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17 ①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路网及交通设施建设。 “十二五 ”期间城区公交系统将有较大提升,公交线网新增里程达到 130 公里,万人拥有公交车达 标台, “十二五 ”期间新建城市道路 157 公里,改建道路 33公里,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 ,建立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指 挥调度中心,完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公共停车泊位占机动车保有量的 15%,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与路内公共停车泊位的分配比例为 3∶ 1。 ② 加强园林绿地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国家 “园林城市 ”。 到 20xx年,主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力争分别达%、 45%和 ,建成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的园林城市。 ③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逐步达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到 20xx年,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 100%,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冲洗率、清扫率分 别达 100%,完成对原有各类垃圾楼(站)的改造,新建、改建的垃圾转运站全部采用压缩式。 完成对原有旱厕和三类公厕的改造,主次干道、繁华区域等地新建公厕(移动公厕除外)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④ 完善供水管网系统,提高联网供水可靠程度。 加强漏损管网改造,管网漏失率控制在 12%以内。 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供水水质。 强化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到 20xx年,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 100%,再生水利用达 3万立方米 /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90%。 ⑤ 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完善的城市排 水体系。 坚持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污水总处理能力 23 万立方米 /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5%,污水回用率达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18 ⑥ 完善气源接收门站和调压站点建设,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等气源为辅的供气格局,到 20xx 年,天然气年用量达 亿立方米(高峰小时供气量 万 m179。 /h),燃气气化率达 85%,市区管道燃气用户增长到 万户,敷设燃气干线管道 104公里,管道供气气化率达 50%;瓶装用户 ,瓶装供气气化率达 35%。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 ( 1)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咸宁市 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结构多宜。 咸安区 为咸宁市政府所在地,是鄂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十分便利。 在区域地理位置上,正处在中南经济协作区的中段位置,而且还介于华东经济协作区和西南协作区的一个 “ 小窗口 ” ,属武汉大经济圈,更是大武汉的卫星城市,处于 “ 十字交叉,双向对流 ” 的优越地理位置上,既有利于四方物流,信息通达和全方位的商品辐射,也有利于搞好区域综合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咸宁市将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积极抢抓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 ;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湖北、辐射湘赣、面向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高效清洁能源、现代商贸物流和旅游休闲度假等主导产业,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努力将咸宁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和长珠潭城市群联结线上引人注目的节点城市、湖北省名副其实的门户城市、武汉城市圈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和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 ① 人口规模:规划预 测 20xx年咸宁市域总人口为 312万人; 2030年咸宁市域总人口为 343万人。 咸宁市 20xx年人口规模为 50- 67万,2030 年人口规模为 68- 80万,基本达到或接近大城市人口规模。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19 ② 用地规模:规划 2030 年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0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 8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10 平方米,新城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 3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以 115 平方米。 ( 2)综合交通规划 ① 优化城区路网,构建城市骨架道路系统。 完善城乡客运体系,确立公共交通主导地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交交通客运体系。 加强城市枢纽建设,强化主城区交通地位,构建内外分离、设施完善的道路交 通系统。 ② 规划至 2030 年,咸宁城区对外交通以方便城区车辆快速进出为目标,从主城区主要节点 5分钟内可驶入内环路, 10 分钟内可驶入外环路, 15 分钟内可通达主要对外出入口。 ③ 规划区对外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两纵”的结构布局,一横是指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咸通高速公路);两纵是指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杭瑞联络线,规划区主要通过京港澳联络线(桂乡大道)、咸潘公路、向贺大道和外环与高速公路衔接;主城区对外公路网形成“一环九射”的结构布局,“一环”是指咸宁主城区的外环 ;“九射”是指 S208 省道,咸宁大道、青龙大道、 107国道、咸潘公路、京港澳联络线(桂乡大道)、 S317省道、 107国道、咸宁大道。 本项目包括巨宁大道与宝塔大道交叉口、咸宁大道与贺胜路交叉口、长安大道与金桂路交叉口、金桂路与贺胜路交叉口、十六潭路与长安大道交叉口、马柏大道与南外环路交叉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道路名称 主 /次干道 单 /双向车道 车道数 设计车速 巨宁大道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0 宝塔大道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咸宁大道 主干道 双向车道 12 50KM 贺胜路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金桂路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长安大道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十六潭路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马柏大道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南外环路 主干道 双向车道 8 50KM 交叉口是各个不同方向行驶的交通流集散的地点,不仅机动车数量多,而且在同一时段也会有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虽然有交通信号灯,但是在高峰期车流量大的时候,行驶的车辆则必需根据交通信号配时按排序地排队等候和前进, 交通密度明显高于路段;冲突点多,各种车辆在交叉口集散,形成多个冲突点,其中以左转弯影响最大;混合交通干扰,因为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将不同类型的交通流分离出来,所以行人与非机动车对机动车影响很大;时间的不均匀性,由于高峰与非高峰时段的差别,它们在时间上存在着较强的不均匀性;交通设施集中,在交叉口中因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因,集中了各种的信号灯、交通岛、人行横道、交通标志标线等大量的交通设施;事故率较高,交叉口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相互交织,易发生冲突,很容易发生事故。 设是实施《湖北省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需要。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指出,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 加快完善布局合理、功能明晰的公路网络,实现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 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为重点,完善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1 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进一步强化湖北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大力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 本项目的建设加强了咸宁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提高了咸宁市城区对外交通联系和对内交通组织的 能力。 缓解道路交叉口的拥堵矛盾,提高 城区 道路 路口 的通行效率。 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咸宁市总体规划的需要。 咸宁市总体规划中提出 构建交通枢纽理念是提升咸宁城市竞争力的 “ 希望所在 ”。 当前随着京珠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相继建设,咸宁内外交通优势急剧凸显,把咸宁建设成为 “ 中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 目标成为可能。 强化交通带动作用,扩大市区外延。 完善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促进城市外围交通东接武汉、西接岳阳长沙,确立咸宁位于武汉城市圈的中部交通综合枢纽地位。 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道路交通条件,扩大了市区对外的联系, 完善了咸宁市城市交通网络及城市交 通服务能力。 ,发展综合交通的需要。 咸宁市即是旅游城市、又是商贸物流城市,城市面貌与形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项目为 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道路辐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结构多宜。 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周边居民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也改变咸宁市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的要求,提高了城市服务能力,加快了新城城市化建设。 本项目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工程,是武汉城市圈发展和咸宁市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咸宁市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 是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2 城市交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交通组成复杂,交叉口数量多,而且城市交通问题大部分发生于道路交叉口上。 一个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是服务于当地群众的,基础设施等级提高,人民的公共服务享受程度也随之提高。 随着咸宁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购得起车辆,而道路交叉口的建设,是为人民打造更良好的出行条件。 当前,咸宁市作为省内的高端旅游城市,优良的道路情况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咸宁来旅游,从而能带动提高咸宁市的经济收入;同时越来越多的咸宁人成为有车一族,扩大城市道路容量,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与信号管理,是提高当地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标志之一。 项目位置 本工程 分别 位于巨宁大道与宝塔大道交汇处;咸宁大道与贺胜路交汇处;长安大道与金桂路交汇处;金桂路与贺胜路交汇处;十六潭路与长安大道交汇处;马柏大道与南外环路交汇处。 巨宁大道与宝塔大道交汇处 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3 咸宁大道与贺胜路交汇处 长安大道与金桂路交汇处 金桂路与贺胜路交汇处 十六潭路与长安大道交汇处 马柏大道与南外环路交汇处 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4 自然环境概况 咸宁市 地处幕阜山系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状如撮箕,按形态成因为分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四大类型,相对高差。 东南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山区,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脉,山脉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共形成大小山丘22877座,其中山峰 218 座,最高峰为大幕山灶背岩,海拔。 相对高差 50- 200 米,谷深坡陡,坡度为 60176。 左右。 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海拔 50- 300 米,相对高差 50- 100 米,丘体零乱、圆浑,坡度 50- 300米,垄岗、残丘相间,脉络明显,坡度小于 5176。 左右。 北部和东北、西北、西部部分为平原区,海拔 30 米以下,最低处斧头湖海拔 18 米,地势平坦,湖泊港汊多,河网密度大,坡度小于 3176。 咸宁市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 日照 充足,四季分明, 无霜期 长 , 严寒酷暑时间短。 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 ℃。 年平均降水量 米, 年平均日照时间 为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 245258 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 旱、 伏旱 等。 该市处于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素有 “ 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 ” 之说。 全市国土总面积 986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 万亩,人均耕地仅 亩(统计数据为 亩) ,低于全国人均 、全省人均。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该市的土地市情,合理利用土地 特别是保护耕地在该市显得尤为重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年市区主要交通路口交通渠化、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工程 25 要。 咸宁市 矿产资源以 非金属矿产 为主,金属矿产次之,能源、水气矿产少。 已发现矿产 37 种,其中 查明资源 储量的矿产 18种,包括 能源矿产 2 种、金属矿产 8种、非金属矿产 7 种、矿泉水 1 种。 全市有11 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列居全省前五位。 其中,居 湖北省 第一位的有镁、锑、独居石、钽、地热等 5种矿产,居第二位的有金、铌、 冶金用白云岩等 3 种,居第四位的有煤、钒、锰 3种。 全区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 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 农用地中:耕地 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耕地中水田 ,早地 ,水田主要分布在淦河两岸的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