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正碘双杀、次氯酸钠、百毒杀等。 (三) 蛋鸡 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采用喷雾方式,药液雾滴在 50— 80 微米之间。 喷洒时,应由里至外,由上至下,全面喷到,不留死角。 顺序为天棚,墙壁,鸡体,鸡笼,地面,贮料间及饲养员休息室等全面消毒。 消毒间隔,鸡不论日龄大小,正常情况下一周一次,有疫情时可每周二次,视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蛋鸡 消毒制度从雏鸡开始建立,第一周不要将药液喷到鸡身上。 活苗接种前、中、后三天内不要进行 蛋鸡 消毒。 每场要准备二 — 三种消毒药交替使用,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第四节、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 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新城疫免疫失败 的原因 雏鸡母源抗体的影响:雏鸡母源抗体是指种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由卵黄传给雏鸡,使雏鸡出生后自身就带有的抗体为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可保护雏鸡不受强毒攻击,也可抑制疫苗对鸡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越高其保护力和抑制力也愈强。 当前的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多数是由母源抗体的干扰所致。 雏鸡群中母源抗体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群与群之间有差异,同样个体间也有差异,有时这种差异幅度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在进行新城疫免疫之后,有些雏鸡可获得免疫(母源抗体很低消失者),另一些雏鸡则不能获得免疫(母源抗体高)的原因。 日龄的影响:雏鸡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 40日龄前主要靠法氏囊的 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40 日龄后 T 细胞才参与免疫应答, 70 日龄后鸡的免疫器官才发育成熟。 因此雏鸡所表现的免疫应答不如成鸡。 某些疫苗的影响:雏鸡阶段要用多种疫苗,其先后顺序和间隔时间会对免疫力的产生有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 22 一定的影响。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如果是单苗,它们之间间隔时间必须在 7天以上,否则免疫效果将受到影响,如果是联苗不受影响。 某些疾病的影响:雏鸡的免疫力主要靠法氏囊产生,凡是能损害法氏囊的疾病,如马立克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病 病毒、淋巴性白血病病毒、球虫等都可使新城疫的免疫效果降低。 新城疫疫苗种类的影响:新城疫疫苗种类有二种,即灭活苗和活苗。 灭活苗又分单纯灭活苗和油佐剂灭活苗,应用较广的是油佐剂灭活苗,此苗对鸡应用安全,免疫效果好。 但是接种油佐剂灭活苗,必须先接种弱毒活苗,再接种油佐剂灭活苗。 活苗分强毒和弱毒苗两种。 即Ⅰ系属中发型毒株的强毒苗,一般用于 2个月龄以上的雏鸡;Ⅱ系( B1系)、Ⅲ系( F系)、IV系( Lasota系)和克隆 — 30等疫苗属缓发型毒株的弱毒苗,可用于雏鸡。 在实际应用中对雏鸡免疫力较好的是克隆 — 30,其次 是IV系、Ⅱ系和Ⅲ系。 疫苗接种途径的影响:疫苗的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高低有直接关系。 当鸡作个体接种时,以皮下或肌肉接种效果最好,滴眼次之,滴鼻又次之。 当作群体接种时,气雾免疫效果最好,饮水次之。 霉菌毒素的影响:只要饲料中有数量很少的霉菌毒素就能对鸡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新城疫污染区可用油佐剂灭活苗与弱毒苗同时接种效果佳。 如不采取油苗或Ⅰ系,单凭用弱毒苗新城疫病的流行很难控制。 饲养管理的影响:鸡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及 “高温、寒冷、缺水、饥饿、噪音”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将影响鸡体免疫应答 能力,降低新城疫的免疫效果。 (二)、新城疫防治措施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要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的情况及规律、病史、鸡的品种、用途、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同时要考虑本场饲养规模,饲养方式适用的免疫方法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决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成不变,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接种时一定要在鸡群健康状态时进行,在上疫苗前对鸡群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 若是个别病鸡,应该剔除、隔离、然后接种健康鸡。 对可疑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严格 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鸡只作紧急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鸡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 鸡体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 24 小时周期性变化,不同时间内免疫效果稍有差异。 清晨鸡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其它时间少,对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时疫苗接种效果最好。 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 23 采取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保证免疫质量。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 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 %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 在疫苗饮水前限水 2~ 4小时,保证稀 释后的疫苗在 2 小时内饮完(停水时间视季节而定,炎热夏季应适当缩短停水时间)。 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鸡能同时有饮水的位置。 气雾免疫疫苗的稀释应用去离子或蒸馏水,不得用自来水,开水或井水。 稀释液中应加入 %脱脂乳或 3~ 5%甘油。 疫苗剂量应增加 1倍,一般 1000羽份所需的水量为 200~ 300毫升。 严格控制雾滴大小,雏鸡用雾滴的直径为 30~ 50微米,成鸡为 5~ 10微米。 实施时气雾机喷头离鸡群上方 50~ 80厘米处,使鸡群在气雾后头背部羽毛略有湿感。 气雾期间,应关闭鸡舍所有门窗,停止使用风扇或抽气机 ,气雾完后舍内再封闭 20~ 30 分钟,方可开启门窗。 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对气雾免疫影响较大,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 70%左右为合适。 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 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意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 ;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免疫前中后 3天内为了减少应激要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速补、 VC、 VE等。 在免疫前后 72小时内应尽量减少鸡的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不安排转群、断啄、减少意外噪音。 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保证营养供应。 不是联苗,不要自作主张把 两种苗同时接种,以防疫苗间产生干扰作用。 免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疫苗免疫后不要认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单纯依赖免疫的观点是非常危险的。 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之产生坚强免疫力。 鸡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免疫应答的形成涉及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各方面,接种疫苗不等于免疫成功。 下面介绍两种大中型鸡场预防新城疫免疫方法供参考。 第一种: 7~ 10日龄用克隆 — 30或ⅠV系滴鼻点眼。 同时注射 ,然后利用监测手段掌握抗体水平,若 70~ 90 天之间 抗体水平偏低,再补做一次弱毒苗气雾免疫。 17周龄再进行一次新城疫油佐剂灭活苗加强免疫。 第二种: 10日龄克隆 — 30或ⅠV系滴鼻点眼, 25日龄克隆 — 30或ⅠV系肌肉注射同时分点注射 ,17周进行油佐剂灭活苗加强免疫。 发生新城疫应采取的紧急措施:首先应封锁鸡场,紧急消毒,隔离鸡群,对鸡场内所有的鸡都进行紧急接种,大鸡用Ⅰ系苗肌肉注射,日龄小的鸡用ⅠV系或克隆 — 30点眼、滴鼻,剂量增加 3~ 4倍,或与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 接种顺序是:先接种假定健康群,然后接种可疑鸡群,最后接种发病鸡群。 被 污染的羽毛、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 24 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焚烧,最后一个病鸡处理后 2周,经过严格的终末消毒后,可解除封锁。 五、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幼鸡以喘、气管罗音、咳嗽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成鸡以产蛋下降、产软皮蛋和畸形蛋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各地严重流行,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病毒 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是一种冠 状病毒,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此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引起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嗜肾毒株还可大量存在于病鸡的肾中。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 56℃经 1545 分钟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只需较低浓度即有效,如 2%的福尔马林、 1%来苏儿、 0 5%毒菌净等,均可于 35 分钟将其杀死。 但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37℃条件下可存活 3天, 4℃条件下能生存 142170天。 该病毒对酸有一定的抵抗力。 流行特点 鸡是本病的惟一的自然宿主。 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 自然情况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感染鸡 并引起发病,但不同品种和品系鸡的易感性有所不同。 6 周龄以下的雏鸡症状较为明显。 传播方式 呈高度接触性传播,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经消化道传染。 鸡群一旦发生感染,传播十分迅速,易感鸡与感染鸡同居 48 小时内即产生临床症状。 不同的 IBV株之间其毒力差异较大,有些只能引起易感鸡的轻度感染,而另一些则引起较为严重的疫情和死亡,流行过程不长,病死率依饲养情况而异,暴发本病常有诱因存在。 如对雏鸡来说,卫生环境差,饲养管理不良,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空气污浊、潮湿、温度忽高忽低以及饲料营养 水平不均衡等,都容易诱发本病。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但一年四季也均可发生。 各种应激、霉浆体和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感染时会明显增加病情和增加死亡。 带毒期和潜伏期 病鸡康复后带毒时间为 7 周以上,在 5 周以内传播本病的危险性最大,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 3696小时,人工感染为 1836小时。 临床症状 幼龄鸡、产蛋鸡以及肾病变型的症状轻重之别。 ⑴ 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于 2060日龄的幼鸡,可引起肾炎、肠炎、下痢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的症状不 一定出现,开始呼吸道症状轻微,这些症状消失后,受感染的鸡群整群突然发病,在 23天内逐渐加剧,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扎堆,怕冷,食欲减少或废绝,排灰色稀粪,沾满肛门周围羽毛上,后期有脱水表现,脚爪干枯,体重明显减轻,约于感染 10 日后大批死亡。 如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死亡率可高达 6070%。 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 25 ⑵ 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发病日龄多在 5周龄左右。 其特点为全群几乎同时发病,发病时即表现明显呼吸道系统症状,如流鼻液、流泪、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气管罗音,呼吸时发出一种特 殊的喘鸣声,夜间听得更清楚。 有时可表现为伸颈和张口呼吸,以后逐渐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怕冷扎堆、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与肾型传支的主要区别是病程较短( 510日),死亡较低( 10%以下)以及无明显腹泻症状。 此外,雏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有的可造成输卵管的持久性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成年后的产蛋率。 ⑶ 产蛋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表现在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继而出现产蛋率下降和畸形蛋。 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与雏鸡相似,但较轻,如无继发感染,约经 5天症状可逐渐消失 ,死亡率较低。 但产蛋量及品质下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发病后第二天产蛋量开始下降, 2 周左右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 影响产蛋的程度与鸡在感染时所处的产蛋周期和感染的毒株有关。 有的毒株可使产蛋率下降 50%,另一些则引起蛋壳颜色改变或产蛋率略有下降。 青年产蛋鸡大约需 68周恢复到接近正常的产蛋率,日龄较大的鸡恢复较慢,有些可考虑提前淘汰。 畸形蛋在发病初期较少,发病 1周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软壳蛋、畸形蛋迅速增多,并持续较长时间。 蛋壳由原来的棕色变为白色,薄而粗糙。 这样的蛋打开后可见蛋清稀薄如水,蛋白与蛋黄分 离,或出现蛋白粘壳等。 蛋内质量下降是区别于减蛋综合症的重要依据。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在呼吸器官、母鸡生殖器官;肾病变型主要在肾脏和输尿管。 ⑴ 呼吸器官 病变主要集中在气管和支气管、气管粘膜充血潮红并有淡黄色透明的分泌物;有的在气管内有灰白色痰状栓子。 鼻道和眶下窦有浆液性分泌物;气囊混浊,有渗出物;肺充血,水肿。 ⑵ 生殖器官 发育的卵泡充血、出血,萎缩变形。 输卵管的长度和重量明显减少,有时变得肥厚、粗糙,局部充血、坏死。 腹腔内有大量 卵黄液。 日龄越小,输卵管的变化越明显。 ⑶ 肾病变型病鸡的病变 肾脏严重肿大,苍白,肾小管由于变性、坏死以及尿酸盐蓄积而扩张,使肾脏呈花斑样外观。 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而变粗。 慢性病例表现为尿石症,肾脏萎缩。 严重病例,于腹膜、胸膜及心包膜也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产蛋异常以及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成年鸡产出特殊的畸形蛋和雏鸡的输卵管萎缩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在诊断上具有意义。 呼吸道症状与新城疫、喉气管炎和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新城疫发病严重可见神经症 状,且常有出血变化;喉气管主要发生于青年鸡和成年鸡,传染较慢,呼吸道症状严重,病变在喉和气管,气管分泌物常混有血液;传染性鼻炎常出现面部肿胀,且抗生素治疗有效。 肾型传支的发病日龄及症状,病变极易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相混,但后者的法氏囊肿大、出血,胸、腿肌出血,且病程短,死亡集中,成年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 26 鸡传支引起的产蛋减少,畸形蛋等易与非典型新城疫和减蛋综合症相混,需认真剖检和观察,必要时送检样品何等血清学诊断。 防治措施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效措施主要是接种适宜的疫苗。 常用的疫苗种类: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苗和乳剂灭活苗。 弱毒苗有 H120和 H52,前者毒力较弱,适用于基础免疫,后者毒力较强,适用于增强免疫。 灭活苗有灭活水苗及油乳剂灭活苗。 灭活苗对育成母鸡增强免疫后可有效预防由 IBV引起的产蛋下降。 弱毒苗常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和。3万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农业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