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与美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ir John in Love, 1929」。 歌劇的序曲與幕間音樂 序 曲 (overture) 引領觀眾情緒 預示劇種樣式 先現音樂主題 提示人物形象 呈現劇情梗概 前奏曲 (prelude) 全劇開始前演奏 間奏曲 (intermezzo) 幕與幕之間演奏 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後期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 [義 ] 生於意大利北部的威爾第, 13歲開始學音樂。 他的第一部歌劇「聖波尼法西奧伯爵奧貝爾托」交斯卡拉歌劇院初演並獲成功。 威爾第 29歲時再以鼓吹民族解放意識的歌劇「那布科」贏得了名聲。 此後幾乎每年都有一部新劇問世並獲成功,如「塞爾維亞理髮師」、「弄臣」、「茶花女」、「阿伊達」等 27部歌劇,逐漸在歌劇樂壇奠定了無人可與之匹敵的地位。 威爾第認為意大利歌劇應該打破公式化結構,人物性格和戲劇情節必須具有現實生命力。 因此成熟期作品故事貼近生活,情節生動感人,尤其熟練的動機運用使音樂更為豐滿。 後期作品融合了雨果的浪漫主義精神,把音樂與戲劇、語言和歌腔緊密結合,和聲與對位技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