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谈增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者没有;论武呢 , 舞刀抡枪 、 会打打杀杀的有那么几个 ,攻城掠地 、 能独当一面者却实在过少。 刘备最缺乏的是两种人才。 一种是能够分析形势 , 分清轻重缓急 , 并能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战略分析家;一种是文武兼备 , 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这方面刘备最为头疼。 14 就这样,在长期的观察思索和严酷现实的教育之下,刘备逐步形成了第二阶段的增员思路:高举 “ 匡扶汉室 ”大旗,建立 “ 爱民惜才 ” 的声誉,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增人之前,先要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人;脑子里始终绷紧增员这根弦,平时多注意搜集增员信息;面谈之前多了解准增员对象情况,增员成功率自然会提高;对于认准的人,要用比以前大得多的精力进行增员面谈,可能的话,家访的效果更好。 这种转变确实要多花许多精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增员徐庶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积累了使用经验。 经过 “ 三顾茅庐 ” 增员了诸葛亮,这才终于柳暗花明,从此海阔天空。 15 玄德曰:“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右者。 ”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 ”临别,又顾谓诸将曰:“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 ”诸将无不伤感。 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 ”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说罢,泪如雨下。 庶亦涕泣而别。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 吾将奈何。 ”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 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 ”众问何故。 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 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 ”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使君何不求之。 ” 16 在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刘备的用人艺术。 诸葛亮论武不堪其用,论文只出出点子,做个谋士则大材小用,因此刘备提拔诸葛亮为军师(参谋长),并委以重任,用各种方法帮他树立威信,使诸葛亮 “ 如鱼得水、感激涕零 ” ,终于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先帮助刘备分析形势,认清了团队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策略重点。 就任军师之后,又运用他出色的谋略和管理才能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并为刘备培养训练了姜维、向宠、蒋琬、费炜等一大批中坚管理干部,为以后的蜀国建国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17 刘备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教育了关羽 、张飞等原有的高级将领。 他们不但积极配合新进员工 ( 诸葛亮等人 ) 的工作 , 而且后来关羽也增员了关平 、 周仓 、 廖化 、 黄忠 , 张飞也增员了严颜等 ,。读三国谈增员(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