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研究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班级活动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班级活动类型的探索、班级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班级活动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的初探等。 本文主要介绍“张亮亮,崔香芬在经济学报上发表的关于高校班级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一文的研究结论。 其研究结论如下。 [3] 班级活动发起方式研究 班级 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怎么发起活动,如何更好地引导、鼓励和支持班级积极发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研究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提增”活动的题中之义。 班级活动发起方式研究结果如表 和表 所示。 表 班级活动发起方式的现状 服从学校要求 班级自主策划并得到学校支持 班级完全自主自发 比率 % % % 表 理想的班级活动发起方式 服从学校的要求 班级自主策划并得到学校支持 班级完全自主自发 比率 % % % 可以看出 ,总体而 言,当前高校班级活动发起方式基本上是以班级自主策划并获得学院支持以及班级完全自主而发起的。 这一现状与学生希望的班级活动发起方式基本吻合。 但同时也应看到 ,学生明显希望在班级活动发起方式上,希望学校对班级活动进行引导和支持,给予班级更多自主权。 班级活动内容研究 班级活动内容直接关系到其对班级成员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因此,班级活动内容也是考察班级活动开展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班级活动内容研究结果如表 和表 所示。 表 班级活动内容的现状 主题班 会活动 休闲娱乐活动 专业实践活动 科技训练活动 其他 比率 % % % % % 表 理想的班级活动内容 主题班会活动 休闲娱乐活动 专业实践活动 科技训练活动 其他 比率 % % % % % 可以看出 ,学生明显希望能够更多地开展专业实践和科技训练活动。 这为今后班级活 决策分析与管理 (论文) 第 5 页 动内容指明了方向。 再次,高校主题班会活动出现式微趋向。 高校主题班会作为高校班级活动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高校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较多,学生们则明显希望减少主题班会活动。 因此,如何完善高校主题班会活动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学生对班级活动的评价研究 学生对班级活动的评价,既是对班级活动主观态度的表达,也将影响到班级成员再次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因此,学生对班级活动的评价是考察班级活动开展状况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表 班级活动效果的评价 增进班级同学相互了解 增强班级凝聚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升专业兴趣和素养 比率 % % % % 表 班级活动必要性评价 有必要 没有必要 无所谓 比率 % % 10. 6% 以往研究的不足 以往的大学生班级活动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班级活动的内容、意义、框架、原则、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学术和现实实践意义都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是却没有对影响班级活动的效果因素进行细化研究,造成了“都知道班级活动重要,却不知道怎么做才会使班级活动效果好 ”,使大学生班级不知道影响班级活动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不能明确的评价班级活动效果的好坏。 3 研究方法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的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 奥斯本于 1938 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 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法。 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 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 决策分析与管理 (论文) 第 6 页 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发行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方法。 问卷调查法 亦称 书面调查法 ,或称 填表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 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 (表 ),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一般有三种形式: (1)报刊问卷。 在报纸或刊物上公布调查表、号召读者做出书面问答,并指定地址寄回答案; (2)邮寄问卷。 把已印好的调查表寄给一定类型的对象.并请他们填写答案后指示寄回调查表; (3)发送问卷,由研究 人员把调查表发给集中在一处的一群调查对象。 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后直接收回。 本文中选择的是“发送问卷”。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 Satty 本世纪 70 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 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 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 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属性评估方法。 当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要考虑很多决策元素,包括目标、方案、决策者等,且决策元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时,层次分析法的目的在于利用一个层级的结构将复杂问题系统化,将决策元素划分为不同维度,并由不同维度将问题加以层级分解和架构,将大型复杂的决策问题解构成多个小的子问题,然后根据AHP 的步骤分别进行比较评估后在整合, 如此可使复杂的决策问题变成比较容易的决策问题。 4 评价体系的构建 “影响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因素”量表的确定 第一份调查问卷,目的在于初步确定影响班级活动效果的因素,因此问卷在设计简单明了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罗列出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有班级凝聚力、活动的主题意义、 决策分析与管理 (论文) 第 7 页 组织人员影响力、准备程度、个人兴趣、花费、地点环境、时间这八项因素。 第二份调查问卷,对各个因素进一步细分,设计出选择题部分的 7 个选择题,并且由此可以得到4 个待选活动方案;同时问卷二设计了对 8 个因素进行排序的表格,构成了因素排序部分,这部分的设 计是为了确定这 8 个因素对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确定它们的权重。 样本的选择、描述 本次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评价研究采取的是发送问卷的形式,对象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但在第一份开放式的问卷调查中也向大三学生发放了 9 份问卷,因为他们已经参加了多次班级活动,对影响活动的因素更为了解。 第二份问卷分为了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和影响因素排序部分,发放对象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问卷发放回收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样本选择的具体情况表 项目 发放对象 发放份数 回收分数 回收率 有效问卷 有效 率 发放时间 回收时间 问卷 问卷一 大三 1班 9 8 % 30 % 3月 17日 15点 50分 3月 17日 16点 50分 大二 1班 22 22 问卷二选择题部分 大二 1班 31 31 100% 29 % 3月 31日 15点 50分 3月 31日 16点 50分 大一 1班 30 30 100% 29 % 3月 31日 14点 50分 3月 31日 15点 50分 问卷二因素排序部分 大二 1班 31 31 100% 30 % 3月 31日 15点 50分 3月 31日 16点 50分 大一 2班 30 30 100% 30 100% 3月 31日 14点 50分 3月 31日 15点 50分 研究方法的应用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 首先,在确定课题时,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多个课题,最后经过研究讨论决定选择“影响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因素的研究”这个课题。 其次,经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一共统计了 18 个因素,经过讨论后,最后选取了 8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确定了第二份问卷的选择问题。 决策分析与管理 (论文) 第 8 页 最后,本次研究对第二份问卷进行了 统计,根据大家选择的结果,确定了 4 个活动方案。 同时,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对 8 个因素进行分类时,在研究中采用“头脑风暴法”,最后确定去掉“准备程度”这个因素,把其他 7 个因素分成主观,客观两类因素,建立了“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评价体系”。 问卷调查法的应用 第一份调查问卷: 一开始本文并不能确定影响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的因素,于是采取了“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方式。 第一份调查问卷如下: 大学生班级活动效果评价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打扰一下,麻烦帮忙做以下的问卷问题: 请列出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