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机采井工艺优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统计的 492 口抽油机井,开井 436 口。 调查分泵径的产液量、泵效、泵深、动液面、沉没度情况见表 22和表 23。 表 22 稀油井分泵径生 产情况汇总表 泵 径 (mm) 泵 深 (m) 产 液 (t/d) 泵 效 (%) 动 液 面 (m) 沉没度 (m)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平均 32 ~ 3464 ~ ~ 1071~ 3868 2639 38 ~ 2989 ~ 13~ 0~ 3000 2193 44 ~ 2334 ~ ~ 241 0~ 2768 1081 56 ~ 1585 ~ 102 ~ 0~ 1903 57 ~ 1392 22~ ~ 0~ 1642 573 平均 2353 1470 从表 22 可以得出,稀油抽油机井平均产液量 t/d,平均 泵深 ,平均泵效 是 %。 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 表 23 稠油井分泵径生产情况汇总表 泵径 (mm) 泵 深 (m) 产 液 (t/d) 泵 效 (%) 动 液 面 (m) 沉 没 度 (m)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平均 56/38 ~ 2920 ~ ~ 0~ 2694 70/44 ~ 2824 ~ ~ 0~ 2056 平均 从表 23 可以得出,稠油抽油机井平均产液量 ,平均泵深 ,平均泵效 %。 稠油与稀油井对比 ,平均泵深 +,平均产液 ,平均泵效 +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稠油井掺稀量计算在产液量内,因而泵效较高。 ( 2)电机应用现状 塔河油田应用的主要电机有两类:一类是 Y 系列电机,约占抽油机井总数的 40%以下;第二类是高转差电机, 约占 50%以上,其余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应用数量为 3口。 从电机应用情况,高转差电机占主导地位。 从电机应用情况,节能电机占主导地位;从测试情况,部分井仍存在电机偏大的问题。 造成的原因是目前在用抽油机的启动性能较好,因而所需的启动功率与正常有功功率的比较低,因而有一定的调整余地。 潜油电泵井现状 统计塔河油田 101 口潜油电泵井,其中排量主要有 40 m3/d、 50m3/d、 80 m3/d、 100 m3/d、 120 m3/d、 150 m3/d、 200 m3/d、 300 m3/d、 400 m3/d 等 9种。 见表 24。 统计的开井 95 口。 调查其不同泵型的产液量、泵效、泵深情况见表 25 和表 26。 表 24 塔河油田潜油电泵井分排量井数统计汇总表 泵排量 ( m3/d) 40 50 80 100 120 150 200 300 400 合计 井数 (口) 1 16 21 22 12 25 2 1 1 101 塔河油田机采井工艺优化 8 表 25 塔河油田潜油电泵井稀油井分排量生产情况统计汇总表 排量 m3/d 开井数 目 (口 ) 调查 井数 (口 ) 泵 深 (m) 产 液 (t/d) 泵 效 (%)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40 1 1 50 16 16 ~ 3500 ~ ~ 80 9 9 1798~ ~ ~ 100 2 2 ~ 2795 ~ 56~ 120 1 1 150 4 4 ~ 3527 26~ ~ 15505 300 1 1 400 1 1 35 35 从表 25 可以得出,稀油潜油电泵井平均产液量 ,平均泵 深 ,平均泵效 %。 表 26 塔河油田潜油电泵井稠油井分排量生产情况统计汇总表 排量 m3/d 开井 数 目 (口 ) 调查井数 (口 ) 泵 深 (m) 产 液 (t/d) 泵 效 (%)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50 4 4 2501~ 36~ ~ 80 11 11 2442~ ~ 110 ~ 100 17 17 ~ 3506 ~ 168 ~ 120 11 11 ~ 3527 54~ ~ 150 20 20 2800~ 38~ ~ 200 2 2 2499~ 104~ ~ 65 65 从表 26 可以得出,稠油潜油电泵井平均产液量 ,平均泵深 ,平均泵效 %。 稠油与稀油井对比 ,平均泵深 + m,平均产液 t/d,平均泵效 +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稠油井掺稀量计算在产液量内,因而泵效较高。 塔河油田机采井 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通过对塔河油田机采井现状调查,结合塔河油田油藏特征,最终认为,塔河油田机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9 械采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 1) 泵深大、动液面高、泵效高,反映出塔河油田抽油机井纯抽泵效 低的问题。 由于塔河油田抽油机井的平均下泵深度达到 2500 米,因而在上冲程完成加载过程期间,会产生较大的抽油杆的弹性伸长,伸长量在 米~ 米之间 ,预计在抽油机的地面冲程 30%~ 55%,因而其泵效如高出这个界限则是不正常的;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抽油机井泵效高的井,其动液面深度较小,因而可以认为,大多数井的工况为抽带喷。 ( 2) 稠油区块由于流体性质限制,会导致抽油机井能耗水平较高。 对于稠油区块,由于流体粘度较高,采用掺稀生产,平均粘度虽有所下降,但随流体在井筒内向上运动,温度下降,到达井筒中上部时的粘度 仍会较高,由于粘度造成的摩擦负荷不仅不可忽视,高者会达到 104N 以上的水平,势必造成与稀油区块相比,在相同产液量条件下,能耗水平较高。 ( 3) 由于井深较大,抽油杆的弹性损失也较大,对深抽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在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抽油杆作为抽油机举升的主要动力传动部件,弹性损失的存在的必然的,而且弹性损失将随着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因而,常规的抽油机 +深井泵举升工艺,有着下泵深度的限制。 另外,新的深井泵深抽举升工艺的研究,目前仍在理论研究与现场试验阶段,暂时还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4) 部分抽 油机井 功率利用率低。 通过测试发现,多数抽油机井电机的有功功率利用比较合理,但仍有一部分井的功率利用率在 20%以下,对于这部分井的电机仍有下调装机功率的余地。 塔河油田机采井工艺优化 10 第 3 章 系统效率测试及效果对比评价 系统效率监测选井 (1) 测试目的 针对塔河油田部分低泵效机采井开展系统效率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机采工艺优化方案,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2) 选井原则 ① 选井 覆盖 不同机采方式、不同产能、不同泵挂 等状况; ② 选取能够连续正常生产 30天以上的机采井 , 不选连抽 带喷的机采井; ③ 优先选取 2020年应用新工艺机采井,包括侧流泵、自动补偿泵、侧流减载泵、16型抽油机、永磁无刷电机等。 (3) 详细选井情况 根据上述选井原则,选出 37 口 抽油机 井 、 8 口电泵井, 具体见下表 3 32。 表 31 按不同机采方式不同产能选井列表 生产方式 日产液 t/d 井数 抽油机井 010 3 1030 19 3060 13 ≥ 60 2 小计 37 电潜泵井 050 1 50100 5 ≥ 100 2 小计 8 合计 45 表 32 按不同机采 方式不同泵挂井列表 生产方式 泵挂 m 井数 抽油机井 < 2020 15 20203000 14 30004000 6 ≥ 4000 2 小计 37 电潜泵井 < 2020 4 ≥ 2020 4 小计 8 合计 45 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1 机采系统主要测试内容 与计算方法 有杆抽油系统 包括: 原动机 (电机 )、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井下管柱和井口装置等 [27]。 通过抽油机电动机、曲柄一连杆一游梁机构、抽油杆柱,将地面电能转化为举升地层流体的能量,因此,整个有杆抽油系统工作时是一能量不断传递和转 化的过程。 在能量每一次传递时都会损失一定的能量。 系统效率是表征有杆抽油系统能量转换与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28]。 为了准确的获得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数据,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仪器,在现场对电机、减速器的转速及功率进行实测,并结合光杆示功图、动液面以及油压、套压、产液量和含水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目前 , 机采井系统效率测试主要分为电参数测试及示功图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进行[29]。 其目的主要是测试输入功率,计算地面效率、井下效率及系统效率。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 , 可将抽油机 — 深井泵装置的总效率 η 分解为地面部分效率 η 5( 从电动 机到悬绳器 ) 及井下部分效率 η 4( 从悬绳 器经深井泵返回到井口 ) [30], 并进一步分解为电动机效率 η 1, 皮带一减速箱效率 η 2( 因减速箱输入轴空间位置所限 , 皮带与减速箱较难再分解 ), 四连杆机构效率 η 3和井下部分效率 η 4。 η 4还可以再分解,但暂时没做这一 工作,从而得到: 432145   (1)抽油机井效率计算方法 ① 有效功率 864002 gHQP   ( 31) 式中: 2P — 有效功率, kW; Q — 油井产液量, m3/d; H — 有效扬程, m;  — 油井液体密度, t/m3; g — 重力加速度, g =。 ② 有效扬程        00 1000   dxtd HHgPPHH ( 32) 式中: H — 有效扬程, m; dH — 实测油井动液面深度, m; xH — 油井泵吸入口深度, m; 0P — 井口油压, MPa; 塔河油田机采井工艺优化 12 tP — 井口套压, MPa; 0 — 原油密度, t/m3。 ③光杆功率 6 0 0 0 03 sdd nfSAP  ( 33) 式中: 3P — 抽油机井光杆功率, kW; A — 示功图的面积, mm2; dS — 示功图减程比, m/mm; df — 示功图力比, N/mm; sn — 光杆实测平均冲次, min1。 ④抽油机的地面效率 %10021  PPs ( 34) 式中: s — 抽油机系统地面效率 , %; 1P — 抽油机井的输入功率, kW; 3P —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 kW。 ⑤ 抽油机的井下效率 %10032  PPw (35) 式中: w — 抽油机系统井下效率 , %; 2P — 抽油机井的输入功率, kW; 3P —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 kW。 ⑥ 单井的系统效率 %10012  PP ( 36) 式中:  — 单井系统效率, %; 1P — 抽油机井的输入功率, kW; 2P — 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 kW。 ⑦平均系 统效率 机械 采油井的平均系统效率计算,采用输入功率加权平均法计算,即: 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3 %1001111niiniiiaPP  ( 37) 式中: a — 抽油机井的平均系统效率, %; iP1 — 抽油机井系统单井输入功率, kW; i — 抽油机井单井系统效率, %; n — 抽油机井测试井数。 ⑧百米吨液耗电 HQ PW  12400 ( 38) 式中: 1P — 抽油机井的输入功率, kW。 W — 抽油机单井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 kW h/(102m t); Q — 油井产液量, t/d; H — 有效扬程, m。 ⑨排量系数 额定实际泵  ( 39) 式中: 泵 — 排量系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