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胶粘剂概述南京林业大学----季永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胶水要即配即用,不可混合后长时间放置不用, 一般混合后的胶水经过 30min后粘度明显变大,就不能再 使用,需要换新胶。 无溶剂 PU复膜胶制备方法: 无溶剂 PU胶构成: - NCO组分:由聚酯或聚醚与过量的 MDI预聚得到 - NCO含量 1518% - OH组分:由蓖麻油或聚醚改性的聚酯多元醇 - OH羟值 150170 KOHmg/g  异氰酸酯与聚酯或聚醚扩链得到端- NCO的预聚体, 使用时加一定量- OH树脂交联固化 (高盟的产品)。 无溶剂低粘度- NCO组分的制备难度较大,一般采 用 MDI- 50,但 MDI- 50容易自聚,造成胶的透明性 下降,这是复膜胶中不许的,必须选用合适的阻聚剂。 - NCO的含量对粘度影响较大,一般- NCO%大于 15%。 - OH基预聚体中的聚醚不利于耐热性,但柔韧性好、剥离强度高,与聚酯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综合性能。 蓖麻油的改性能大大提高复膜胶的剥离强度。 例 1:透明双组分无溶剂 PU胶 - OH组分: - OH组分的制备方法很多,有: ▼混合聚醚,如 PPG20 PPG1000、 PPG400或与异氰酸酯 的加成物 ▼聚酯、聚醚的混合物,如苯二甲酸的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酯 等与上述聚醚的混合物 ▼植物油改性聚酯,如蓖麻油、醇解大豆油、羟基醇酸树脂、羟基聚 酯等 - OH组分配方例: 大豆油 1mol 甘油 2mol 苯酐 5mol 二甘醇 7mol 新戊二醇 2mol 工艺: 大豆油与所有醇加入反应釜,在 220176。 C下醇解至醇 的容忍度合格,降温至 180176。 C,加入苯酐升温至 220176。 C 酯化至酸值小于 5mgKOH/g - NCO组分: - NCO组分的制备方法: ▼ PPG20 PPG1000、 PPG400与异氰酸酯的加 成物 ▼ PPG20 PPG1000、 PPG400或聚酯与异氰酸 酯的加成物,其中聚酯为液态低分子量的苯二甲酸或已 二酸的乙二醇、二甘醇、 1,4-丁二醇酯 - NCO组分配方: 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二甘醇酯 PPG2020 3mol 三羟甲基丙烷 MDT 35mol - NCO组分 MDI- 50 0. 15mo1 多羟基聚醚混合物 0. 035 0. O5mol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 5 3%(重量份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 3 0. 5%(重量份 ) 白炭黑 1 5%(重量份 ) 氧化钙 1 5%(重量份 ) 例 2:填料增强型无溶剂 PU复膜胶 - OH组分: MDI 0. 1mol 多羟基聚醚混合物 0. 1 0. 12mo1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 1 0. 5%(重量份 ) 白炭黑或氧化钙 1 5%(重量份 ) 胺类催化剂 0. 02mo1 其它助剂 1 5%(重量份 ) 其中多羟基聚醚混合物中三羟基聚醚和二羟基聚醚物质的量比约为 1: 8 ~ 9。 例 3 车辆夹层内镶板胶粘剂 OH组份: N204 38 N303 20 N350 20 邻苯二甲酸、二甘醇聚酯 (M=400) 12 乙二醇 10 配制: 上述多元醇 100 水 1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 乙酸钾:二甘醇 =1: 3 1 MDI 175 例 4:复合膜胶 OH组份: 二聚酸 已二酸 对苯二甲酸 二甘醇 新戊二醇 1,4丁二醇 上述组份 200C下反应 4小时,然后在氮气保护和真 空度 1mgKOH/g,树脂羟 值 140mgKOH/g。 NCO组份: PPG1000 PTMEG(M=1000) MDI 上述 70C反应 2小时后加入: HDI三聚体 配制: 按 NCO/OH=: 1混合两组份,粘合后放置 三天。 例 5: 软包装复合胶 羟基聚酯 (OH): A 已二酸 970 二甘醇 600 丙二醇 300 钛酸四丁酯 上述 160C下 2小时,然后以每小时 1015C速度 升至 230C,反应 ,然后真空 2小时。 异氰酸酯组份 (NCO): B MDI 730 IPDI 50 一缩二丙二醇 115 在 80C下将一缩二丙二醇滴入两种异氰酸酯中,反 应 2小时。 加入: N3200 220 A: B=10: 9 例 6:无溶剂双份 PU胶 A组份: 羟基聚酯: 间苯二甲酸:已二酸: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