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四:手机新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将手机设置菜单中的“蓝牙电源”打开,即启动蓝牙功能时,在 IO_REG( )、 BTRF_REG( )两个供电和 、RESETB(复位)等信号都到位的情况下。 CPU便指令运行蓝牙功能程序,送出一个 BLUE_WAKEB信号来“唤醒”蓝牙模块 U300,同时 26MHz晶体启动工作产生26MHz信号(该电路主工作频率)。 机工作时,提供逻辑休眠的时钟,控制手机在待机时某些电路不工作而处于省电状态。 若蓝牙电路从待机状态转为工作状态时必须由 BT_HOST_WAKE_B信号“通知” CPU,请求得到软件支持。 ◆ 提示:蓝牙模块可以说是一部分单独的电路,有独立的 CPU、时钟、字库。 不插卡时手机不会检测蓝牙模块,而插卡上网后手机自动启动蓝牙模块,让其处于待机状态,所以手机和蓝牙模块通信失败时手机会出现上网数秒后关机现象。 蓝牙电路元件分布与实物流向 第五:故障实例分析及维修方法: ★ 实例一: V3手机从不能开机到四无(无振铃、无送话、无受话和无蓝牙)。 ◆ 维修过程:此机送修时不能开机,先用外接电源加电观察,发现漏电电流为 400mA左右,用手触摸功放烫手,显然已经击穿短路,更换后开机电流恢复正常。 但打电话时无振铃、无送受话和无蓝牙,奇怪。 检测各路供电,发现BTRFREG的供电(在 C303处测)只有,而正常电压是 ,怀疑电源 IC和蓝牙模块损坏引起。 先将蓝牙模块取下,无振铃和无送受话故障消失,更换一块新的蓝牙模块后全部 OK。 ( 3) 3G、 GPS导航手机功能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是从 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与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的传递,这就是移动通信的开端。 随着无线广播和无线电报的出现,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早期移动通信的雏形已开发出来,如步话机、对讲机等等。 ①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专用无线电话系统大量出现,在公安、消防、出租汽车等行业中应用。 到了 7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系统覆盖小区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后,立即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 在 1979年, AMPS制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试验后,到 1983年 12月在美国则投入商用。 我国开始在 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蜂窝电话通信, 1987年 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 ◆ 第一代移动通信 (1G): 第一代移动通信就是模拟手机时代。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 FDMA)技术(在后面有讲解),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模拟技术。 模拟技术是指通过电波所传输的信号模拟人讲话声音的高低起伏变化来实现通信的方式。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的声音传输速率为 ~10KB/S,但其技术的不成熟性,它存在了很多的缺点:即频分多址技术造成频率资源不足,保密性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只能实现话音业务,无法提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