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设和保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完成质量。 赛尔生态产业园区位于滨州市无棣县境内,是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实施范围和国家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重点区域,是山东省建设海上山东的前沿阵地。 建设赛尔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是山东省环渤海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枣 产业化基地建设是立足于滨海生态产业,结合当地作物、土壤、气候、水源实际,进行滨海盐碱地改良、增加滨海植被覆盖度、改善滨海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有力措施;与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山东省、滨州市关于沿渤海湾的保护性开发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将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3 基地建设的总体方案 总体布局 冬枣产业化基地建设在位于山东省无棣县东部的赛尔生态产业园区内,总面积 27165 亩,由 5 个部分组成,即优质苗木生产区、绿色鲜食果品生产区、枣文化展示区、加工物流区 和冬枣产业化研究中心等。 其中优质苗木生产区占地 800 亩,位于赛尔水库西侧、朱龙河南岸;绿色鲜食果品生产区占地面积 25700 亩,位于小米河北岸、优质苗木生产区和赛尔水库南;枣文化展示区占地面积 545 亩,其中 300亩采摘园位于秦套岛上新建公路两侧各 50 米,其它部分位于赛尔水库西、管理区南;加工物流区和冬枣产业化研究中心占地面积 120 亩,位于辛沙公路东、小米河和辛沙公路交叉处。 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赛尔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主题和发展需要,以冬枣为主导产业,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面向两个市场,以提高冬枣产业 整体效益为目标,以苗木生产、高效种植、文化展示、加工物流、科研培训、信息集散、市场开拓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采取“企业+科研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一个起点高、技术含量足、产品质量优、经营管理好的冬枣产业化基地,以实现冬枣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品的无害化和经营的市场化,促进冬枣产业的上档升级,同时为无棣县、滨洲市,乃至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 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和物质信息交换平台。 建设原则 效益优先原则 基地建设要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力 求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名牌战略原则 基地建设要立足于当地、国内、国际等三级市场,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以商业化包装,以优质服务和质量创名牌,以名牌闯市场,以市场促生产,促进基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高技术起点原则 基地建设要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组装集成,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基地逐步成为冬枣产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辐射源”,保持基地内在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模化、集约化原则 通过优化布局和科技 、生产、示范等功能的整合,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原则 力求作到整体规划一步到位,同时根据企业和市场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实施,做到建一块,成一块,收效一块,并带动后续项目的发展,最终实现基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产业的滚动发展。 建设目标 利用 5 年时间,完成 优质苗木生产区、绿色鲜食果品生产区、枣文化展示区、加工物流区和冬枣产业化研究中心等 5 个功能区建设 , 打造出优质冬枣品牌 —— “赛尔冬枣”,使之成为集苗木繁育、高效种植、科研培训、信息服务、加工保鲜、市场开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冬枣产业化基地,形成冬枣产业的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为周边地区冬枣产业健康发展的示范样板和物质信息交换平台。 具体表现在:年生产优质冬枣苗木 万株、绿色鲜食冬枣 果品 30280 吨、金丝小枣 4125 吨和苜蓿干草 吨 ;冬枣标准化种植、贮藏保鲜和分级包装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冬枣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营销网络和自己的冬枣品牌;年培 训农民 1000人次,提供各类信息 5000 条;提供 2150 个就业就会;冬枣产业的整体效益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 基地建设方案 冬枣产业化基地建设在山东省无棣县东部的赛尔生态产业园区内,总面积 27165 亩,由优质苗木生产区、绿色鲜食果品生产区、枣文化展示区、加工物流区和冬枣产业化研究中心等 5 个部分组成。 优质苗木生产区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占地面积 800 亩,建设内容包括良种采穗圃、嫁接育苗圃、嫩枝扦插育苗圃和组织培养育苗圃等,年生产优质冬枣苗木 万株。 良种采穗圃 占地 100 亩,通过引进、筛选、培育和品种比较试验等,选择生长势好、果形大、成熟晚、产量高、口味佳、抗逆性强的冬枣品系组成良种采穗圃,一方面为嫁接育苗圃和嫩枝扦插育苗圃提供部分优质砧木和嫩枝,另一方面为组织培养育苗圃提供优质冬枣分生组织。 嫁接育苗圃 占地 200 亩,其中金丝小枣实生苗圃和根蘖苗二级圃各 100 亩,为冬枣嫁接育苗圃提供嫁接砧木,生产优质冬枣嫁接苗。 扦插育苗圃 占地 100 亩,包括塑料膜小拱棚嫩枝脱毒扦插苗圃 100 亩和全光弥雾脱毒冬枣嫩枝扦插育苗圃 100 亩(包括双悬臂弥雾 装置 10 套占地 5 亩和育苗圃 95 亩),生产优质冬枣扦插苗。 组培育苗圃 占地 300 亩,包括 200 平方米组织培养实验室(建在冬枣产业化研究中心内)、温室苗床 20 亩(采用砖混土墙体和钢架结构,作为试管苗移植的初级圃,室内配备自动控温、调温,遮光装置和供水设施)和大田苗圃 280 亩,生产优质冬枣组织培养苗。 技术方案 优质冬枣苗木生产技术路线 冬枣群体 品比和筛选 良种采穗圃 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 脱毒处理 接 种 组培生根 试管培养 出 圃 插条 ABT 生根粉和脱毒处理 塑料膜小拱棚扦插 全光弥雾扦插 生根 生根 炼苗 移栽 撤棚生长 生长 接穗 金丝小枣实生苗圃或根蘖二级圃 砧木 嫁接 冬枣嫁接苗 脱毒处理 温室培养 苗圃抚育 技术指标 年出圃优质冬枣苗木 万株,其中嫁接育苗圃年出圃冬枣嫁接苗 万株、扦插育苗圃年出圃冬枣扦插苗 万株、组织培养育苗圃 年出圃冬枣组织培养苗 万株,建成后实现年产值 1057 万元。 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嫁接育苗圃 金丝小枣实生苗按行距、株距各 30 厘米,每亩7410 株, 2 年生实生苗嫁接存活率 95%以上,嫁接后 1 年内出圃, 3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每亩出圃优质冬枣苗木 7040 株, 100 亩共出圃苗木 万株,年出圃 万株;根蘖归 圃苗每亩栽植 7410 株,归圃成活率 95%、嫁接成活率 95%以上, 2 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每亩出圃 6687 株, 100 亩根蘖苗二级圃年出圃冬枣嫁接苗 万株。 两项合计 万株。 扦插育苗圃 塑料膜小拱棚扦插 按行距、株距各 30 厘米,每亩 7410 株 育苗存活率 85%, 2 年为 一个生产周期,每亩出圃苗木 6300株, 100 亩共出圃 万株,年出圃 万株; 全光弥雾扦插生根率 90%以上,每亩扦插 7410 株 存活率 90%以上, 2 年为一个生产周期, 每亩出圃苗木 6669 株, 95 亩共出圃 万株,年出圃 万株 ;两项合计 万株。 组织培养育苗圃 从采穗圃采集冬枣组织,经过脱毒处理进行试管分化培育,生根后形成试管苗(生根率 90%),然后栽植于温室中炼苗(温室成活率 90%),最后移植到大田苗圃中培养成苗(大田苗圃成活率 95%),按 行距、株距各 30 厘米, 2 年为 一个生产周期,每亩出圃苗木 7040 株, 280 亩大田苗圃共出圃 万株,年出圃 万株。 产品方案和市场预测分析 产品方案 优质冬枣苗木生产区的主要产品为优质冬枣脱毒苗木,设计年出圃能力 万株,其中嫁接育 苗圃年出圃冬枣嫁接苗 万株、扦插育苗圃年出圃冬枣扦插苗 万株、组织培养育苗圃 年出圃冬枣组织培养苗 万株,出圃苗 1~ 4 级的比例为 4: 3: 2: 1。 苗木分级标准表 级别 苗高( m) 地径( cm) 根系状况 1 ﹥ ﹥ 2mm 细根 10 条以上, 3mm 根不少于 5 条 2 ~ ~ 1mm 细根 6 条以上, 3mm 根不少于 3 条 3 ~ ~ 1mm 细根 4 条以上, 3mm 根不少于 3 条 4 ~ ~ 1mm 细根 4 条以上, 3mm 根 3 条左右 产值预测 嫁接苗按目前较低的市场价格 4 元 /株计算,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值 228 万元;扦插苗和组培苗按目前较低的市场价格 5 元 /株计算,年产值 829 万元。 上述两项合计 1057 万元。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冬枣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品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种植比较收益好等优点。 近年来国内,尤其是山东和河北省的许多市县已经将冬枣列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冬枣种植面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持续刚性增长,优质冬枣苗木市场需求较大。 目前市场上的冬枣苗木绝大部分是金 丝小枣和酸枣的嫁接苗,存在着品种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抗逆性差、栽植成活率低,无法实现工厂化生产等特点。 本项目采取 塑料膜小拱棚嫩枝脱毒扦插、全光弥雾脱毒冬枣嫩枝扦插、组织培养和嫁接相结合来培育优质冬枣苗木,实现冬枣苗木的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一方面能够提高品种纯度和苗木质量,增强苗木的抗逆性,提高栽植存活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苗木生产的工厂化和标准化,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优质苗木生产区的产品 —— 优质冬枣苗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绿色冬枣鲜食果品生产区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占地面积 25700 亩,包括冬枣密植园、冬枣苜蓿间作园和金丝小枣高效种植园等三个部分,年生产绿色冬枣鲜食果品 30280 吨、金丝小枣鲜品 5250 吨和苜蓿干草 吨。 冬枣密植园 占地面积 11 500 亩,设计行距 3 米、株距 2 米,每亩种植 111 株,扣除沟渠和田间道路,按 80%土地计算,共种植冬枣 万株,按盛果期每株平均产 20 公斤计算,年提供冬枣鲜食果品 20424 吨。 冬枣 苜蓿间作园 占地面积 11 200 亩,设计行距 4 米、 株距 3 米,每亩种植 55 株,扣除沟渠和田间道路,按 80%土地计算,共种植冬枣 万株左右,按盛果期每株平均产 20 公斤计算,每年提供冬枣 9856 吨;同时在园 内间作适合园区当地资源和环境特点的抗盐、耐荫的优质苜蓿品种,实现传统果业、草业的有机融合和土地的用养结合,这样按照每亩生产苜蓿干草 公斤的较低产量计算,年提供干草 吨。 金丝小枣高效种植园 占地面积 3000 亩,设计行距 3 米、株距 2 米,每亩种植 110 株,扣除沟渠和田间道路,按 80%土地计算,共种植金丝小枣 万株,按盛果期每 株平均产鲜枣 15 公斤计算,每年提供鲜枣 3960 吨。 技术方案 技术路线 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枣标准化生产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提高座果率和果实采收质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的标准化生产。 平整土地地 选苗 栽植 田间管理 绿色鲜食果品 苜蓿鲜草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 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T394202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T394202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建园 1)生产条件 冬枣栽培立地条件要求土质为壤土, 020 厘米土层内有机质含量 %以上;根系集中分布层碱解氮 80ppm 以上,速效磷 15ppm 以上,速效钾 120ppm 以上;土壤酸碱度 (pH 值 )~,总含盐量低于 %;地下水位不高于 1 米。 环境条件要求远离市区、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周围 3 公里内无“三废”污染企业,土壤无污染史,灌溉用水清洁,空气清新,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3942020)的规定。 2)园地规划 根据地 形、地势、道路、排灌和防护林系统的情况确定规划种植小区的形状和大小,种植小区一般要求南北走向,面积 30~50 亩。 3)栽植时间及密度 冬枣春秋栽植均可。 春季栽植在 4 月上旬萌芽前,秋季栽植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苗木落叶后。 普通园行距 4 米株距 3 米,每亩栽植 56 株;密植园行距 3 米株距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