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是学生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要记入 “浙江省普通高中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测评项目 测评范围 审美与艺术 高中艺术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的、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运动与健康 高中运动与健康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体质健康监测;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的有关体育类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探究与实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参与情况与结果评价。 劳动与技能 高中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的测评;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认可 的与动手技能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与中考、与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比 高中生心理变化大(客观性) 比较意义随范围扩大而变小(复读生) 招生校不可控制性 高校录取时间短、量大 高考政策现均未出台 跨部门协调难度大 高中改革要比初中顽固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积极意义 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的人才; 有利于高中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 ,实现高质量教育;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建立诚信文化,促进制度创新; ……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建议 实施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 ? 2. 综合素质评价应由谁来评价。 ,各等级的比例是否需要限定。 综合素质评价 ? 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 :学生的日常表现。 可以包括: 日常观察与记录 平时学生成绩 成长记录的典型材料 表现性作业 证书、作品 现场测试 社团类活动表现 特长及标志性成果 收集学生 成长记录的典型材料 应考虑到 : 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要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资料要有认定和公示; 应加强电子档案建设,以提高评定依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高效率。 2. 综合素质评价应由谁来评价。 综合素质评定的主体: 本 人 同 学 教 师 家 长 学生自评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对学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注意点 :鉴于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利害性,学生自评更多的应是提供素材、尤其是质性材料,而不宜让学生给自己打一个等级。 本人 ——学生自评 同学 —— 同学互评 实践表明:同学集体互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教师 —— 评定(起着决定作用。 ) 对评定教师的要求: 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并且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被评定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 建议:成立教师评定组 评定组成员必须任教一年以上; 评定组成员名单向全班公示,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异议则需重新选择; 对于评定结果争议较多或有不公正行为要有责任追究制度。 评定组的评定工作 每个评价者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及依据,确保组内成员更充分的占有信息; 要加强交流与协商,有助于评价者消除分歧、得到尽可能一致的结论; 在评价者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保证每个评价者能够独立做出判断。 家长 —— 参与评价 部分实验区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求家长写出一个综合性评语; 在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因其结果是在高利害情境下运用,所以不宜包括家长评价结果。 处理多主体评价之间的关系要注意: 在日常发展性评价中,不宜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防止出现形式主义; 实践表明: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的结果在毕业 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加大同学互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 “ 权重 ”。 果怎样呈现和使用。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可以按等级呈现。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的评定等级 中 “ 须努力 ”的使用要极为慎重; “ 好 ” 的结果应公示,接受监督; 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评定结果有知情权。 存在问题: “ 好 ” 的比例多少。 不同地区学校是否均衡。 同一所学校如何处理好班级内、班级间的衡 ? (大家讨论 ,提建议 )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用途 高中学校自我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 高校招生。 步履艰难的高考改革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允许大学联合考试与招生 多次高考 高考报名社会化 不允许随意公布学生的分数与录取信息 引导媒体宣传 高考命题改革 …… 技术的作用。 ( 1)操作方便,能够大幅度减轻工作量,提高 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效率 ( 2)能够自动生成更为丰富、直观的信息,在 高校招生时,便于数据的存储与共享 ( 3)能够进行全程实时记录,提高数据安全性 ( 4)能够对过程进行预警,提高结果的有效性 ( 5)有利于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 6)有利于开展过程性评价,因材施教 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系统,主要包括等级评价子系统和关键资料记录子系统两部分。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组织管理 具体内容与标准 保障制度 实施策略 浙江省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 未经审定 ,供讨论用 , 暂勿引用 ) 基本要求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程序 评价组织 样例 基本框架 综合评语 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体现其发展状况,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维度 要素 内容 道德品质 政治态度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诚实守信 为人。解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