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猪(大河猪)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最终留种。 保种 核心 群 利用 一是 充分利用四年一个世代的保种空闲期,每年从核心群中抽出 90 头左右的母猪开展杜大杂交制种,向农户提供优质“杜大”母猪,在农户中开展“ 约杜大”三元杂交仔猪 16 生产。 二是 在自然保护区内,除抽出 25%搞纯繁外,其余的母猪,纯度较高的可抽出部分母猪与杜洛克杂交生产优质 “ 杜 大 ”母猪,供给农户。 纯度不高但繁殖性能好的母猪可直接按富源县定向改良模式,与英系大约克公猪杂交生产优质商品仔猪。 乌金猪( 大河猪 ) 保种及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 → ♀ 30 ♀ 90杜洛克 (二 ) 分年度 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全部由富源县 大河乌猪研究所和 富源县 大河种猪场 分三 年完成 ,三年后进入长期维持阶段。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 (♂ 1♀ 120) 自然保护区 保 种 群 纯繁继代 杜大杂交制种 杜大母猪 约杜大三元杂仔猪 火腿原料猪种 大约克公猪 17 2020 年: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扩群至基础母猪 120 头,公猪保持8 个家系 16 头。 2020 年 2 月底前,根据 2020 年的调查落实情况, 把面上分散的能繁母猪相对集中饲养,隔离观察,防疫治病。 确定墨红镇墨红村委会小洪山养殖小区、墨红镇锦丰养殖场、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竹园镇纳佐村委会纳佐村、竹园镇泰龙养殖场(糯木村委会小下村)等 5个乌金 猪(大河猪)自然保护区 制 种纯繁点。 除营盘山养殖场外,每个点至少集中饲养本地母猪 5 头。 2020 年 3 月 31 日前,一是从大河种猪场保种核心群选出 4 头同家系后备母猪放置到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与其本地公猪交配,年底前纯繁制种 4 窝 20 头。 二是在其他 4个纯繁点,分别放置 4 个家系的后备公猪各 1 头,与其本地母猪交配,年底前纯繁制种 20 窝 120 头。 三是纯繁制种 140 头,按公母各半的自然繁殖比例,可得 70 头母猪,除核心群吸纳的 6 头外,余下 64 头完全用于 2020 年的自然保护区养殖小区建设; 70 头公猪除养殖小区建设需要的 8 头外,全部作商品猪就近销售处理。 2020 年 12 底前,从自然保护区 制种纯繁点 购入母 仔猪 6 头 进入保种核心群 ,部分更新 2 个家系的血统。 2020 年: 18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维持基础母猪 120 头,公猪保持 8个家系 16 头;培育后备公猪 6 头,后备母猪 30头。 2020 年 1— 6 月, 在墨红镇鲁木克村委会小戛拉村、墨红镇摩山村委会摩山村、 竹园镇纳佐村委会 老 纳佐村、竹园镇糯木村委会小下村等 4 个自然村,每村选 5户有一定经济基础、有母猪养殖经验的农户, 一是 按养殖小区规划建设标准 ,其中 4 户 每户建盖母猪舍 3 间、育肥猪舍 2 间、饲 料房 1 间,共 6 间 60m2,每户放置饲养大河猪母猪 5 头 ;另 1 户建盖母猪舍 3 间、公猪舍 1 间、育肥猪舍 2 间、饲料房 1 间,共 8间 80m2,该户除放置饲养 5 头大河猪母猪外,同时放置饲养2 头大河猪公猪,负责全村 5 户 25头母猪的配种。 2020 年设立的 5 个制种纯繁点:一是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 用核心群提供的 4 头母猪 与其本地公猪交配, 全年纯繁制种 8 窝 50 头。 二是其他 4 个纯繁点, 分别用核心群提供的公猪 与其本地母猪交配, 全年 纯繁制种 40 窝 250 头。 三是纯繁制种 300 头,按公母各半的自然繁殖比例,可得 150头母猪,除核心群 吸纳的 12 头外,余下 138 头 中的 36 头 用于2020 年的 4 个自然保护区养殖小区建设,另 外的 102 头作为后备母猪留原地饲养。 150 头公猪除 2020 年转为养殖小区需要的 8 头外,全部作商品猪就近销售处理。 从自然保护区购入母猪 12 头 入核心群 ,部分更新 4个家系的血统。 19 2020 年: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维持基础母猪 120 头,公猪保持 8个家系 16 头;培育后备公猪 6 头,后备母猪 30头。 2020 年 1— 2 月, 2020 年设立的 5个制种纯繁点用于制种的公、母猪全部淘汰, 5 个制种纯繁点除泰龙养殖场外,转 为乌金猪(大河猪) 自然保护区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竹园镇纳佐村委会纳佐村按 2020 年第 2条“养殖小区规划建设标准”新建 1 个养殖小区, 竹园镇泰龙养殖场制种纯繁点并入糯木村委会小下村养殖小区 )。 至此,在自然保护区就建成了 8 个乌金猪(大河猪)养殖小区(场)。 2020年 3月,墨红、竹园两个乡镇的 8个养殖小区(场),按纯繁制种时的不同公猪血缘关系,调配交换种公猪,并从核心群场调出前两年未使用的 1个家系公猪 2头放到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使自然保护区长期保持 6 个家系的血缘。 8 个养殖小区(场) 存栏能繁 母猪 200 头, 年纯繁配种 1 产 200 窝,生产纯种大河猪仔猪 1400 头,培育纯种母猪700 头, 除核心群吸纳的 12 头外,全部低价销售给附近农户养殖,使自然保护区能繁母猪规模达 1000 头以上。 这样,通过三年的乌金猪(大河猪)保护区建设,即可达到地方猪种国家级保护区建设标准,申报乌金猪(大河猪)国家级保护区。 从自然保护区购入母猪 12 头入核心群,部分更新 4个家系的血统。 20 2020 年及以后: 8 个养殖小区(场)维持能繁母猪 200 头,按 4 年一个世代的间隔期,每年选 50 头母猪进行继代,纯繁配种 50窝,产仔 350 头,培育后备母猪 125 头,除养殖小区(场)自留 50 头、核心群吸纳 12 头外,每年尚有 60 余头通过市场就近销售流入自然保护区 ,加上自然保护区散养农户自然留种的母猪,完全可以保证整个保护区 1000 头以上能繁母猪的养殖规模。 一个世代间隔( 4 年内)期间,每两年按血缘关系对调 8 个养殖小区(场)的种公猪;第二个世代间隔开始年,从核心群场调出 4个家系公猪 8头,更换其中 4个养殖小区(场)的公猪,用于提纯自然保护区保种群体。 据此轮回,即可 完成乌金猪(大河猪)长久的活体保种任务,以保护 地方 猪种的遗传多样性。 每年从自然保护区购入母猪 12 头入核心群,部分更新3 个家系的血统。 五、投资估算 本项目 主要建设工程分三年 ( 2020 年 — 2020 年) 实施,从第四年 ( 2020 年) 开始,进入长期维持阶段。 21 (一) 2020 年 保护区建设 投资 2020 年投入乌金猪(大河猪)保护区建设资金 万元。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 核心群 扩群至基础母猪 120 头,公猪保持 8 个家系 16 头。 ( 1) 种公母猪饲料费: 120 头母猪,按每年每头 860kg饲料计,年需母猪料 吨,单价 2200 元 /吨,需母猪饲料费 万元; 16 头公猪头均年耗料 1000kg,年需公猪料 16吨,单价 2400 元 /吨,需公猪饲料费 万元。 合计 万元。 ( 2) 保种选育 仔猪和后备猪饲料费: 按四年一个世代的保种选育方案,年 计划 配种 30 窝,产仔 200 头,按每头仔猪耗料 25kg 计,年需仔猪料 5 吨,单价 3200 元 /吨,需支付仔猪饲料费 万元;选留后备猪 40头,培育至 6 月龄头均需后备猪料 275kg,年需后备猪料 11 吨,单价 2400 元 /吨,需支付后备猪饲料费 万元。 合计 万元。 ( 3) 商品仔猪饲料费补贴: 大河猪保种 核心群年需杂交生产商品仔猪 200 窝,产仔 1400 头,仔猪培育每头耗料 25kg,商品仔猪培育年需仔猪料 35 吨,单价 3200 元 /吨,年商品仔猪饲料费开支 万元。 鉴于大河猪保种群母猪生产的杂交商品仔猪生长速度 与 大河乌猪母猪生产的杂交商品仔猪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给予仔猪饲料费 50%的亏损补贴,计 万 22 元。 ( 4) 饲养员工资: 大河猪保种核心群使用饲养员 2 人,人均年工资福利 12020 元,计需饲养员工资 万元。 ( 5) 科研费:包括种猪测定、选种 留种 、后备猪培育、同胞育肥猪屠宰测定、肉质主要指标检测等,年需 万元。 ( 6)引种费:大河猪保种核心群从自然保护区购入 6 头母猪,按每头 1500 元计,需支付引种费 万元。 1— 6 项合计,乌金猪(大河猪)保种核心群 2020 年 需保种 选育 经费 万元。 自然保护区 5 个纯繁制种点建设。 墨红镇小洪山养殖小区、墨红镇锦丰养殖场、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竹园镇纳佐村委会纳佐村、竹园镇泰龙养殖场等 5 个乌金猪(大河猪)自然保护区制种纯繁点。 ( 1) 引种费:一是 大河种猪场保种核心群选出 4 头后备母猪放置到竹园镇纳佐营盘山养殖场, 按每头 1000 元计,需母猪引种费 万元;其他 4 个纯繁制种点需种公猪 4 头,单价 1200 元 /头,需种公猪引 种费 万元。 二是 5 个纯繁制种点需从自然保护区农户中购买乌金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