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r带钢轧制工艺分析及制定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kW 7800 转速 r/min 190/510 表 卷取机的主要参数 项目名称 参数值 卷取机型式 全液压固定式三助卷辊 最大卷取速度 /mmin1 1300 卷筒型式带 带楔形 的扇形块,无级涨缩 卷筒冷却方式 外部水冷式 卷筒电机功率 /kW 2AC500 转速/ rmin1 320/960 卷筒直径 υ/mm 762 3 典型产品轧制工艺制定 生产工艺流程图: 7 坯料规格尺寸的选定 表 鞍钢 1780生产线板坯规格 项目 板坯厚度 mm 板坯长度m 成品宽度mm 成品厚度mm 最大单重ton 年设计产量wanton 1780 230 8001630 30 350 表 项目 厚度 mm 宽度 mm 钢种 坯料尺寸 170 1620 20Cr 成品尺寸 1620 20Cr 轧制工艺制定 加热制度 加热:加热制度取决于热轧所要求的开轧温度。 一般加热温度为 1250~1280℃,开轧温度为 1180~1220℃ 带坯在轧制过程中,边部由于散热较快,其温降大于中部温降,温差大约为 100℃。 边部温差大,在带钢横截面上晶粒组织不均匀,性能差异大,同时,还将造成轧制中边部裂纹和对轧辊严重的不均匀磨损。 因此,在 精轧机组前对带坯边部进行加热,将温度补偿到与中部温度一致。 一般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可使带坯边部温度提高 50℃到 100℃,使带钢横向温度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带钢边部裂纹,以适应轧制薄规格产品和硅钢、不锈钢、高碳钢等特殊品种的钢。 8 粗轧和精轧各自压下制度 粗轧阶段压下量分配原则为: ( 1) 粗轧机组变形量一般要占总变形量的 70~ 85%;( 2)为保证精轧机组的终轧温度,应尽可能提高精轧机组轧出的带坯温度;( 3)一般粗轧机轧出的带坯厚度为 20~ 40mm;( 4)第一道考虑咬入及坯料厚度偏差不能 给以最大压下量,中间各道次应以设备能力所允许的最大压下量轧制,最后道次为了控制出口厚度和带坯的板形 , 应适当减小压下量。 精轧机组充分利用高温的有利条件,把压下量尽量集中在前几道,在后几架轧机上为了保证板形、厚度精度及表面质量,压下量逐渐减小。 第一架可以留有适当余量,即考虑到带坯厚度的可能波动和可能产生咬入困难等,而使压下量略小于设备允许的最大压下量;第 2~ 4 架,为了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尽可能给以大的压下量轧制;以后各架,随着轧件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应逐渐减小压下量:为控制带钢的板形、厚度精 度及性能质量,最后一架的压下量一般在 10~ 15%左右。 表 成品厚度 < HRC( mm) 32 34 36 38 3840 (注: HRC为中间坯(粗轧轧完)厚度 ) 据上表可选定中间坯厚度为: 32mm,则 表 表 制定 精轧轧制速度 1 确定最末架 F7的穿带速度及出口速度 道次 项目 1 2 3 4 5 6 入口厚度H(mm) 出口厚度h(mm) 32 压下量 Δh( mm) 压下率  15% 22% 30% 40% 20% 16% 道次 项目 1 2 3 4 5 6 7 入口厚度H(mm) 出口厚度h( mm) 压下量Δh( mm) 压下率  40% 35% 30% 30% 30% 25% 13% 9 表 速度设定 项目 指标 序序号 1 2 3 4 5 厚度, mm ≤ ≤ ≤ ≤ ≤ 穿带速度, m/s 最大速度, m/s 抛钢速度, m/s 序号 6 7 8 9 10 厚度, mm ≤ ≤ ≤ ≤ ≤ 穿带速度, m/s 最大速度, m/s 抛钢速度, m/s 序号 11 12 13 14 15 厚度, mm ≤ ≤ ≤ ≤ ≤ 穿带速度, m/s 最大速度, m/s 抛钢速度, m/s 序号 16 17 18 19 20 厚度, mm ≤ ≤ ≤ ≤ 穿带速度, m/s 最大速度 , m/s 抛钢速度, m/s 由于本车间的典型产品厚度 h=,所以末架轧机穿带速度为 ,出口速度。 2 精轧机组其它各架轧机速度制度的确定 末架轧机轧制速度确定以后,可由秒流量相等原则,即由下列公式 : v1b1h1=v2b2h2...=vnbnhn 计算出各机架的轧制速度和穿带速度。 由于 b1=b2...=bn, 则 v1h1=v2h2...=vnhn 表 精轧机组各架轧制速度 精轧温度制度 由于带坯出粗轧道次 入口厚度 穿带速度 ( m/s) 最大速度 ( m/s) 抛钢速度 ( m/s) 1 2 3 4 5 6 7 10 后在中间辊道上和进精轧前的除鳞都会有温降,根据现场经验,带坯在精轧除鳞后的头部温度 t 为1050℃;因为在轧机上完成金相组织转变对厚度控制和机械性能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轧制结束温度应该控制在奥氏体区,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起始温度 C 钢约为 875 ℃,设精轧末架的出口温度为880℃,以使晶相转变发生在层流冷却阶段,得到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细化晶粒,提高带钢显微组织性能。 精轧采用温降公式: ti=t0C(h0/hi1) C=(t0tn)hn/(h0hn) (其中: t0 — 开轧温度; tn — 轧后温度; h0 — 轧前厚度; hn — 轧后厚度;) 表 机架 F1 F2 F3 F4 F5 F6 F7 轧制温度( ℃ ) 880 4 轧制力相关 参数计算 精轧各机架轧制力计算 公式是用于热轧时计算平均压力的半经验公式,其公式为 ))(1(  Kmp 其中 m— 外摩擦对 单位压力影响的系数;  — 粘性系数;  — 平均应变速率; 第一项( 1+m)是考虑外摩擦的影响, m 可以用一下公式确定; hHhhRm    第二项中的乘积  是考虑变形速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其中平均变形速度  值用下式计算 hH Rh /2 把 m 和  值带入 p 中,并乘以接触面积的水平投影,则轧制力为: 12HhhBB f R h h RP R h KH h H h          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