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十六国和北朝(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王猛 十六国 第 三 阶段 , 北方大分裂和北魏统一北方 ( 384— 439年 ) 淝水战后,前秦逐渐瓦解。 原来在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半个多世纪里,北方再度陷于分裂和混乱之中。 自 384年到 439年,各族上层分子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政权。 鲜卑兴起 北魏建立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退居大兴安岭, 338年建代,376年被前秦所灭, 386年拓跋珪复国,同年改称魏,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398年迁都平城史称道武帝。 他死后,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克柔然,灭夏、西秦、北燕、北凉等, 439年统一了北方。 大夏统万城 [来源 :学科网 ZXXK] 拓跋魏统一北方 拓跋鲜卑源于东胡。 据 《 魏书 》 所载,他们早先活动于 “ 大鲜卑山 ” ,后逐步南迁。 北魏建立后,曾派人到原居地的一座“ 石室 ” 祖庙进行祭祀。 这座 “ 石室 ” 祖庙,已被当代学者确认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 “ 大鲜卑山 ” ,指的就是大兴安岭北段。 米文平先生发现石窟文字 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 自后南迁,其地隔远。 真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 其岁,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 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 历载亿年,聿来南迁。 …… 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 《 魏书 礼志 》 拓跋鲜卑兴起及迁徙 北魏建国之始,用人即采取兼容并包之方针。 …… 除以拓跋氏宗室及鲜卑贵族为骨干外,对于征服地区之汉族地主阶级以至各族人物,皆注意吸收使用。 举凡石氏苻氏旧臣之后裔,姚氏慕容氏赫连氏沮渠氏之旧臣,以及从南朝北投诸人,无不兼容并包。 …… 此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伧,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北朝终于灭南朝而统一全国,此种情况当亦有关。 周一良论北魏建国 李凭著 二、北魏的统治 1,北魏前期的制度、措施  a,封建化措施( p358360)  b,宗主都护制( p361)  c,九品混通( p361)  d,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北魏的统治  2,孝文帝改革  a,班禄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