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笔输入系统中笔的轨迹区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强,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实现良好接收,很适合用在交互笔的信号传送上。 系统得到交互笔的接触信号后 , 需要把这个信号同交互笔的坐标信息结合起 来才能实现轨迹的区分。 但是 SMART Board 的定位速度很快 , 每秒钟能够生成 上百个交互笔坐标,交互笔的接触信号不可能也以这么高的频 率发送给系统。 即使能够实现这么高频率的信号发送,要保证交互笔的每个坐标信号和接触信 号同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只能在每次书写时发送一次接触信号。 同时由于无线电通讯信道独享,两支笔同时发送无线电信号时会产生冲突,使 接收端无法收到信号,所以交互笔的接触信号只能在交互笔接触板面的一瞬间 发送,其他时间不发送,把冲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每条轨迹的第一个坐标点 和接触信号绑定后,接下来产生的新的坐标点需要根据与前面坐标点的关系进 行分类,就可以实现轨迹的区分。 新坐标点分类的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最邻近 距离法 , 从 SMART Board 得到一个坐标点后比较与当前正在编辑的轨迹的距离, 离哪条轨迹近就把该坐标点归类到那条轨迹。 至此就可以完成在 SMART Board 基础上的轨迹区分。 模拟实现 SMART Board 的双笔定位 SMART Board 采用摄像头定位技术能够实现两支笔的同时定位,但是当三 第 3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支或三支以上笔同时书写时,系统就不能正 确 提供各笔的坐标。 由 于 SMART board 的图像处理 、 物体定位功能完全由硬件完成 , 提供给上层应用程 序的只是 定位以后的坐标,要从软件编程上改进来支持更多的笔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 要改进 SMART Board 以支持更多的交互笔同时书写,就需要从底层原理着手, 在图像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为此首先要能够模拟实现 SMART Board 的功能。 另外双摄像头定位技术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能够实现,就 可以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场合,如室内物体定位等。 要摸拟实现 SMART Board 双笔定位的基础服务 , 首先要实现一支笔的定位。 一支笔定位过程中要解决图像处理 、 触摸屏物理坐标和显示器逻辑坐标的 转换、 摄像机标定等问题。 这部分不是本文的工作,而是由另一名合作者完成。 本文的工作建立在一支笔已经能够实现定位的基础上 , 通过一定的算法改进 实现双笔定位。 由于两支笔同时书写时,从摄像头的图像中看起来两支笔是完 全一样的,如果没有任何先验知识就无法区分,要实现两支笔的同时定位就需 要如下的前提条件: (1)最多允许两支笔同时书写。 (2)书写中两支交互笔不能够 距离不能太近。 (3)一支笔到两支笔的转变的瞬间,两支笔和任意一个摄像头都 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4)双笔同时书写时,落笔不能完全同时,先后要大于一定 的 时间间隔。 这个时间间隔由摄像头的刷新频率确定,就是摄像头取两帧图像 的时间间隔。 本文实验中采用的摄像头的刷新频率为 30Hz,也就是书写时两支 笔不能在 1/30 秒内先后落笔 , 如果摄像头的刷新频率提高 , 时间间隔就会变短, 用户就不会感到书写使用有所限制。 落笔上的先后顺序,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先 验知识。 每次双笔交互的过程都是从一支笔书写到两支笔书写的过程,这就是 一个先验知识。 一支笔书写时,系统可以给出定位坐标,当由一支笔变成两支 笔同时书写时,系统可以根据前面的轨迹先判断出前一支笔的坐标,然后图像 中剩下的 就是新加入的交互笔的坐标,这样就可以同时得到两支笔的坐标,接 着就可以根据两支笔的前一次坐标判断下一次坐标位置 , 并从图像中检测出来。 从前一次坐标判断下一次坐标位置 , 需要使用一定的预测方法 , 本文采用的 是卡尔曼滤波的预测算法。 为每条轨迹建立一个卡尔曼滤波器,每次轨迹添加 当前坐标点后,滤波器就预测下一点在图像中可能出现的区域,当新的图像到 第 4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达时就在这个区域内查找物体,如果找到物体,就可以得到新的坐标点,如果 没有找到物体就认为这支交互笔完成一次书写过程离开了书 写板面。 当然由于交互笔没有在图像上提供可以识别的标志 , 要做到不出任何错误同 时定位两支笔坐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采用什么算法都无法避免出错。 如极 限情况,两支交互笔距离足够近,在摄像头上成的像互相之间有交叉的话,系 统就不可能区分出两支笔。 另外两支笔同时书写时,遮挡问题也会影响定位的 准确性,两支笔和摄像头三者呈一条线的时候,定位也会出问题。 因而我们要 做的是寻找好的算法尽量减少错误的产生。 论文的组织 在本文的引言中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 , 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 究方法。 在以后的各 章中,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触摸技术、 SMART Board 设 备和 DViT 技术;接着介绍在 SMART Board 基础上实现双笔轨迹的区分及模拟 实现 SMART Board 的双笔定位基础服务 ; 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具体的章节 安排如下: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触摸技术的原理和存在的缺陷 , 接着介绍本文实验 的平台 — — SMART Board,并详细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软件接口,然后具体 介绍 SMART Board 所采用的 DViT 技术的基本原理,最后介绍一种目前已经实 现双笔轨迹区分的触摸 系统 —— DiamondTouch。 第三章和后面的第四章包括了本文主要实现的工作。 其中第三章主要介绍基 于 SMART Board 的双笔轨迹区分 , 讲述了基本的实现原理 , 从供电模块 、 无线 传输模块、发送控制模块、单片机固件编程 、 USB 信号接收模块等五个部分详 细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最后介绍软件设计。 第四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两个摄像头模拟实现 SMART Board 的双笔定位功 能,首先详细介绍双摄像头物体定位的原理,其中包括图像处理、物体检测和 一系列的坐标变换。 接着介绍双笔定位中需要使用的卡尔曼滤 波器的基本原理, 然后根据滤波基本原理建立实际使用的模型,最后介绍用这个模型实现双笔定 第 5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位的过程。 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展望 , 其中着重分析了现有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缺 陷,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案或是改进方向。 第 6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第二章 相关研究 普通触摸屏技术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的与日俱增 , 人们越来越多地 接触到触摸屏 , 因为触摸 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而且实用的输 入设备,触摸屏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 利用这种技术,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轻地指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 实现对主机操作,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极大方便了那些不懂电脑操 作的用户。 这种人机交互方式,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 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触摸屏的基本原理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 , 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 工作时 , 人们必须首 先用手指或其 它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 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 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 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收 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 摸信息 , 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 , 再送给 CPU, 它同时能接收 CPU 发来的命令 并加以执行。 触摸屏有三个基本特征: 1.透明。 它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 透明至少应该包括四个特性 : 透明度、 色彩失真度 、 反光性和清晰度。 触摸屏通常安装在计 算机的显示表面上 , 或 是直接作为投影设备 , 这样会降低显示图像的质量。 触摸屏的透明性能的提 高是触摸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 2.绝对坐标系统。 第 7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触摸屏是绝对坐标系统,触摸的位置与实际的定位应该相同,与鼠标这 类相对定位系统有本质的区别 , 一次到位的绝对坐标系统更加简便直观。 绝 对坐标系统的特点是每一次定位坐标与上一次定位坐标没有关系 , 触摸屏在 物理上是一套独立的坐标定位系统 , 每次触摸的数据通过校准转为屏幕上的 坐标 , 这样就要求触摸屏这套坐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 同一点的 输出数据应 该是稳定的 , 如果不稳定 , 那么这触摸屏就不能保证绝对坐标定位。 大多数 的触摸技术都不能保证同一点触摸每一次采样数据相同 , 这种漂移是普遍存 在的,不断减小漂移是触摸技术努力的方向。 3.检测触摸并定位。 各种触摸技术都是依靠各自的传感器来工作的 , 甚至有的触摸屏本身就 是一套传感器。 不同的定位原理和各自所用的传感器决定了触摸屏的反应速 度 、 可靠性 、 稳定性和寿命。 触摸屏的传感方式还决定了该触摸屏能否解决 多点触摸的问题,而多点触摸在日常应用中非常常见。 常见的触摸屏技术 常见的触摸技术可 以分成两大类 : 被动型和主动型。 被动的触摸系统不需要 特殊的触点去激活触摸表面,用户完全可以用手指或其他物体完成交互工作。 而主动的触摸系统则需要特殊的装置去接触触摸表面,最常用的交互装置是特 制的电源供电的交互笔。 被动型触摸系统 由于被动式系统不需要特殊的触点装置 , 因此这类系统的定位完全依靠板面 上的传感器实现功能。 常见的被动系统有: 1. 模拟电阻式触摸屏( Analog Resistive AR) 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相匹配的多层复合薄膜 , 由 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 作为基层 , 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 , 上面再盖有一 第 8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层外表面硬化处理 、 光滑防刮的塑料层 , 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透明导电层, 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 小 (小于千分之一英寸 )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 开绝缘。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 , 平常相互绝缘的两层导电层就在触摸点位置有了一 个接触 , 触点位置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压分布 , 通过检测电压分布的情况 就可以得到触点的坐标。 电阻式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技术 , 材料的改变带 来的最明显的改变是透明性的改变 , 但是总体上来说 , 电阻式触摸屏由于 使 用了多层材料,光线反射损失很大,透明性能差。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不怕灰尘和水汽,它 可以用任何物体来触摸 ,可以用来书写绘画,比较适合工业控制领域及办公 室内有限人的使用。 2.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表面声波是一种沿介质表面传播的超声波。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由玻璃平 板、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器组成,其中的玻璃平板只是一块纯粹的强化玻璃, 不需要任何贴膜和覆盖层,因此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能。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 触点上的声波吸收或阻断 , 超声波 接收器通过检测声波的强度和位置 , 确定 坐标位置。 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对原显示器的清晰度影响比较小,分辨率很高,而且 经久耐用。 但是其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容易受到灰尘、水滴的影响。 3. 电容式触摸屏( Capacitive) 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 , 再在 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 , 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 电容 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个角上安装电 极 ,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 场。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以一 个耦合电容 , 触点的 电容就会发生变化 , 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 第 9 页 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 化 , 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 由于电容随温度 、 湿度 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 , 所以稳定性较差 , 往往会产生漂移现象 , 而且要 求触摸的设备必须是导体。 4. 红外线式触摸屏(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红外触摸屏以光束阻断技术为基本原理 , 不需要在原来的显示器表面覆 盖任何材料 , 而是在显示屏幕的四周安放一个框架。 框架上面的两个对边上, 一边安装发光二极管( LED) ,另一边安 装红外线探测器,这样就在显示屏 幕的表面形成了一个由红外线组成的栅格。 当有任何物体进入这个栅格的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