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KO2+2H2SO4→2K2SO4+H2O2+O2↑ ( 2) 与 CO2的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 4KO2+2CO2→2K2CO3+3O2↑ 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常用作防毒面具、高空飞行、潜水的供氧剂。 Na2O2为常用的过氧化物,纯的为白色,工业品带浅黄;在碱性介质中是强氧化剂,常作矿熔剂2Fe(CrO2)2+7Na2O2 2Na2CrO4+Fe2O3+3Na2O 还可用于纺织、纸浆漂白。 Na2O2熔融分解,但遇到棉花、 Al粉等还原性物质,会爆炸,故使用 Na2O2要小心。   ( 三 ) 臭氧化物和低氧化物 低温下 , 臭氧 O3和粉末状无水碱金属 (除 Li外 )氢氧化物反应 , 用液氨提取得红色 MO3固体3MOH(s)+2O3(g)→2MO3(s)+MOHH2O(s)+1/2O2(g) 室温下 , 臭氧化物会缓慢分解: MO3→MO2+ 1/2 O2 遇水会发生反应: 4MO3+2H2O→4MOH+5O2↑ 三 、 氢氧化物 IA和 IIA中 ( 除 BeO、 MgO外 ) 直接与水形成对应氢氧化物。 白色固体 , 易潮解 , 在空气中吸收 CO2 对纤维 、 皮肤有强烈腐蚀作用 , 称荷性碱 碱性 LiOH NaOH KOH RbOH CsOH 中强碱 强碱 强碱 强碱 强碱 Be(OH)2 Mg(OH)2 Ca(OH)2 Sr(OH)2 Ba(OH)2 两性 中强 强 强 强 Be(OH)2+2H+→Be2++2H2O Be(OH)2+2OH→[Be(OH)4]2 LiOH Be(OH)2 NaOH Mg(OH)2 KOH Ca(OH)2 RbOH Sr(OH)2 CsOH Ba(OH)2 酸性增强 碱 性 增 强 氢氧化物酸碱性递变规律解释 ROH规则 氧化物的水合物通式 R(OH)n, R为成酸或成碱元素 , 有两种解离可能: RO +H+ ROH R++OH 解离方式与阳离子的极化作用有关 , 科学家卡特里奇以 “ 离子势 ” 来衡量阳离子极化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