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部门对待会计电算化工作,要么关心、支持不够,要么过问、约束太多。 某些行业的单位连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会计软件的自主权都没有。 主管部门是管理、监督机构,应本着公开、公平、开放、自由竞争、认真负责地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会计电算化 工作健康发展。 三 . 制订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存在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规范之处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不仅使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改变了许多手工管理的习惯和方法,对单位会计工作管理的方法、程序、核算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 例如 会计核算软件中针对操作日志的处理 来讲。 假使 操作日志记录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真实的软件操作情况 ,那么 有些软件的操作日志内容 就有可能 允许任意修改 ,而且 无任何限制措施。 这样的话就给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利用,从而使企业利益受损。 在很多情况下 会计软件 的核算 功能中 存在 类似数据反过账、试入账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提供造成许多会计数据经处理后反而变得灵活可变了,单位领导、会计人员 也就 都可以据此功能 “适当调整 ”某些会 计数据,以利于本单位或本部门利益之用。 而 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修改、篡改会计数据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 就更加方便了擅改会计资料的可能性,而且会计资料的保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如果 再无限制措施,相反还提供有助于此的功能,其后果不塂设想。 而会计制度中 也有相关的 规定 , 本人不能稽核自己所制的凭证。 在授权制单权、稽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稽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稽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 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 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对于这些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 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四 .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 会计软件的 开发 ,是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会计电算化系 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周期,所以必须加以 重视。 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来,各类自行开发与专业开发商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优秀软件。 但目前会计软件良莠不齐,功能不一,可维护性差及使用单位二次开发能力薄弱,必将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全面顺利实施。 在使用过程中 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高效 , 务实 , 安全 , 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任重道远。 尽管各会计软件开发者都尽可能地使之开发的软件功能如何齐备、操作如何之方便。 但大千世界,世事万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一开发者不可能都将各单位特点融进自已的软件内,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就面临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问题。 三 .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中对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对策 一. 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 组织岗位培训,取得技术支持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 部分替代人工完工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所以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 “革命 ”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 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 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一 ) 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出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 (二 ) 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 (三 ) 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 ,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 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而一个好的软件,更是影响会计电算化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人程度。 一般要求 会计软件是否与单位业务相符 ,例如 工业 企业 有关生 产成本核算的要求 ,商品流通企业中批发企业的按进价核算 ,零售企业按售价核算等。 信息处理流程是否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 ,仅仅考虑软件的行业特点是远远不够的。 在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中 ,会计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 ,企业的规模有大中小的不同。 大型企业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部门 ,进行较详细的核算 ,有的需要分级核算。 而小型企业则机构相对简单 ,核算也比较集中。 除此之外 ,每一个具体单位 ,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工作传统 ,都有其自己特定的人员构成以及相应的素质。 这些本身无好坏之分 ,有时还是本单位业务特点造成的。 所 以不能企望割断 历史 ,应本着尊重传统的原则认真选择软件 二. 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 购买符合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的财务软件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应该说,会计核算软件在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提高功不可没。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日渐完善,大大方便了会计工作。 然而, 一 些会计核算软件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 一 ) 是因为会计软件的某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 二 ) 是因为会计软件开 发人员未能依照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要求处理问题,一味满足用户提出的某些要求,为追求软件销售数量,甚至不惜置制度、规范于不顾 ( 三 ) 是由于会计软件在一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造成应用受到限制。 企业在选择运用什么会计软件时应该联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