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资料之十二分项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序号 验收项目 技术要求 验收结果 1 试吊环境 试吊应在晴朗天气进行,风速应小于五级,场地应平整、坚实,倾斜度不得大于 5/1000,在起重臂(杆)起落及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 2 空载试验 下列各试验动作 须重复进行不少于 3 次;吊臂、吊钩要作起落、升降到规定的极限位置;回转机构向左右各回转 360 度;前进、后退,在原地向左、右各 90 度转弯;各仪表、信号应显示正常,安全控制装置应灵敏有效,运转部位应无异响、过热现象。 3 满载试验 力矩限制器自检功能必须灵敏有效,额定载荷试验以最低和最高速度进行提升、制动、变幅、回转、行走试验,重复次数不得少于2 次;试验过程中各项动作应连续进行。 4 超载试验 以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 110%进行超载动态试验,试验程序参照满载试验要求,动态试验后起重量增加到 125%,提升到离 地 20 厘米高度处,重物在空中停留时间不得少于 10分钟,重物与地面距离应保持不变。 验收结论意见 验 收 人 员 验收日期: 起重机械作业试吊检验记录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起重机型号: 试吊检验记录情况 试吊结论意见 试 吊 人 员 试吊日期: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 新辰科技中心 施工单位 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二、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表 基坑毗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说明: 验收前先验证基坑支护安全施工方案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等,符合要求后,再验收。 基坑支护验收时应查阅“变形监测记录”和“沉降观测”记录。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序号 验收项目 技术要求 验收结果 1 临边防护 基坑深度不超过 2 米的可采用 米高栏杆防护,深度超过 2 米的基坑施工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围护;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50 厘米。 离基坑边口大于50 厘米设置 米防护栏杆,并用安全网封闭 2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应符合安全要求;坑壁支护做法及地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支护设施产生变形应有加固措施。 边坡符合安全要求,各项措施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3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应按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 筑物沉降的措施。 按方案设置了有效的排水措施。 4 坑边荷载 基坑边堆土,料具堆放数量和距基坑边距离等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机械设备施工与基坑边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应有具体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填写。 5 上下通道 基坑施工必须设专用上下通道,通道的设置必须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设置了上下通道,符合安全施工要求。 6 上方开挖 应按施工方案和规程挖土,不得超挖。 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出。 根据现场实际填写。 7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应按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对毗邻 建筑物和重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记录。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并现做好记录。 8 作业环境 作业人员应有稳定、安全的立足处;垂直、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隔离防护措施,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的照明灯具。 根据现场实际填写。 验收结论意见 经验收上述项目符合基坑支护安全技术要求。 验 收 人 员 验收日期: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变 形 监 测 结 果 表 监测点编号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支撑(护)方式 及简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相对 距离 (m) 变形量(㎜) 相对 距离 (m) 变形量(㎜) 相对 距离 (m) 变形量(㎜)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工程状态 观 测 者 记 录 者 基坑毗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沉 降 观 测 结 果 表 观测点编号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标高 (m) 沉降量(㎜) 标高 (m) 沉降量(㎜) 标高 (m) 沉降量(㎜) 标高 (m) 沉降量(㎜)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工程状态 观 测 者 记 录 者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 新辰科技中心 施工单位 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工程建设 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三、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模板拆除申请审批表 模板拆除前混凝土强度报告(检测单位提供) 说明: 验收前先验证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和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符合要求后,再验收。 模板工程应分层(部)验收。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复印件)和进行申请审批工作。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序号 验收项目 技术要求 验 收结果 1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材料的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均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支撑系统符合施 工方案要求。 2 立杆稳定 立杆底部应有垫板,立杆间距不大于 2 米;按高度不超过 2 米设置纵横水平支撑,支撑系统两端应设置剪刀撑。 立杆间距 1 1米底部垫板,纵横水平,剪刀支撑。 3 施工荷载 模板上材料应堆放均匀,荷载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的规定。 堆放均匀,不超方 案规定。 4 模板存放 各种模板堆放整齐、安全,高度不超过 2 米,大模板存放要有防倾斜措施。 堆放高度。 5 支拆 模板 支拆模板前, 2 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除模板时应设置临时警戒线并有专人监护,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有可靠的立足点,及安全防护措施。 6 混凝土 强度 模板拆除前运输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审批。 根据强度报告,拆 模办理审批手续。 7 运输道路 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必须有专用运输通道,运输道应平整牢固。 根据现场实际填 写。 8 作业环境 模板作业面的预留孔洞和临边应进行安全防护,垂直作业应采取上下隔离措施。 采取了安全防护及上下隔离措施。 验收结论意见 经验收符合模板工程安全技术要求,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验 收 人 员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安全员: 验收日期: 模板拆除申请审批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拆除部位 拆除日期 拆除部位 砼设计强度 等级 拆除部位砼试块实际强度( Mpa) 拆除理由 达到设计强度,准备下道工序施工。 审批意见 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或监理公司填写。 申请人: 批准人: 说明: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20)第 条或第 条规定后,才能进行。 “三宝”、“四口”防护 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 工程名称 新辰科技中心 施工单位 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四、“三宝”、“四口”防护 “三宝”、“四口”防护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说明: “三宝”和临边等进场一次验收。 “四口”防护要分层验收。 “三宝”、“四口”防护安全技术要求和验收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序号 验收项目 技术要求 验收结果 1 安全帽 安全帽应符合 GB281189 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缺衬、缺带及破损的安全帽。 符合 GB281189标准 2 安全网 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及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有生产许可证、合 格证及准用证 3 安全带 安全带应使用符合 GB609585 标准的产品,生产厂家须经劳动部门批准。 符合 GB609585标准的产品 4 楼梯口、 电梯井口 防护 楼梯口设置 米高防护栏杆和 30 厘米高踢脚杆,杆件里侧挂密目式安全网,电梯井口设置 ~ 高防护栅门,其中底部 18 厘米为踢脚板,电梯井内自二层楼面起不超过二层(不大于 10 米)拉设一道平网,防护设施定型化、工具化,牢固可靠。 楼梯口采用 米防护栏杆,并挂安全网,电梯井口防护门 米高,底部设 18 厘米铁脚板。 电梯井内采用固定盖板及安全平网双层 防护。 5 预留洞口、 坑井防护 ㎡以内的预留洞口、坑井须用固定盖板防护, ㎡以上的洞口四周设 18 厘米高踢脚杆和 60 厘米、 厘米两道水平杆,杆件里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围护,洞口张挂水平安全网,防护设施应形成定型化、工具化。 固定盖板,设置60cm和 道水平杆,并用安全网围护,防护设施定型化。 6 通道口 防护 进料(人)通道口、进出建筑物主体通道口和场地内、外道路中心线与建筑(或外架)边缘距离分别小于 5米和 米的通道应搭设双层防护棚,各类防护棚应有单独的支撑系统,不得悬挑在外架上。 (根据现场实际填写) 7 阳台、楼板 屋面等 临边防护 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应设置 和 60 厘米两道水平杆,并在立杆里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防护设施与建筑物应固定连接。 设置了 和60cm 两道水平杆,杆件漆红白相间色,并用安全网封闭,与建筑物固定连接。 验收结论意见 经验收符合 JGJ5999 检查标准。 验收人员 项目经理: 安全员: 有关人员: 验收日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