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社区服务与社区健康营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健康狀況及其相關的健康服務、行為因子之瞭解,還必需加入對於社區的組織、生活環境、自然生態、經濟狀況、政治及文化 特色的全盤考量。  其執行內容包括:建設良好的衛生社區環境(如:完成衛生下水道、維護環境生態、建立環保意識),建設良好的人文社區環境(如:辦理文化活動、休閒活動、永續學習活動),以「全民健康」為共同理念,透過公共政策達到增進健康之目標,並將各項成果及經驗與其他城市分享。  災後重建雖然是在台灣推展健康社區的契機,但是台灣民眾尚未建立社區意識之情況下,無法直接移植西方國家的概念及構建方法,必頇尋求適合於台灣本土的方法,為此,我們提出「三階段策略」,希望藉由災後的醫療服務及心理復健為觸媒,建立長久的工作團隊及制度化的財務支援,來協助社區營造,其內容如下: (一) 建立整合性醫療服務系統 : 在震災後的重建階段, 醫療服務及心理復健是社區活動的重要一環 ,可利用它來凝聚民眾的社區意識,讓民眾了解健康社區的理念,因此,在社區中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可以做為構建健康社區的基礎。 「整合性醫療服務」 一詞用以指將 各種醫療保健服務整合在一起,提供給社區民眾,包括一般性及專科性的健康醫療服務、心理精神健康促進及長期照護及預防保健,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包括社區中的 醫院與診所及巡迴健康服務, 參與的人員包括一般醫療醫師、專科醫療醫師、護士、社工人員,服務的對象則涵蓋社區中的全體民眾,這是現階段較能夠在台灣地區配合社區改造的醫療保健模式。 (二) 執行社區健康改善計劃 : 健康社區的建立需要有強力的 行政及財務支援 ,在民眾尚未有社區意識,地方政府尚未有「健康的公共政策」之概念時, 可藉由論人計酬社區健康改善計劃的實施 ,來提供相關的行政及財務支援,也可做為促進民眾凝聚社區意識的媒介。 論人計酬的社區健康改善計劃可以提供一個長期為災民追蹤服務的有效機制,避免災民的心理創傷或身體上的疾病在日後造成健康上的問題。 (三) 推動健康社區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