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源煤矿一通三防专项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须实施“三专二闭锁”,必须安装沼气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七)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通风系统,回风风流必须 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道或主要回风道中。 (八)矿井及各地点所需风量,应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进行计算。 (九)全矿井风量每旬至少测定一次,重点区域经常测定。 对供风量不足地点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确保合理供风。 (十)矿井回风道失修率不得高于 7%,其中严重失修率不得高于3%。 (十一)加强通风设施管理,矿井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 85%,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 5%,风井外部漏风率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十二)反风设施由矿长组织有关部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要有记录备查,每年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 (十三)主 要通风机至少每月由矿机电部门检查一次,检查矿井主扇的运转情况、反风设施、电器设备的工作情况。 D、防止漏风措施 ( 1)为减少漏风,除合理选取通风系统,开采顺序和采煤方法外,还应正确选择通风构筑物的安设位置,保障安设质量,设专人负责通风构筑物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 2)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健全井下各通风设施的管理制度。 回采工作面停采后按要求进行密闭,有效防止采空区漏风。 ( 3)加强地面塌陷区的回填,防止矿井外部漏风,以有效控制漏风。 E、降低风阻措施 ( 1)使巷道壁光滑、平直,减少断面变化。 ( 2)加强通风管理,保持巷道完整,如损坏及时修复,清理巷道堆积物,保持原有通风断面,积极推广光面爆破及锚喷支护技术。 ( 3)及时清除巷道中的废弃物,保持井巷畅通。 F、反风 利用风机反转反风,为保证反风顺利,井下相应位置设反向风门,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第五章 粉尘灾害防治 第一节 粉 尘 矿区内主要煤层 B B B B8四层煤,均具有爆炸性。 煤层在急速加热到 10000C 以上时, B B7 煤层的火焰长度大于 400mm,所需岩粉量为 65%; B B8 煤层的火焰长度小于 120 m,所需岩粉量为45%。 影响煤尘爆炸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煤层的挥发份,矿区主要煤层 B B B B8 四层煤的挥发份为 ~ %,高于爆炸性开始迅速增加时 (15% )的含量数,为煤尘爆炸性很强的区域尤其是B B6 两煤层的火焰长度大于 400mm,所需岩粉量为 65%,其爆炸性是非常强烈的,在煤层开采工作面上,瓦斯含量也会增大,更容易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煤层测试结果看,井田内煤层具有爆炸性危险。 该资料来源于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结果较为可靠。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地点的粉尘产生量日益增加,因此防尘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 要一环。 粉尘的职业危害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由于矿工长期在高粉尘环境中工作,煤尘或岩尘被矿工吸入体内而引起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的身体健康,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 以致缩短寿命。 第二节 防尘措施 一、防 尘 措施 井下设消防洒水系统,在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运输过程中的转载点、装车点等易产生煤尘的地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喷雾洒水降尘。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加强管理,控制进、回风巷的合理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设计配有煤尘、粉尘采样器和测定仪等检测仪器,井下设专职安全员定期对主要 进、回风巷道内粉尘的含量进行检测,及时清扫、冲洗墙壁上沉积的粉尘。 井下煤仓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不得兼做进(回)风眼使用,煤仓口下部装载处设喷雾洒水装置。 加强对接触粉尘工人的个体防护采用配戴防尘口罩等。 二、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工作面开采方式为 综 采,掘进方式为 综掘机 ,因此都会有较大的产尘量,故应采取如下防 尘灭尘措施。 采掘工作面均配有供水管路,所有采煤、掘进工作面均采用水炮泥封孔,掘进工作面配备掘进通风除尘器。 坚持采掘工作面放炮后洒水降尘制度,定期冲刷、清扫巷道壁上积聚的浮尘。 为控制矿井的总进风量和总回风量,在总进风巷和总回风巷设测风站,测定各用风地点的风量是否符合要求,通过通风构筑物调节各用风地点的风量,控制进、回风巷道的合理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采煤、掘进工作面配备矿用个体粉尘采样器,工作人员配 戴防尘口罩。 三、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 矿井生活及工业用水从白杨河河滩大口井处用管道 引入矿区高位水池 , 水量大于 350m3/d,满足矿井用水量要求 ,其取水泵型 号及数量为两台 D2530*4 水泵,采用 PVC 管 DN150 直埋 , 埋深 ,长约 500m。 由生活及消防水泵保证 生活及消防水量、水压。 经计算,矿井生产、生活用水量为 m3/ d, 其详细计算过程详见《矿井室外用水量表》。 矿井设 350 m3消防及生活水池一个。 其中 200 m3 用于保证地面及井下消防用水。 在水池处设 消防加压泵站 ,其 生活及消防水泵 型号及数 量 如 下 : 水 泵 两 台 XBD4/30125G/2,Q=72 ~ 126 m3/h H=— N=22KW。 供水输水管采用 PVC 管 DN150 直埋,埋深 保证矿井消防时的水压及水量。 由于矿井垂深为 140m,井筒倾角为 250, 在井筒中部设 有型号为Y43H16 的减压阀。 井下每个洒水器的设计秒流量为 ,同时使用系数为。 矿井防尘用水量计算 井下消防材料库、机电硐室等处设置消火栓。 根据采掘、运输各环节的需要,在 综 采 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 综 掘工作面、运输上山、运输大巷等处 设洒水点,并在回风顺槽、运输顺槽、 综 掘工作面和运输大巷 设水幕。 (1) 综采 、 综掘机 及 洒水点 用水量 在 综 采煤工作面、 综 掘工作面、装车点等处 设洒水点日洒水时间8h。 Q 洒水 = Nqη H 式中: Q 洒水 —— 洒水点 用水量, m3/d; N1—— 井下使用的喷雾器数 ; 8 q1—— 每个喷雾器的耗水量, ; η 1—— 喷雾器同时工作系数; ; H—— 日洒水时间 8h。 Q 洒水 =Nqη H =8 8 = m3/ d (2) 水幕 用水量 在回风巷、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水幕。 Q 水幕 =Nqη H =16 5 = m3/ d 式中: Q 洒水 —— 洒水点 用水量, m3/d; N1—— 井下使用水幕的喷雾器数, 4( 4 4=16); q1—— 每个喷雾器的耗水量, ; η 1—— 喷雾器同时工作系数; ; H—— 日平均水幕 喷雾 时间 5h。 (3) 冲洗煤壁和巷道用水量 冲洗煤壁和巷道用 2 个 喷雾器。 式中: Q 冲洗 —— 冲洗煤壁和巷道用水量, m3/d; N1—— 使用的喷雾器数; 2; q1—— 每个喷雾器的耗水量, ; η 1—— 喷雾器同时工作系数; ; H—— 日 冲洗 时间。 Q 冲洗 =Nqη H =2 =( 4)其他 按洒水点用水量、水幕用水量和冲洗煤壁和巷道用水量之和的20%计入 Q 其他 =(Q 洒水 + Q 水幕 + Q 冲洗 ) 20%=(++) 20%=Q 防尘 =( Q 洒水 + Q 水幕 + Q 冲洗 + Q 其他 ) /8=(+++)/8=①管径选择 )3600/(4 vQD  式中: D—— 洒水管管径 , m; Q—— 洒水总量, m3/h; V—— 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取 ~ m/s。 mvQD~)]~([)3600/(4  式中:δ —— 管壁厚度, cm; R 许 —— 许用应力,取 ; P 压 —— 管道最低的压力,取 MPa; a 附 —— 附加壁厚,取。 mmcm ~ 0 1 ~2 0 3 )1)( )()(~(  经计算确定,矿井井下掘进巷道、回风上山等处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管道为 DN50 4 mm 的无缝钢管。 井下消防、防尘用水 1)井下消防用水量为 18 m3/ h。 2) 乳化液泵站用水 量 Q 乳 =(n 柱 i 循环 k)/24 式中: Q 乳 —— 每小时乳化液用水量, m3/h; n 柱 —— 井下同时使用支柱的个数,根; — 每次升降支柱的用水量, m3/h; i 循环 —— 平均每天支柱升降次数,取 2; k— 用水量不均衡系数,取。 Q 乳 =(492 2 )/24=3)全矿防尘用水量 Q 矿井 =( Q 洒水 + Q 水幕 + Q 冲洗 + Q 其他 ) /8+井下消防用水量 + Q 乳=(+++)/8+18+=注:井下乳化液泵站用水与井下消防洒水共用一趟管路,其用水量包含在 井下消防、防尘用水量中。 发生火灾时同时使用两个消火栓,每个消火栓计算流量为。 ( 1)消防洒水管选型计算 ①管径选择 )3600/(4 vQD  式中: D—— 洒水管管径 , m; Q—— 洒水总量, m3/h; V—— 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取 ~ m/s。 mvQD~)]~( 0 0[)36 0 0/(4  ②管壁厚度计算 附压许 压许内 aPRPRd  ) ( 式中:δ —— 管壁厚度, cm; R 许 —— 许用应力,取 ; P 压 —— 管道最低的压力,取 MPa; a 附 —— 附加壁厚,取。 mmcm 0 3 ~0 6 0 3 ~2 0 6 )1)( )()(0 7 ~1 3 (  经计算确定,矿井沿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设置消防及洒水管道,管路为 DN121 5 mm 的无缝钢管,在运输顺槽沿管路每隔 50m 范 围内设 DN121 管及阀门用于消火栓,在回风顺槽沿管路每隔 100m 范围内设 DN121 管及阀门用于消火栓。 第三节 防爆措施 一、防爆措施 减少煤尘产生量,定期对主要进、回风巷和采掘工作面煤壁上沉积的煤尘进行清扫或冲洗,预防因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事故发生。 清扫并运出巷道中积聚的煤尘,防止沉积的煤尘在瓦斯爆炸过程中参与爆炸。 在运输大巷、工作面主要进回风巷设测风站,建立完善的测风制度,控制各用风点的风量及风速,按风量需求及时调整井下各用风点的风量及风速,避免风速过大引起煤尘飞扬。 井下火工用品 、爆破器材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严格管理。 井下设消防洒水系统,在井下煤仓、 皮带运输机、 刮板运输机转载点、 综 采 工作面 和 综掘 工作面等地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井下机电硐室等处设置消火栓和干粉灭火器。 用石灰水喷洒在巷道井壁上,使煤尘固结起来,使其不能飞扬到空气中去参加爆炸,并有利于冲洗煤尘。 消除引燃煤尘爆炸的火源(如: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金属强烈碰撞产生的火源、明火等)。 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由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合格后再下井安装。 井下电气设备检修、搬迁必须停电作业 ,必须在瓦斯浓度小于1%,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煤矿主管技术负责人批准。 二、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井下电气设备、测量仪器仪表检修、搬运、操作等要求 井下电气设备的选择:本设计除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选型外 (防爆型电气设备必须达到防爆标准 ),所选设备还满足下列要求: 电气设备额定电压与所在电网的额定电压相适应。 所选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大于或等于它的长时最大实际工作电流。 采区电气设备选用矿防爆型,下井电缆选用阻燃型电力电缆,井下电缆选用矿用不延燃橡套电缆。 井下照明灯具均选用防爆型灯具。 井下变电所选用了矿用一般型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并配有过流、过负荷保护。 照明变压器选用矿具有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的矿用型。 井下变电所的主接地极分别设置在主、副水仓中,接地极采用面积不小于。 煤矿井下主要低压电气设备常用的短路保护有熔断器和过流保护继电器。 井下 36v 以上的和由于绝缘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棚架等,均设置了保护接地,采用 40 4 的镀锌扁钢及动力电缆的接地芯线将用电设备外壳与主接地极相连,接地电阻小于 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 电缆芯线的电阻值不得大于 1Ω。 电气设备在运送、检修和操作所采取的措施:所选设备外壳坚硬,具有防撞,防爆性能;具有闭锁功能,且设在巷道旁的硐室内,便于搬迁和检修;井下配电电缆选用具有国家煤安标志的橡套软电缆便于设备的移动,电缆连接采用防爆接线盒,敷设采用电缆挂钩挂在井巷的侧面,以便于维护和检修。 所选监测设备,满足灵敏度要求,能对各工作面的环境异常进行及时报警,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节 隔爆措施 一、隔爆措施 为隔绝煤尘爆炸传播,达到降低爆炸火焰的温度和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隔爆设施设计设置有隔爆水棚。 隔爆的保护范围分为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 主要隔爆棚设在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等地点。 辅助隔爆棚设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内的煤层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