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贸易条件 商品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品两类, PA和 PB表示对应的价格。 初始贸易条件为(PA/PB)0时, U0衡量国民福利水平。 当贸易条件改善为(PA/PB)1时,该国会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国民福利水平上升到 U1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贸易条件和国民福利 O 工业品 F E0 初始贸易条件: (PA/PB)0 新贸易条件: (PA/PB)1 E1 F U1 U0 C1 C0 贸易条件变化对国民福利的影响 经济增长使得该国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由于该国是世界农产品大国,其出口量的增加造成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如果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国民福利损失超过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福利收益,那么经济增长的结果是国民福利的下降。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福利恶化型增长 O 工业品 F E0 新贸易条件: (PA/PB)1 初始贸易条件: (PA/PB)0 E1 F U1 U0 C1 C0 G G 福利恶化型增长 劳尔 普莱维什在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了 “ 中心 外围 ” 论,认为发达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它们之间的贸易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其表现之一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 汉斯 辛格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他们的理论和实证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对于 20世纪 60年代和 70年代发展中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关于贸易条件的其他理论 经济发展战略被划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这种战略通过限制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力图用本国生产的制造业产品来替代进口的制造业产品。 进口替代战略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结果是失败的。 出口导向战略是通过向世界市场出口产品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 20世纪 60年代和 70年代,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通过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使工业结构逐步升级,并取得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率。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 阿尔文 扬用增长核算法分解了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经济增长是通过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增长所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所获得的。 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和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增长是东亚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贸易政策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么大了。 对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的作用是否反映了市场开放的作用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是和政府干预密切相关的,因此它们的成功证明的不是贸易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是政府干预型的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关于东亚经济奇迹的争论 第 4节 讨论和总结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动态贸易收益。 国际贸易扩大了技术应用的市场从而增加了技术创新的动力。 同时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国际扩散,加快了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由此促进了它们的收入水平向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趋同。 国际贸易的动态效应和比较优势相关。 对于在高技术产业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贸易开放使其高技术产业得到扩大和发展,有助于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而对于在高技术产业不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贸易开放会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在这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影响这些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理论上讲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可能为负。 虽然对于贸易的增长效应的实证结果有争议,但经济学家今天的共识是,闭关锁国政策是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 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之比,它是影响国民福利的重要变量。 在 20世纪 60年代有一些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理论和实证,它们对发展中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功使出口导向战略在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主流。 对于东亚经济高速增长中国际贸易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第三章 物料需求規劃 獨立性需求與相依性需求的特性 物料需求計畫的概觀 物料需求計畫之輸入與輸出 物料需求計畫的處理邏輯 物料需求計畫之進貨批量問題 物料需求計畫的特殊課題 安全存量與安全前置時間 影響物料需求計畫實施績效之因素 獨立性需求與相依性需求的特性 物料需求計畫的概觀 1/2 物料需求計畫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是用來訂定或處理相依需求存貨 (例如:原物料、零組件 )訂購量與時程之一種安排,特別以電腦資訊系統設計為基礎。 MRP主要將某特定需求量之成品轉換成其零組件的分項物料需求,並用成品及各零組件的生產前置時間資料倒推來決定何時該訂購與訂購多少。 物料需求計畫的概觀 2/2 MRP以計畫時格 (例如日或週 )來分析 , 依最。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节 讨论和总结 现实经济中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讨论常常会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宏观层面。 国际经济联系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上而且体现在国际金融资本流动上。 贸易收支不平衡不是一个进出口的简单结果,它是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和国际经济相互依赖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对贸易收支不平衡不仅仅需要贸易政策的调整,而且需要多种政策的配合。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第 14章
以上三种总称: Wharf 3《 国际贸易条件解释通则 》 ( INCOTERMS》 国际商会 《 国际贸易条件解释通则 》 ,1936年出台,而后分别在 1953年、 1967年、 1976年、 1980年、 1990年、 2020年共修改过六次。 现在使用的是 《 2020通则 》。 2020年 1月 1日开始使用 《 2020通则 》 、《 2020通则 》 是在 《 90通则 》
注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礼仪风格会有差异,这些必然会反映到谈判风格上来。 同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也会有差异。 返回 第三单元 交易洽商的主要内容 一、品质条件 品质( Quality)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外观形态的综合,是商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用户需要的各种特征。 (一 ) 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实物:样品( Sample)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它为政治外交政策服务的。 具体来说,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1 应考虑的因素 : 本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实力及其比较优势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理论引进了新的生产要素,即在劳动力身上的投资,实际是对传统赫 — 俄理论作了重要修正。 (二)研究与开发理论 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 (Gruber)、麦赫塔 (Mehta)和弗农 (Vernon) 主要内容: 强调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它对于实现商品生产的比较利益有着重要作用。 对研究与开发理论的评价 研究与开发理论虽然有悖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
商品市场如被当地大的贸易商所控制,通过并充分发挥中介人的作用,可缓解这种垄断局面,有利于商品的销售。 出口商可以充分利用中介人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如工厂、仓库等,有利于节约成本,还可以有效实施商品的售后服务。 (二 )代理的分类 一般代理 独家代理 总代理 (三 )代理合同的主要内容 委托人的主要义务 代理人的主要义务 三、寄售 (一 ) 含义 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