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 用日记等其它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 大连:参观会场 放飞 海祭 设灵堂 l 继发的丧失往往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继发的丧失表现为一种无形的象征性的丧失时 , 例如丧子的父母同时感到失去了自身的一部分 , 也失去了对孩子所怀的梦想和希望。 应使居丧者懂得悲哀将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这一点能使居丧有所准备。 例如,一对夫妇在孩子去世后关系日益紧张,对此认识以后,会把它看作是悲哀反应的症状,而不会轻易认为彼此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三 .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 “此时此地此人”,从居丧者的独特立场出发认识问题。  抱现实的态度,治疗者无回天之力,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居丧者的一种给予。  治疗者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不要使它影响治疗。  学会处理居丧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愤怒,这只不过是敌意情绪的转移。  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 回避 借酒浇愁 暴力 自杀等是不健康的行为。 (例:丧夫的妇女)  即能“共情”,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不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  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 避免不现实要求“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  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 (例:失去大儿子的母亲)。 使用标准问候语 “您好 !我们是 ----- 您有什么话(或者你有什么困难 )想对我说吗。 ” 使用类似的声音 咨询员的声调开始时就应与来访者的声调相匹配  如果来访者的声音听起来平缓而悲伤,你应该轻声说话  如果来访者的声音愤怒而响亮,你的声音应该与其接近但音调稍低于来访者  慢慢地,把你的音调调到正常水平  来访者会匹配你的音调 使用来访者的用词 尽量使用来访者的用词、用语与其交谈 来访者:“我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咨询员:“您已经制订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计划吗。 ” 来访者可用俚语,但不鼓励用贬义词或不恰当的词汇 倾听  好的倾听者:  用心  理解和领会思想与感情  允许口误或用词不当  允许停顿和沉默  搁置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