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欣赏、评价模 式,抓住“形式和材料、注重观察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品的艺术美感和层 次。 寻求剪纸贴画作品中的隐形美,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和对儿童的价 值。 在师生的作品评价中完善了自我的发展和对创作的意见。 创新成果 研修日志 王艳艳 大概是职业特点,我已经走过去了的路,又回过头来欣赏刚刚踩过的“地画”。 这是用粉笔画的,一个男孩形象,四肢呈放射状伸开躺在地上,穿短袖衬衣。 衣服上还有“熊猫”的图案,图案下写着“这是熊猫”四字;嘴差不多画成“圆”,圆中一根线条指向画外“哎呀。 疼死我了。 ”几个大字;脚下说明:“恶霸,大家踩死他。 ”读完这幅画,我很惊讶:“天才”。 儿童画具有天真浪漫、直观形象的特点。 这头大身小、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形象和原型差别肯定是很大的。 然而,为了说明这个人是谁,有没有直接写上姓名,也许是不敢写。 尽在衣服前胸“画个熊猫”图案,又怕人家认不出,特地在下附加说明:“这是熊猫”。 目的很明确,穿熊猫牌衬衣的这个人就是“恶霸”某某。 在芸芸众生中以衣服式样点名了打击对象,这是非常鲜明的,知情人走过就知道“恶霸”是谁。 这幅画画在一所学校门口的路上,有可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画的。 “恶霸”曾经欺负过他,他非常痛恨“恶霸”,但是又不敢与他正面匹敌,于是想出了这个办法来发泄,来报复他。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什么新创造了,原始人创作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中就有一幅 《 受伤的野牛 》 ,一头野牛被利剑射中,铺在地上拼命挣扎。 可见原始人在洞中画牛诅咒,希望打猎求生的心情。 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清朝时期,皇宫中嫔妃之间相互争夺皇上的宠爱,为了让妃子的孩子胎死腹中,一个布娃娃被针戳满全身。 这显然是黄缪,无以信之。 也是发泄,报复他人的方法。 创造这样的作品,靠一种天性,一种受生活潜移默化,按生活规律演变得来的逻辑,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天真的发泄。 想到了这样做作者似乎觉得。 他笔下的恶霸,就是那个活生生的生命。 并且看到了恶霸被千万只脚踩过时疼痛难忍,发出“哎呀”。 疼死我了的惨叫声,作者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也发出了“哈哈”的笑声。 研修日志 美术作品是现实生活在美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他是把客观事物经过概括、集中、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再现出来,作者将自己的认识情感交给读者,希望产生效应 ,产生共鸣 ……。 这幅地画,就是希望达到这种目的。 在黑板上,墙上,地上乱涂乱抹,确实令人生厌,学校和社会都有禁令,然而多年来都没有完全禁止,不要说小孩就连大人也经常在公共场所,风景名胜处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等发泄一时的情感,更何况这没有命令禁止发表作品的无始无终的道路。 古代造纸术不发达,印刷术也不发达,许多公共场所、寺庙、名山大川,留下了诗人画家的书画,这些地方成了他们流露感情,发表作品的园地,其中的部分留到今天,成了受保护的文物,是人争相一睹为快。 此一时、彼一时,如果我们今天再乱涂,以自己的作品去玷污古人的作品,那就不止污染环境,还是一种违法犯罪。 那么,又怎样来评估这一副构思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