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收入的影响在无资本流动和资本有限流动两种情况下较有效,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政策完全失效。 六、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出口需求冲击 假设一国出口需求突然减少,如果该国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那么将会产生严重的收入下降。 因为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下降必然带来贸易收支的恶化,因而在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面临贬值的压力。 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该国必须紧缩经济。 同时由于出口需求下降使国民收入的水平下降,这种因出口突然减少带来的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和政府的紧缩政策带来的对经济的抑制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通过收入的乘数效应,国民收入会成倍数的减少。 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出口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相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出口需求减少会引起贸易收支的恶化,进而引起货币贬值。 而货币贬值将有助于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并抑制资本的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出口需求下降对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可见,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缓解出口需求的冲击。 进口供给冲击 对于一个对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国家而言,一种或几种进口商品供给的大幅度减少,也会对经济造成冲击。 在 1973年- 1974年和 1979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由于石油是一种关键的进口品,且对其需求是无弹性的,所以导致国民购买力下降,或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同时在进口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上升,进口总额增加了,使贸易收支恶化、国际收支恶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维持汇率,这些国家必须紧缩经济。 此外,国际收支逆差减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导致经济紧缩。 无论是石油供给的直接冲击,还是面对石油冲击,政府采取的紧缩政策都会使经济紧缩,且在乘数作用下,该国经济会加倍紧缩,其结果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反,如果该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石油危机带来的国际收支逆差只能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 而货币贬值增强了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对经济的冲击,至少不致造成该国被迫调整经济。 可见,在进口需求冲击下,一国采取浮动汇率比采取固定汇率要好。 国际资本流动冲击 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也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冲击。 因为当资本流入一国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突然增加,因而利息率下降,国内的需求增加,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 相反,如果资本大量流出,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就会突然减少,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对消费品需求和私人投资品的需求,因而可能引起经济的衰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外流,会引起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恶化,为维持汇率,国内必须紧缩经济以缓解逆差,结果本国的需求水平下降,经济将进入衰退期。 如果是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当资本外流时可能引起人们对该货币贬值的预期,因而进一步强化对外币的需求。 货币当局要维持汇率,就需要动用本国的外汇储备。 如果这种储备量足以维持本国的现行汇率还好,如果本国的外汇储备有限,以致难以维持现行汇率的稳定,则资本的外流可能引发金融投机,在该国储备用尽之时,被迫放弃维持现行汇率,从而完全丧失维持汇率的能力,只得听凭本国货币浮动。 这种金融危机还可能影响经济中正常的信用关系,从而进一步引起信用关系倒塌,它带来整个经济运行的混乱,发生经济危机。 从外汇投机的角度看,一些投机商可能正是看中该国难以维持现行汇率才开展投机的,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对那些难以维持本国现行汇率的国家而言,其冲击度是最大的。 相反,浮动汇率制度对资本流动的冲击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因为资本外流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此时该国货币贬值将使兑换外币的成本加大,起到抑制资本外流的作用,同时货币贬值还可以鼓励商品的出口,抑制商品的进口,缓解由资本外流对该国经济正常运行的冲击。 另一方面,资本内流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从而可能给该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升值会起到抑制资本内流的作用,同时货币升值将抑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收支将趋向逆差,从而缓解货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内部冲击 与外部冲击相对应,一国经济的稳定也会受到内部冲击的干扰。 所谓内部冲击是指,由国内需求的异常变动引起的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国内的需求主要是指居民的支出需求和对货币余额的需求。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冲击对经济的冲击度也取决于一国所实行的汇率制度。 当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时,如果本国居民对商品的需求突然减少,那么国民收入水平就要下降,失业就可能增加。 在总需求减少的同时,对进口品的需求也会减少,这引起贸易收支改善,从而使外汇的需求会减少,供给则相对增加,本币面临升值压力。 为维持汇率,政府就会通过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进而刺激对进口品的需求,其结果对因需求突然下降可能引起的经济衰退起到了抑制作用,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 如果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需求的突然增加和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将引起经济走向扩张,物价会上升,导致通货膨胀。 同时,经济的扩张也会增加进口需求,从而使贸易收支,进而是国际收支恶化,此时本国货币贬值。 本国货币贬值后会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出口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上升,进口会进一步增加。 如果出口的增加少于进口需求的增加,货币会进一步贬值。 可见,如果冲击来自内部,浮动汇率不但不能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反而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对于国内支出变动所造成的冲击力,固定汇率更加有效。 这种金融危机还可能影响经济中正常的信用关系,从而进一步引起信用关系倒塌,它带来整个经济运行的混乱,发生经济危机。 从外汇投机的角度看,一些投机商可能正是看中该国难以维持现行汇率才开展投机的,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对那些难以维持本国现行汇率的国家而言,其冲击度是最大的。 相反,浮动汇率制度对资本流动的冲击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因为资本外流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此时该国货币贬值将使兑换外币的成本加大,起到抑制资本外流的作用,同时货币贬值还可以鼓励商品的出口,抑制商品的进口,缓解由资本外流对该国经济正常运行的冲击。 另一方面,资本内流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从而可能给该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升值会起到抑制资本内流的作用,同时货币升值将抑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收支将趋向逆差,从而缓解货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总之,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经济。 随着一国经济对外依赖性的加强,来自外部的冲击可能会逐步增大,该国经济受外部影响的几率加大,所以一国的汇率制度。国际经济学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管理手段,汇率制度为固定钉住制,长期高估 • 19801990S早期,强制性外汇计划,对外汇实行留层制度,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有周期性的贬值 197985:官方汇率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 198593: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 • 1994,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接下来 3年明显的升值; • 东亚金融危机,人民币钉住美元
进行认真审核,确认其与贸易合同中的约定和 《 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 UCP600》 一致,并且符合我国的有关政策规定后,就应当及时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取得海运提单、保险单等单据,并按照信用证的规定制作全套单据或证书,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向议付行、通知行或开证行指定的付款行交单。 五、议付行审单并向开证行寄单索偿 指定银行收到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后,应严格审核单据,但只要单据在表面上符合“单单相符
给自己带来损失。 6 2020/10/4 三、信用证的通知 1. 开证行选择通知行 2. 通知行核对信用证的真实性 3. 信用证转通知行承担的和通知行一样的义务和责任 4. 通知行对来证进行记录 5. 通知行通知信用证 6. 信用证开证行必须保证使用同样的路径发出信用证和随后的修改 7. 通知行义务并不是强加的义务 8. 通知行不能确定信用证真伪时也应及时通知相关方 7 2020/10/4
国产品在 A国的销售价格现为 PB, 低于 PC+t, 所以 B国取代 C国,成为 A国的供给者。 由于价格的下降, A国生产缩减至 OQ3, Q3Q1是 A国生产被 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此为生产效应。 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引起 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 OQ2升至 OQ4, 消费的净增部分 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 A国的进口由原来的 Q1Q2扩大到 Q3Q4,
0, 115 0, 0 五、其他保护贸易理论 改善国际收支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 增加政府收入论 夕阳产业保护论 保护公平贸易论 社会公平论 国家安全论 民族自尊论 第二节 贸易政策措施 一、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关税的经济效应是指一国征收关税对其国内价格 、 生产 、 消费 、 税收 、福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局部均衡分析 ) O Q P Q1 Q2 Q3 Q4 PW Pt D S c a b d
在法兰克福用 380万马克买 100万英镑;在伦敦卖出 100万英镑,得 200万美元;在纽约卖出 200万美元,得386万马克,获利 6万马克。 远期外汇业务 ( 1)套期保值 通过卖出或买入等值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 2)投机 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有意保持某种外汇的多头或空头,希望从汇率变动中赚取利润的行为。 第二节 汇率 汇率 ( Exchang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