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 ”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 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通过“雕栏玉砌”和“朱颜”的对照,表现出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 后宫佳丽的容颜 , 词人的容颜 , 国家的容颜 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还有人的地位 (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人的感受 (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 词人站在城墙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象这江水一样,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化抽象为具体 , 表达往事之叹、亡国之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 多 ;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 绵长。 把 无形的愁思 赋在 有形的流水 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修辞:比喻、夸张、设问 比喻:本体 ——愁 喻体 ——一江春水 相似点 ——汪洋恣肆、曲折回旋、一泻千里、长流不息 化抽象为具体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第一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一问里面,很明显,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春花秋月”反而心烦,他希望快点结束。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诗词里面,“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许多诗人和词人都借它们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心情,但是李煜为什么就是要它们结束呢。 这是因为“情随境迁”,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但是词人个人的处境却是今非昔比。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这个称号本身就含有羞辱讽刺的味道。 历史上,亡国之君的生活非常的悲惨,时时刻刻受到监视和骚扰。 李煜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个囚徒,他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多年的担惊受怕使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了,这些曾经美好的事物在词人的心里已经改变了颜色。 原来的锦衣玉食,以及在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宫女陪伴下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多增加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因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快点结束才好。 因此,词人的这第一问,看似简单无奇,但是它却饱含了李煜这许多年来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