 长期债务周期( long wave cycle)前面提到,如果债务和支出比货币和收入增长更快,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 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 然而,债务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就像你潜水时不可能靠着氧气瓶里的氧气供给来永续地生存下去。 在借债是,你需要做到能借也能还,你现在借的债,将来需要偿还的。 然而往往现实中借款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当你借来消费,给人你富有的表象,贷款方认为你的信用会非常好,这时候贷款方愿意提供信贷给你,并不太多考虑将来还款时会怎么样。 当债务不能继续增加时,这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就会反过来。 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债务周期。 只要信贷没有消失,这样的长债务周期就会存在。 下面的图标可以用来说明美国从1916年开始长债务周期中的债务/GDP的变化。 周期处于上升时,会出现自我强化过程,货币的增长对应着更高的债务增长,借助债务消费支出增速、购买更多的资产。 支出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反过来促使更多债务的增长。 这是因为贷方提供信贷是依据借方:1)收入或者现金流 2)财富或者抵押。 这两者持续向好,就会自我强化来增加债务量。 比如你的年收入是10万,没有债务,于是银行允许你借1万,现在你的消费能力是每年11万。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这样的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产生更高的收入,同时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更高的财产收入以及抵押能力。 在整个经济债务周期的上升阶段,债务额和还债部分都会上升,可持续数十载,中间会伴随央行的紧缩和宽松政策(导致商业和市场周期)。 但这一过程无法永续,因为总有一天还债部分会等于甚至大于可贷款额,届时支出必然下降,也就是去杠杆,你花了多少年11万,就得花多少年9万。 高的债务水平绑架了经济, chart 2中的的债务比率(DEBT/GDP)更准确的说,不是债务水平本身,而是需要支付的现金流,包括债务本金与利息。 当债务利率足够低时,债务水平本身增长实际上没有导致偿付现金流大量的增加,因此没有引起经济下行(从1944年后可以看出)。 下面的图可以更好的说明这个动态的过程。 图中三条线分别是利息支付、本金以及债务偿还现金流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家庭部门是美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可以扩展到其他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萧条之后债务负担达到了最高点,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趋势的逆转呢。 长期债务周期的高峰发生在:1)债务收入比例非常高 2)货币政策不能继续创造信贷增长。 达到这个点后,债务不能够继续增长,这时候就开始了去杠杆化过程。 去杠杆的促发是由于债务人不能支付他们的到期债务和利息,这将导致私人部门大量的债务违约以及削减成本,结果带来大量的经济问题,比如失业率高。 债务危机的促发是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投资者利用杠杆在高的价位上购买资产,预期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而实际上他们预期过于乐观。 结果就是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去偿还债务。 讽刺的是,在开始阶段,资金的短缺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对抗资产泡沫,因此紧缩的货币促发了债务危机。 还有就是,利用杠杆购买金融资产,预期金融资产继续走高,这比利用杠杆操作一般商品、服务更加危险,因为只是表面上提高了生产产能,这样更容易促发债务危机。 因此,在现实中,如果出现金融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但是伴随着低通货膨胀,很可能这是泡沫破灭的前兆,比如1920s的世界各国,80年代的日本,以及近期08年的金融危机。 一般来说,当经济放缓时,货币政策倾向宽松以降低信贷成本,比如降低利率,但是当利率接近于0时,下降的空间就没有了。 因此通过降低利率来对抗债务危机就失效了。 这种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会担心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 因此货币政策不能纠正债务带来的不平衡了。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债务比率(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主要通过四种方式:1)债务重组,免去或减少债务 2)勒紧裤腰带、减少消费支出 3)财富的重新分配 4)债务货币化。 每一种路径都可以减少债务比率,但是他们各自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 债务重组和减少消费的途径会导致通缩萧条(deflationary depression),而债务的货币化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财富的重分配以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对抗去杠杆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不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 去杠杆的完成情况取决于这四种方法的运用。 萧条是去杠杆的引起的经济放缓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在去杠杆的早期,这阶段债务违约和减少消费支出现象明显,这时候借款方不能通过收入以及新的信贷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借款人需要变卖他们的资产以弥补现金的不足,这就导致资产价格的下降,同时抵押物价值下降,因此更加减少了收入来源。 收入的引起的信用下降降低了借贷能力,因此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借款的信用依据:1)抵押物的价值 2)相对于债务,收入的水平)。 这个过程中,债务比率会继续上升(债务/收入或者净财富),经济下行也自我强化:一是由于债务人和债券人都受到了损失,二是消费支出减少,导致收入会减少。 去杠杆过程中,经济和信贷下滑的同时,债务负担会上升(chart chart 3),图中的垂直线是1929年。 图2显示DE。宏观经济运行框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k为现金比率; t为定期存款比率。 trkerm t 1 结合上面实例, A银行得到现金存款 1000元,甲客户现金提取 100元(现金比率 k=100/1000=10%),另外的 900元活期存款中,有 300元转化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比率t=300/600=50%),假定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rt为 5%,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r为 10%。 则存款乘数为
率是稳健的, 定向增发新股 方式是影响 定向增发新股 折扣率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折扣率实现了在 定向增发新股 中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 此外, 我国 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新股 的发行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对 发行折价 有正面的影响,发行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则折扣率越高,说明发行规模越大 ,增发的融资难度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越高,因此,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增发,上市公司有可能在
2020/10/5 中国人民大学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研究中心 44 167。 8 .3 Logistic回归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020/10/5 中国人民大学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研究中心 45 167。 8 .3 Logistic回归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表 2020/10/5 中国人民大学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研究中心 46 167。 8 .3
如果在 A和 B之间进行选择,那么肯定是 A获胜;如果在B与 C之间选择,则肯定是 B获胜;如果在 C与 A之间选择,则肯定是 C获胜。 也就是说投票陷于循环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时才会出现,在只有一个或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可以获得一个均衡的结果,或者说此时多数票规则是一个最优规则。 要注意的是一旦投票人数较多或备选方案超过 3个,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就会增大。 当
设一个世界贸易的多边体系为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 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 互惠贸易协定法案 》。 根据该法案,国会授权行政当局削减关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关税指定权授予政府,创造了国会与行政当局制订贸易政策的新框架。 该法案也是美国第一次确立以互惠和非歧视原则作为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把互惠原则通过双方贸易谈判扩展到所有贸易方,
些功能一般占税收总额的 70%80%。 而政府成本相对较少。 中国正相反,这些支出的比例只占税收总额的25%, 大量税收被政府自身消耗了。 中国政府开支 44%用于养活公务员,日本仅为 %, 美国则是 15%。 22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涉及企业的主要有 17种税,可分为四大类:流转税、收益税、资源占用税、财产税和其他税 (或称行为税 )。 流转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