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金会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和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 而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 ——— 企业年金基金》以企业年金为会计主体,规范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表列表等内容。 因此,严格来说与绝大多数企业相关的养老金会 计应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 ——— 职工薪酬》实施,其会计主体是企业本身。 而《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 ——— 企业年金基金》是用来规范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要求他们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要求他们应当将年金基金与其固有资产和其他资产严格区分,以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 这有助于提供关于企业年金财务状况、净资产变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进而反映相关各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8]。 权责发生制:养老金会计的核算原则 以前我国对养老金的核算是基于收付实现制,而今年的新会计准则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这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对于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国际上通常是在 “ 社会福利观 ” 或 “ 劳动报酬观 ” 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福利观认为:职工退休后不再从事岗位性的劳动,但却领取养老金,这是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实质上隶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与此相应的养老金成本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 “ 收付实现制 ” ,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并不确认养老金成本,只是在实际支付养老金时列为 “ 营业外支出 ” 或 “ 管理费用 ”。 劳动报酬观认为: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职工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与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一样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主张,养老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属于 “ 递延工资 ”的范畴。 权责发生制要求,与当期收入相关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实际支付,都应 在当期确认。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养老金成本,能够保证在那些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将养老金成本(递延工资)系统的、合理的分配于各会计期间和各个成本项目。 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会计理念都在由 “ 社会福利观 ” 向 “ 劳动报酬观 ” 进行过渡, 与此相应,养老金成本的会计核算原则也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我国养老金会计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轨迹。 基金筹措是一个财务程序,其目的是转移资产以实现有可动用的资金以履行将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养老金成本的确认是确保将养老金成本系统的、合理的分配于那些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 可见,养老金的成本确认和基金筹措是两个独立的环节 [9]。 而收付实现制却将两者合二为一,即养老金成本直接等同于拨付给托管人的现金数。 相反,权责发生制将成本确认环节与基金筹措环节分开,无论当期基金的拨付数是多少,都采用某种可接 受的精算方法来计算当期的养老金成本。 另外,由于企业的拨付数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所得税、企业的现金流量及是否有其他的投资机会,这时,某一会计期间的养老金成本不一定等于该期间企业拨付给养老基金的金额,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当期养老金成本有利于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确认原则可以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企业年金计划:既定缴存或既定受益 企业年金计划分为既定缴存计划和既定收益计划。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87号 ——— 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对两种养老 金计划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其主要观点是:既定缴存计划( DefinedContributionPlan)。 既定缴存计划为每个计划参与者提供一个个人账户,并按照既定的公式决定参与者的缴存金额,并不规定其将收到的福利的金额;将来在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参与者所收到的养老金福利仅仅取决于向该个人账户的缴存金额、用该缴存投资赚得的收益以及可被分摊至该个人账户的对其他参与者福利的罚没款项。 这样基金的主办者(企业)承担了按预先的协议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的责任。 当职工离开企业时,其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随之转移,进入其他企业的企业 年金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更换工作的成本,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流动。 企业仅承担按期向账户缴费的义务,不承担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也不承担与企业年金基金有关的风险(如通货膨胀、生活费用水平的提高、死亡年龄的推迟及投资风险等), 这些风险将由企业年金基金的托管机构或基金参与者自行承担。 因此,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企业当期应予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是企业当期应支付的企业年金缴存金,确认的养老金负债是按照基金规定,当期及以前各期累计的应缴未缴企业年金缴存金 [10]。 既定受益计划 : 既 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根据职工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等来确定未来养老金的实际支付金额,未来的养老金由企业预先承诺,与计划资产相关的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 养老金的金额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函数,如参加者的年龄、服务年数或工资水平;该养老金既可以是一笔年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 在这一计划下,按期足额支付养老金的责任由企业承担,如果到期不能按照原先的约定支付养老金,则违约责任亦应由企业承担,换言之,企业承担了不能足额支付的风险、投资失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而该基金的参与者如果提前离开企业,则他过去服务所赚得的养老 金很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 由于既定受益基金需要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和会计估计,如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剩余服务年限、未来工资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职工人数的折现率等,故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企业当期应确认的养老金成本除当期服务成本外,还涉及过去服务成本、精算利得和损失和利息费用等项目。 企业对职工的养老金义务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养老金负债。 养老金负债是企业采用一定的精算方法、估计合适的折现率所计算出的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的折现值。 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属于既定缴存计划,而许多企业年金会计比较成熟 的国家采用既定受益计划。 这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按既定受益计划处理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精算师队伍建设欠缺等,而且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和西方国家都有较大差异,这就造成我国在企业年金计划以及会计处理上同国际惯例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养老金会计处理方法:专设 “ 应付养老金 ” 科目 以前我国基本养老金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 20%,其中 8%记入个人账户)以在职职工的缴费工资为基数计算出来,借记 “ 管理费用 ” ,贷记 “ 其他应付款 ”。 而企业年金基金则借记 “ 管理费用 ” ,贷记 “ 应付福利费 ”。 由于我国养老金的会计核算采用 “ 权责发生制 ” ,在计提养老金时,借方科目发生了变化。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 ——— 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 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以下列情况处理:①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②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③上述①和②之外的 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笔者认为计提养老金时的养老金负债,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短期负债不应计入 “ 其他应付款 ” ,作为一项递延工资,不应计入 “ 应付福利费 ” ,而是应该专设 “ 应付养老金 — 基本养老金 ” 和 “ 应付养老金 — 企业年金 ” 科目,专门分别核算基本养老金负债和企业年金义务的计提和支付情况 [14]。 养老金的会计处理 : 每年发生服务成本和负债利息时 , 借 :养老金费用 贷 :预付养老金负债 提拨资金时 , 借 :养老金计划资产 贷 :银行存款 养老金计划资产发生实际收益时 , 借 :养老金计划资产 贷 :养老金费用 发生损失时 ,作相反分录。 养老金计划修改 (包括开始实施 )时确认前期服务成本 养老金 , 借 :前期服务成本 贷 :预付养老金负债 每年摊销 养老金 时 , 借 :养老金费用 贷 :前期服务成本 实际支付福利时 , 借 :预付养老金负债 贷 :养老金计划资产 信息列示和披露 养老金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未对养老金既定交存计划的列报提出要求,但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32 号 ——— 雇主对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的披露》规定:雇主应对本期既定缴存计划已确认的养老金成本的金额进行披露,披露应包括对本期内影响可比性的任何重大变更的性质和影响的描述,例如雇主提取率的改变,企业合并或剥离股权。 养老金既定提存计划不要求列报养老金会计信息,但要求对当期已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数额进行披露。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未提及列报的问题,对养老金的披露未提出要求,但笔者认为,为使我们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更易被理解和更好的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职工福利状况的要求,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如下列报信息: “ 预付养老金 ” 应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下列示, “ 应付养老金 ” 应在资产负债表短期负债或长期负债项目下列示。 此外,还应在损益表的附注中,对本期养老金计划已确认的成本金额进行表外披露。 表外披露还应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详细说明、计量养老金费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对本期内影响可比性的任何重大变更的性质和影响的描述,例如雇主提取率的改变,企业合并或剥离股权。 随着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养老金会计核算日趋完善。 鉴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企业按既定受益计划处理的条件尚不成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精算师 队伍建设欠缺等),可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进行帮助,如培训会计人员或给以技术指导,以解决企业实施养老金会计的困难。 着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 ,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19]。 中国养老金制度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改革 ,将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层次单一、覆盖面太窄和管理协调不畅等问题。 而养老金会计 ,西方的理论与实务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养老金会计体系。 我国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尚未形成体系 ,特别是对 于养老保险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尚很欠缺。 因此 ,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会计已成当前会计界的热点问题。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养老金都普遍存在缺口,我国不仅受到老龄化的冲击,且正逢制度转轨时期,存在一些缺陷是正常的,养老金会计处理的不规范只是暂时的。 由于养老金会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只是对养老金会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介绍和讨论。 随着我国养老金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养老金会计会有全新的发展。 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从养老金计划类型的选择、养老基金的运用和筹集、养老金的 会计处理方面改进。 参考文献 [1] 丁建中 .从济贫到社会保险 [M].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 2020年版 . [2] 萧鸣政 .《人力资源管理》 . [3] 世界银行,老年保障和中国的养老金体制改革 [Z].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版 . [4] 王军南、陈微波 .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 [M],山东任命出版社, 2020年版 . [5] 刘贵平,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 [M],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9年版 . [6] 殷俊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研究 [D],武汉大学, 2020. [7] 朱康萍 .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考[ J]、会计研究, 2020,(3). [8] 季晓东 .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 J] .会计研究, 2020,(6). [9]邓刚慧 .养老金会计与不确定性 [J].上海会计, 2020, (2). [10]李晓东 .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 [J].会计研究, 2020, (6). [11]林克利,章成蓉 .养老金会计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借鉴 [J].四川大学学报, 2020, (6). [12]李映照 .对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四川会计, 2020, (9). [13]刘昌平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版 [14]李珍、张永勇、张昭华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 —— 以国际比较为基础 [D],人民出版社, 2020年, 21~ 35页 [15]季晓东 .职业养老金计划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J].《四川会计》, 2020 年第 8 期, 37~ 39页 . [16]金旭光 .养老金会计的中外比较研究 [D]. 武汉大学, 2020 . [17]潘秀芹 .美国养老金会计及对我国发展的思考 [J],《山东经济》, 2020年第 3期, 104~106页 [18]王建刚、王琴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框架设计 [J],《国际商务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0年第 5期, 83~ 86 页 [19]IASC,IAS19,Retirement Benefit Costs,1993 [20] xiangqian Zhang. C。企业养老金会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快地交换数据帧或数据包。 网络规划 对网络进行分层、分区设计,分层设计中按照 H3C 三层模型原则将校园网整体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网络层的三层结构;分区设计中包括了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园区、学院办公区、图书馆四个部分。 此次校园网设计采用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网络总体结构。 无论在高带宽、可适用性、可扩展性、高性价比、良好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性等方面都是不错的选择。 6 按照校园网的分区划分结果
工流向 从已流失人员的去向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跳槽到本地同行企业中继续与原工作性质相同的工作; (2)到外地或被父母安排到其他行业中从事工作; (3)上学进修,这类员工是选择在国内有关学校继续学习或修读更高的学位。 员工流失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员工流动理论,在企业中保持适当的员工流动率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企业,其员工必然会有因自身发展等需求原因离开企业
2020 年的偿债能力进行以下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100% 得出 2020年、 2020年、 2020年雀巢集团短期偿债能力分别为 %、 %、%。 国际对于偿债能力常常认为,流动比率最低标准为 100% 流动比率为 200%时较为合适。 从这个方面来 说,雀巢集团 2020 年与 2020 年、 2020 年相比短期偿债下降
页 MT3 机械产品 引擎,制造业机械设备,水泵,轮船,钟表,家用类电器等 高技术产品 HT1 电子电器产品 办公自动设备,电信设备,半导体,电子设备,电力机械等 HT2 其他高技术产品 医药,制造业,航空设备,精密光学仪器等 在中国的贸易结构中,长期以来出口比重较大的是低技术产品。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比重远 高于世界水平的产品类别分别是 :低技术产品 LT1 类、 LT2 类和高技术产品
程。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 ,绘制其业务流程图如下: 数据流程分析就是把数据在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等物理组成,单纯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变换、存贮等的分析。 其目的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动中的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数据流动的特点,绘制其数据流程图如下: 有关部门 数据存档
结果称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存在着一个博弈结果。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 达到了均衡。 均衡又存在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