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 0。 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 3)太阳直射点位于 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 0,赤道昼长为 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短12小时。 太阳直射点从 C点移至 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答案:(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 ( 2) 0;南 ( 3)少 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 例题 5: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 1/10,这一天是 A. 7月 1日 B. 1月 1日 C. 10月 1日 D. 4月 1日 点拨: ﹙ 1﹚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 ﹙ 2﹚ 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变化幅度相同,移动 23176。 26′用三个月,即 90天 ,。 ﹙ 3﹚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 1/10,用时间约 90天 *1/10=9天,日期为 9月 23日 +9天,为 10月 2日。 答案:C 例题 6: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 1)~( 2)题。 ( 1)秋分日 (9月 23日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 2)当太阳直射点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且夜渐长 点拨: (1)a位于南回归线,为 12月 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 a到 b, b为春分, d为夏至日 6月 22日,直射点从d到 c运动,所以 c为秋分日。 (2)太阳直射点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 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 答案 :(1)C ,(2)D 例题 7: 如太阳直射 20176。 N,那么 A. 70176。 N以北为极夜区 B.晨昏线与南北纬 70176。 纬线相切 C. 20176。 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 D.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点拨: 太阳直射 20176。 N,晨昏线与南北纬 70176。 纬线相切,北纬 70176。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纬 70176。 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0176。 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应该在夏至日,太阳直射 20176。 N,直射点可能正在向北,也可能正在向南移动。 答案: B 例题 8。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B 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1A 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 2)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1C 查找、排序与问题解决 ( 2)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 3)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1D 递归法与问题解决 (
醇聚氧乙烯醚、椰油酸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等。 这些物质无毒,在正常流水清洗过程中,存留下未冲净的洗涤剂只有微量,基本可不计。 即使残留物进入人体后也不进入人的代谢环节,因此不存在体内残留的问题。 洁厕净的洁厕原理是将有机酸与尿碱结合成可溶性盐,用助溶剂及络合剂将不溶性钙盐和其他无机盐迅速溶解,并将重金属络合后随水冲走。 洁厕净一般为浅蓝色透明溶液,主要成分为氨基磺酸、烷基苯磺酸、壬基酚氧乙烯醚
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 认识区域差异 ,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 、 地理实验 、地理调查;掌握阅读 、 分析 、 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扩展 阅读 推荐 阅读 例 : 三国 演义 • 写作时间要确保 • “ 基本阅读 ” 可详讲, “ 扩展阅读 ” 多训练, “ 推荐阅读 ” 要自主 二、教研重点:写作。 1)把写作的过程延长; 2)在 “ 活动 ” 中完成写作; 3)写作要达到 “ 交流 ” 、达到 “ 表达 ” 的作用; “活动型写作”
2020 江苏高考 ) 标准状况下, 1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NA ( ) ( 10) ( 2020 江苏高考 )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m 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 ( ) X X X X √ 1. (2020 广东高考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3 g Na 与足量 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 NA个 H2分子 B. 1 mol
ng说服某人不要干某事 persuade sb of+ n= persuade sb that…. 使某人相信 …… She persuaded me to buy /into buying a car. He persuaded me not to go/out of going there. 如果劝说不一定成功时,要用 advise sb to do或 try to persuade 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