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围手术期处理perioperativemanagement(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局麻中小手术后,饮食不需严格限制。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术后 4~6小时可进食。 全麻后须待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方可进食。 胃肠手术后,胃肠蠕动的恢复需要 23天,待胃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 /排便方可进食。 口服饮食的原则是先从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最后恢复正常普食。 要素饮食是胃肠道手术前后较为理想的饮食。 五、活动 • 术后应尽早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 卧床活动 :深呼吸运动、有效咳痰、翻身、四肢屈伸运动。 可坐位拍打背部,用力咳嗽,利于肺膨胀。 • 离床活动 :无禁忌者,第二天即可逐渐坐起,并在掺扶下离床走动,时间可慢慢延长。 • 为什么要早期活动。 有利于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促进伤口愈合。 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减轻腹胀或便秘;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解除尿潴留存。 • 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骨科特殊固定制动、休克、心衰、严重感染、颅脑手术、开胸术后、肝修补术后、腹外疝修补及肾脏手术后。 六、缝线拆除 • 折线的时间 : • 头面颈 4- 5天; • 下腹部、会阴 6~7天; • 胸部、上腹部、臀部切口 7- 9天; • 四肢、腰背部切口需 10- 12天; • 减张缝线不少于 14天。 • 可分次折线,或折线后继续腹带包扎 1- 2天。 • 切口一旦发生感染,折线应提前。 切口的分类和愈合的记录 • 根据手术中的无菌程度,缝合切口分三类 :用罗马字 Ⅰ 、 Ⅱ 及 Ⅲ 来表示。 • 切口愈合分三级 :用甲、乙、丙表示。 • 每一个病人出院时都要对切口的愈合等级作出正确的记录。 如 Ⅰ /甲、 Ⅰ /乙、Ⅱ /甲或 Ⅲ /丙等。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手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掌握其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如何预防,一旦发生后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术后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手术后出血 病因与病理: •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 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 • 小血管 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 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是原发性出血。 • 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 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后出血 临床表现: 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血肿,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 • 腹腔手术后 24小时之内出现休克,应考虑到有内出血。 • 胸腔手术后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持续超过 100 ml,就提示有内出血。 • 中心静脉压低于 0. 49 kPa (5 cmH2 O)。 每小时尿量少于 25 ml。 在输给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休克征象和监测指标均无好转,或继续加重,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等,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手术后出血 • 防治措施: –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用盐水冲洗,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 –术后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